虞忠平
摘 要:國際物流是跨境電商行業發展的重要依托,為了進一步滿足現實條件下發展需求,應針對國際物流模式予以創新優化,借此提高物流效率與配送質量。基于此,本文簡要分析了跨境電商特點與國際物流模式作用,重點闡述了常見國際物流模式,經由推動國際物流模式協同發展、注重國際物流模式監管合法性、組建高端國際物流人才團隊、打造智慧型國際物流模式環境等對策,確保國際物流模式助力跨境電商轉型事項。
關鍵詞:跨境電商;國際物流模式;國家郵政;國際物流公司
前言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相關數據:電商在2021年的總收入高達2.7萬億$,以時尚電商行業作為最廣泛的電商市場,僅在2021年超出了7595萬億$,而位居第二的行業是玩具和愛好電商,同比增長12%。面對如此龐大的電商市場,要想確保進出口業務得以發展,理應結合跨境電商運營特征,為其制定科學的國際物流模式改進計劃,以期在物流保障下,促進跨境電商行業良性發展。
一、跨境電商特點及國際物流模式的作用
(一)特點
跨境電商實則指的是依托電商平臺,以跨境物流模式為載體,實現外貿產品線上交易的一種國際商業活動,其根本屬性仍以外貿行業為主,然而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融入,成為了新型行業。最常見的跨境電商平臺有亞馬遜、ebay。在平臺輔助下擴大外貿產品的流通范圍。目前,跨境電商依然屬于朝陽行業,能夠在創新國際物流模式基礎上,為其開辟新路徑,自此促進行業的長遠發展。根據對跨境電商行業的分析,可將其具體特點歸納為以下幾點:第一,高效性,跨境電商行業的發展,為買賣雙方建立直接交易的渠道,自此實現外貿交易成本與支付效率的提高,特別是通關稅務政策的出臺,造成我國在外貿產品進出境管理上,整體效率也得到合理提升;第二,優質性,跨境電商的出現,從生活層面上分析,它能夠為民眾生活創造優質條件。與傳統外貿產品生產營銷活動比較,跨境電商能滿足不同區域消費者的消費需求,產品的可選性更強。
(二)作用
國際物流模式的應用能夠支持跨境電商行業的發展。一方面,國際物流模式能夠為跨境電商企業的經濟收入產生積極影響,而且有利于提升競爭力,確保在產品運輸中能夠優化物流服務效果。另一方面,還能促使買賣雙方依托國際物流,達成交易關系,并且跨境電商環境下,國際物流相關企業也能擴大客源規模,反之也能在國際物流模式輔助下,增加達成增收目標,要想保持行業的穩定發展,應協調好兩者關系。
二、跨境電商環境下常見國際物流模式
(一)國際快遞
國際快遞是跨境電商環境下常用的物流模式,從相關研究中發現:屬于國際快遞模式的企業包含TNT、DHL、FEDEX等,在其從事跨境交易物流工作時,能夠在物流時效性上表現出優勢。源于此種國際物流模式多具備智能化服務業務,客戶于跨境電商平臺上購買產品后,能夠在48h內送到指定位置,但其消耗的成本偏高,很容易加劇經濟負擔。
(二)國家郵政
在跨境電商行業發展階段,常見的國際物流模式還包括國家郵政,且此種模式認可度偏高,多源于完善的國際物流網絡體系,且服務范圍廣泛,無論配送地點處于何地,均能在選定國家郵政模式后順利送至指定位置,自此獲取較高的滿意度。另外,源于國家郵政已經同美國等國家建立了協同機構,從而對于外貿產品的配送能夠創造最佳服務條件。但由于物流活動覆蓋范圍廣泛,造成整體時效性不佳,這一點是選擇國家郵政模式需要特別注意的。
(三)國內快遞
國內快遞模式也能支持跨境電商交易活動,但由于不同快遞公司的起步時間存在差異,其發展成熟度不一致,這就導致并非所有國內快遞都能具備海外快遞物流服務功能。在我國消費者常使用的多家快遞公司中能夠得出:順豐快遞與EMS快遞在國際物流服務中的應用價值較為明顯,其它快遞公司,如韻達、申通快遞等,目前尚未建立完善的國際物流配送架構,且覆蓋范圍有限,要想開拓跨境電商項目,應當加強改造,以期在改進后能夠在跨境電商國際物流中占據競爭地位。隨著國內快遞的發展,推行智能模式,實現信息化服務,現已成為物流行業創新發展的重要途徑。
(四)新型物流
除上述多個國際物流模式外,還包括以跨境電商為主體的專用物流,也稱為新型物流,如倉儲、專線物流等。前者是通過海外倉庫的建設,自倉庫為國內消費者調取配送貨物,從而提升雙方交易的高效性,但此種模式的推行需要消耗較大成本。后者是圍繞跨境電商交易渠道,為其開設專項配送路線,由此在提質增效的同時,也能控制投入成本。鑒于此,面對多種不同類型的國際物流模式,應當依托跨境電商實際需求,對國際物流模式予以優化,確保優化后促成跨境電商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三、跨境電商環境下國際物流模式優化對策
(一)推動國際物流模式協同發展
跨境電商環境下,國際物流模式應當與之建立協同發展關系。其中在協同發展階段,務必以現實條件與實際需求為基礎,以便跨境電商行業能在國際物流模式的助力下取得卓越成就。于跨境電商環境下優化國際物流模式,理應以下述兩個方向為出發點:
第一,物流快件。跨境電商平臺上交易的外貿產品,需要結合物流快件的配送需求,為其安排合理的物流時間,并制定對應的發展計劃,從而保證物流快件在送至指定位置后,能夠保證國際物流與跨境電商相關企業從中獲得可觀收益。如若快件延誤或者丟失,將直接引起雙方的經濟損失。因此,從合作的視角應當保證雙方各司其職,以共贏為發展基礎,針對國際物流服務水平、跨境電商產品供應質量逐項進行協調處理,甚至還要在跨境電商配送的外貿產品發送訂單后,為其搭配更省時、更安全的物流計劃。另外,跨境電商企業也要充分借助智能技術、網絡技術,向其它先進企業汲取有用經驗,并對物流快件的物流動態進行共享處理,便于雙方都能在物流配送中提升各自的競爭力。
第二,依托網絡技術,以往物流快件常以人工服務模式為主,而今為了提質增效,常采用網絡服務模式,對跨境電商供應的產品實施智能配送。此時,要求國際物流企業也要在其業務開展中充分利用網絡技術,并對現有的技術成果進行優化改造,從而制定完善的技術方案,便于在緊密的聯合中,促進各行業的良性發展。如跨境電商平臺接收到來自海外客戶的訂單后,需要迅速與國際物流企業建立互動關系,并結合產品特點,為其出具對應的配送方案,既要保證產品及早送到客戶手中,又要避免跨境電商企業投入過高成本,并且也要提前掌握各個國家的進出口關稅,以便在網絡技術的干預下,實現信息共享。尤其是進口關稅要點的了解,是提高物流效率的關鍵因素。根據相關研究:在跨境電商進口關稅繳納中應當以人民幣為單位,且具有50元免稅政策。在計算關稅時,也要按照標明成交價為主,確保跨境電商交易產品能夠順利通過進口評估,妥善完成交易合作任務。
(二)注重國際物流模式監管合法性
跨境電商環境下關于國際物流模式的優化,還需對其合法性予以提升。目前,在國際物流企業中常出現快件丟失、逃避責任等問題,為了保證國際物流模式在跨境電商行業發展中給予重要助力,務必加強對國際物流模式實施過程的監管,為其出具各項管理條例,從法律層面上,使之朝著規范的方向轉變,借此通過法律手段鞏固政府職能。其一,需要為其出具細致的法律條文,便于跨境電商企業能在法律保障下,與其建立密切的合作關系;其二,為其設立專項基金,用于支撐國際物流創新舉措,而且也可以汲取社會資本力量,確保國際物流具備較強的服務能力。包括出臺扶持政策,為其完善物流通道等。好比針對鐵路運輸方法下的國際物流企業,可以采用修建鐵路的手段,致使以火車為物流載體時,可以獲得可靠的安全保障。若為船運,則需要對港口進行密切監管,杜絕任何安全隱患。
此外,以合法監管形式干預國際物流模式時,應當先行從企業資信情況,判定其資本能力,是否符合國際物流發展要求,而且也要對企業資質、信用等級、業務范圍等詳細信息進行查詢,促使在政府導向下,國際物流模式可以發揮出顯著效用。從相關研究中能夠了解到:國際物流模式相關法律包含“海商法”“國際公約”“對外貿易法”“海關法”等。尤其是國際公約中的海牙規則、漢堡規則等,促使跨境電商平臺上交易的外貿商品,都能在合法的條件下順利完成輸送任務,并且還要根據不同糾紛事件的發生區域,按照本土國家法律進行管理,即“到哪個國家,守哪國的法律”。對于法律的制定,一要注重細致化,二要加強落實性,三要擴大適用范圍,以便在法律保障下,跨境電商與國際物流企業均能達成深度合作目標。
(三)組建高端國際物流人才團隊
國際物流模式的推進,是為了給跨境電商企業的發展創造有利條件,兩者屬于相輔相成關系,即跨境電商企業為其提供貨源,國際物流企業為其給予配送服務,直到客戶確認收貨后,方可達成此項交易。而在國際物流企業中的從業人員與普通快遞公司的員工比較,其能力要求更高,且人才需求量更大。為了滿足新時代跨境電商交易支付的實際需求,應當積極組建高端的人才團隊,便于在人才助力下,促進企業的穩定發展,也能在夯實人才基礎的前提下,為物流效率、服務質量的提升給予依據。一方面,國際物流企業可以開設人才專項培訓活動,從各種業務實訓中,增強人才技能,而且也要加強責任教育與安全教育,以突出的責任感與安全意識完成國際物流中的發貨打包、分揀配送任務,最終在權威服務環境下,提高國際物流企業的信譽度與影響力。另一方面,加強儲備人才的培養。許多對口人才常出現流失問題,即對口專業畢業生學成后放棄在本專業崗位上任職。因此,國際物流企業應當聯合高校機構,與之簽署“校企合作協議”,而后對所需人才進行重點培養,使之在畢業后直接到崗工作,并搭配激勵策略,既能提高人才留存率,又能增加人才工作的專業性。例如某國際物流企業專門開展了“國際物流網絡”“國際物流運輸方式”“國際物流管理軟件應用”等主題培訓活動,致使參與此項培訓活動的快遞員、管理者、配送員,都能從中深度掌握工作技巧,從而為該企業的蓬勃發展與服務水平的優化帶來了保障。隨著國際物流模式創新改革進程的優化,跨境電商企業也隨之有了更高的收益,且發展穩定性得以提升。鑒于此,在國際物流模式實踐中,需要從人才視角進行重點培養,便于在跨境電商環境下,全面展示國際物流模式的實用價值,也能為其提供“后勤保障”,使其安心的開展跨境電商貿易往來業務。
(四)打造智慧型國際物流模式環境
無論是跨境電商企業還是國際物流企業,都會面臨人為失誤風險。所以,可以進一步打造智慧型國際物流環境,以便在高新技術助力下,消除人為因素隱患,并且可以為企業員工創造便捷條件。一方面,可以在合作企業中建立實時溝通條件,促使雙方能夠就外貿產品展開一系列完善服務的措施。另一方面,需要根據產品運輸動態,及時掌握突發情況。包括產品意外丟失、意外損壞、突然滯留等,這些問題都要求雙方企業及時給出解決對策,確保客戶能夠如期收貨。另外,在國際物流模式改進中,也可以采用智慧園區的物流模式,保證貨物的高效配送。
例如在東營市,專門開設了智慧園區,用于支持來往貨物動態的實時把控。按照此種模式即可滿足大范圍的產品輸送需求。而廣東智慧國際物流企業,自成立以來,始終以跨境電商業務為主營業務,并設有印尼專線、馬拉西亞專線、海外倉儲、國際空運等物流模式。在國際物流業務管理上也開始引入先進的智能系統,聯合智能技術,對物流業務進行統籌管理,從而促使優化后的該企業積攢了豐富的智慧型轉型經驗。面對智慧型國際物流模式的推進,需要加大研發力度,并投入充足資金,以期在創新改革后提升物流質量。
結語
綜上所述,跨境電商環境下多包含國際快遞、國家郵政、國內快遞、新型物流等國際物流模式。在推動跨境電商行業的長遠發展時,應在新時代背景下,從協同發展、監管合法性、人才團隊、智慧型環境等方面著手,確保優化后的國際物流模式能在跨境電商發展中表現出顯著的應用優勢,既能提高物流效率,又能提升物流質量,在數據共享條件下,及早達成同步發展目標。
參考文獻:
[1]李雪鈺. 基于跨境電商環境下國際物流模式研究[J]. 物流工程與管理,2021,43(11):83-85.
[2]劉青. 基于跨境電商發展環境下的國際物流模式分析[J]. 商場現代化,2019,(23):51-52.
[3]駱瑞都. 跨境電商環境下國際物流模式的改進與發展[J]. 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9,(04):56-57.
[4]杜正博. 跨境電商環境下國際物流模式研究[J]. 產業創新研究,2019,(02):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