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棟

關鍵詞:在線教學;運動+互動;空中課堂
中圖分類號:G623.8? ? 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005-2410(2022)04-0011-02
一、案例背景
2022年3月12日起,為應對疫情,上海市中小學再次開啟了居家線上教學模式。同濟大學附屬實驗小學也在區教研室的指導下積極開展在線教學,如何讓學生有效、有趣地參與互動教學,鞏固“空中課堂”的教學內容,提升學練實效成為在線教學所要破解的關鍵問題。本文以《持輕物擲準》在線教學為例,基于線上教學的居家特點,優化教學設計,提升課堂教學互動實效,保障學生學練成效。
二、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投擲是上海市小學《體育與健康》教材中基本內容I的教學內容,是鍛煉小學生上肢力量和身體協調性的有效練習途徑。本節課《持輕物擲準》是基于在線教學的居家性特點,利用紙張、紙簍等簡易器材,在有限的空間內,創設多種學練方法,通過降低投擲距離,讓學生體驗肩上屈肘、快速揮臂的動作要點。
(二)學情分析
本課教學對象是三年級學生,學生在學校已經接觸過投擲的一些內容。一、二年級在《持輕物擲遠》的學習中,能夠較好地掌握肩上屈肘、投擲方向正確的技術動作方法。但是在居家線上學習中,部分學生自控能力較弱、注意力不集中,學生學練的自律性、自主性有待加強,難以產生持續性的居家健身意識。因此,體育線上教學需指導學生在居家健身活動中做到有效、安全、不擾民。此外,對于身體條件特殊的學生,安排了原地的身體素質練習或理論學習。
(三)教學目標
1.掌握持輕物擲準的動作方法,利用簡單的居家器材,鞏固肩上屈肘、快速揮臂的動作要領。
2.積極參與持輕物擲準與趣味體能“跑酷”練習,提高上肢力量、速度、靈敏等身體素質,促進身體協調性。
3.在學練中養成居家鍛煉的好習慣,產生對投擲的興趣,提升自主健身、安全學練的意識。
(四)教學流程(圖1)
三、案例實施
(一)直播互動準備
1.基于學情,把握核心
教師課前研讀課程標準,觀看“空中課堂”教學視頻,明確空中課堂教學目標以及重難點,把握教材內容核心關鍵技術環節,基于居家學習受到場地和器材的限制,適當降低難度,確立適宜的線上教學目標,創設師生互動學練情境,針對居家鍛煉可能造成的擾民等問題做好預案,力求增強師生互動,有效學練不擾民。
2.整合資源,貼合需求
為提升直播互動的實效性,根據學生的學練需求,教師示范并拍攝熱身操與放松操視頻、學練方法視頻、完整動作視頻和趣味體能“跑酷”視頻(網絡資源),剪輯“空中課堂”教學內容等其他多種體育教學資源視頻,為互動教學過程提供要素。另外,提前將本節課體育器材與安全提示在班級課堂發布,讓學生提前準備,確保每一節體育課有效學練,積極互動。
(二)直播互動環節
1.提問互動,明確主題
問題引領學生參與課堂互動,開展自主學習與探究,有效開啟師生互動。本案例通過互動提問形式,引領學生積極思考,引導學生對“空中課堂”教學內容的重難點進行回顧與強化,激發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同時進一步明確“持輕物擲準”的練習內容要求。
2.作業互動,及時反饋
教師對學生課后鍛煉作業情況進行總結與評價。通過教學反饋與學生進一步連線互動,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力求師生互動的針對性、有效性,提高學生課堂參與率,保障學練效果。課堂上,針對學生鍛煉過程中出現的共性問題進行再次的集中講解與提示,幫助學生明確動作要領。同時,展示優秀的課后鍛煉作業,激發班級學生居家鍛煉的積極性,提升課后鍛煉的參與度。
3.學練互動,鞏固提高
根據班級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居家學練的特點進行了校本化教學設計,設計了“學一學、練一練、賽一賽、評一評”等學練環節。教師利用“雙屏同播”(同時注冊登錄兩個賬號)進行講解示范直播教學,讓學生更加清晰地看清動作細節,通過有效學練互動引領學生運動技能不斷提高,保障教學質量。另外,學生在練習過程中,教師通過隨機“搖號”,抽取學生學號連線,進行動作技能展示與知識要點問答,教師進行點評和糾錯,實時反饋學練效果,大力提高了學生參與師生互動的積極性,進而有效幫助學生鞏固線上課堂知識。例如在本節課的“擲球入框”環節中,應用隨機“搖號”連線學生,發現該生為手腕發力進行投擲,未能做到“肩上屈肘”。由于教師及時了解到此問題,所以指導有效、到位,學生聽后立即改正,動作完成效果大幅提升,同時有利于引領提示其他學生把握教學重點,提高學練成效。在“賽一賽”環節中,師生連線互動,開展“生生賽一賽、師生賽一賽”,模擬線下課堂的互動,促進學生運動參與,在“學中玩,玩中評”,實現師生間有效的學練互動,進而大力提高教學質量。
同時,在趣味體能環節中,教師利用多媒體互動組織“跑酷”游戲。學生根據動畫提示與教師口令提示,結合跑、跳等動作形式,進行體能提升,不僅保證了學生的居家運動量,而且愉悅身心。在此過程中,教師時刻提醒學生注意安全學練,降低因運動造成的擾民影響。
4.語言互動,有效激勵
首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增加了一些互動性比較強的語言,比如“我們來一起玩一玩吧?”“你能跟著老師一起試一試嗎?”“老師完成了,你們呢?練習時間還有5秒,加油!”其次,設計科學有效的“小士兵榮譽榜”等評價方式,關注學生學練效果。最后,在“想一想”的環節中,以教師語言和學生虛擬互動,導入“增加投擲距離,如何還能擲得準?”這一問題引領,讓學生邊體驗、邊思考,做到“調整出手投擲角度與力度”這一要點,解決了課程的重難點,從而全面提高學練互動的直觀有效性,增強學生課堂體驗,強化體育課堂質量和學生運動參與。
5.游戲互動,提質增趣
教師設計“快樂風車大轉盤”互動體驗,內容包含體育運動(跳繩、仰臥起坐、坐位體前屈等)、家務勞動、親子游戲、線上領操員以及教師任務等。教師隨機抽取學生進行連線互動,學生指揮教師操作“快樂風車”,師生根據指針指向對應的內容來完成。“快樂風車”在激發學生更強的課堂參與欲望的同時,可進一步提高師生互動參與率,提升課堂實效,增強鍛煉趣味性,進而豐富課堂教學組織形式,保障互動成效,提質增趣。
6.作業布置,自主健身
教師根據課堂教學內容,布置相關課后鍛煉“打卡”任務,幫助學生保持一定的居家運動量,養成自主健身意識。另外,需細致提示學生準備下次課所需器材,注意居家安全學練,避免擾民,做好疫情防護,與線上教學形成師生互動閉環,覆蓋學生線上課堂與課后體育鍛煉的每一個環節。
四、案例反思
本案例鑒于體育學科的獨特性,探索線上“運動+互動”模式,對“空中課堂”課后互動內容進行了優化設計,利用直播軟件的連線互動功能,增設實時多樣化、游戲化的連線互動,加強學練互動體驗,提高了師生互動成效。教學過程中,教師能給予學生及時的鼓勵和個性化的評價指導,幫助學生改善動作,助力學生動作技能的鞏固與提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得到進一步增強。趣味體能環節的互動中,學生在家也能有合理的運動量,使體育課線上與線下聯動,讓居家的師生也能充分“動”起來,進而有力保障課堂學練成效。
在線教學期間與校園運動不一樣的是,學生居家運動受到場地、器材和環境等因素的限制,導致自身的學練情緒可能會出現散漫、懈怠等消極狀態。此時,通過合理教學設計保障師生有效互動,增強學生運動參與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居家學練成效變得尤為重要。同時,由于線上課堂可能存在學生自控力較弱、注意力不集中以及教師的針對性指導有限等問題,使得學生難以產生持續性的居家健身意識,每天難以保障一小時的運動時間。這也要求教師在進行線上教學時,選擇“限制少、趣味強”的體育活動,助力學生課堂學練,幫助學生明確作業的鍛煉價值,提升身體素質。在今后開展線上教學工作過程中,也需要進一步與家長緊密聯系、緊密配合,堅持“五育并舉”,大力增強家校聯動,共同努力為學生營造和諧、積極的居家鍛煉氛圍,保障學生居家有效學練,彰顯線上師生互動體育課堂教學成效,提高學生身心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