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廣西壯族自治區特種設備檢驗研究院 譚凱芬 黃慶華 彭安校
近年來,我國科學技術快速進步,事業單位的科研工作也逐步得到了發展,科研立項數量逐年增多,科研成果已經成為推動事業單位經濟發展與進步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事業單位科研工作的進一步推進,科研管理工作的相關要求也逐漸提高,因此科研工作的管理也顯得愈發重要。
科研管理是組織管理科研與科技活動的統稱,是創新管理與技術管理的有機整合。對于科研的管理不單純是科研項目流程的行政管理,更是將管理思想、科研人才管理、經費管理、科研儀器設備物資管理、項目發展規劃、項目推進等多因素整合運行的管理模式。就現階段而言,多數事業單位對科研管理工作認知不足,具體表現為由單純業務型事業單位轉變為業務與科研相結合型的事業單位,轉型期間由于缺乏相應的科研管理經驗,管理思想落后以及對科研管理的重視度不足,影響科研工作的推進。因此要推動事業單位的科研發展,首先要解決現階段科研管理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改進對策,從而為科研工作的開展提供完善的管理機制。
(一)科研管理思想落后,創新性不足。目前多數事業單位依舊以發展業務作為單位經濟發展的支柱,對于科研成果促進單位經濟發展的重視程度不足。因此對科研的管理思想依舊沿用業務管理的方式進行,具體表現為以管理為主,缺乏大膽創新的意識,對科研的管理以行政為主導。然而,現實的科研工作所面臨的問題與涉及的領域是復雜而多變的,行政管理的框架無法全面覆蓋科研工作的實際需求,致使科研工作無法擁有合適的管理模式。同時,現階段的科研管理也存在著“抓大放小”的問題,具體表現為把握科研管理工作的大方向,忽略對科研工作的細化管理,例如科研成果轉化的推進、人才的引進與培養、科研團隊的建設和考核以及科研項目進度的把握等方面沒有形成完善的管理機制。
(二)科研管理專業人才的缺乏。以往事業單位的性質以經營業務為主,科研管理人員往往身兼多職。一方面,這些管理人員需要承擔業務管理工作,另一方面,還需要兼職擔任科研管理崗位。就業務管理而言,事業單位的管理人員擁有豐富的經驗,但對于科研管理而言,單位內部往往缺乏相關經驗,同時也忽略了對科研管理人員進行相應的培訓工作,使得科研管理工作的內容僅覆蓋科研項目申報、項目結題驗收以及科研資料收錄等表面工作。無法為科研工作的開展提供系統化的服務,具體表現為:缺乏與科研團隊的交流溝通,致使科研與管理脫離;科研管理對市場的調研工作較少,無法及時為科研團隊反饋市場需求,科研無法及時調整研究方向,造成科研資源的浪費;科研管理工作對科研成果轉化的方式與政策的把握不足,使科研成果無法轉化為經濟價值;在某些情況下,因科研管理人員未參與科研工作團隊,導致了管理人員對科研項目在政策上的把握不清晰,因此無法對科研項目進行有效且合理的管理等等。
(三)科研管理工作中對科研成果的轉化率低。隨著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于進一步支持和鼓勵事業單位科研人員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的提出,近年來,事業單位的科研項目數量也逐年增加,與之相應的科研成果數量也不斷增加,伴隨著科研成果數量的增多,科研管理工作中的科研成果轉化成為事業單位面臨的重要問題。由于缺乏相應成果轉化經驗、缺乏市場調研、科研成果與市場需求脫節、科研質量不高等因素,導致了許多科研成果無法得到有效轉化,造成了人力、經費以及時間的極大浪費。
(四)科研管理缺乏研發團隊的建設。事業單位內部往往因業務需要分成多個部門,而各部門之間的業務都有所不同,因此事業單位大多以部門內部組建為原則成立科研攻關團隊,科研團隊“單打獨斗”的場面無可避免。然而一個部門的力量終歸是有限的,當面臨難度較大的科研任務時往往顯得力不從心,但目前多數事業單位的科研管理對于科研團隊的建立意識較為淡薄,尚未意識到團隊對于科研的重要性,最終導致科研管理沒有良好的組織性,科研資源也無法得到合理且有效的利用。在單位內部也存在多部門人員融合的方式建立科研團隊,這樣一來科研團隊的整體能力雖然得到了提升,但是單位內部各部門由于業務內容不同,團隊各成員忙于各自部門本職工作,從而導致團隊內部人員無法同時推動科研項目,使項目進度受到影響。在已成立的科研團隊內部依舊存在“孤軍奮戰”的場面,具體表現為團隊內部科研實力較強者,往往承擔了科研項目的大部分任務,而其他人則付出少量貢獻。更有甚者,直接在項目中掛名,從未參與科研活動,但同樣享受著科研成果。這樣的一種組織方式也嚴重打擊了科研團隊的工作積極性,極不利于團隊開展科研活動。
(一)提高管理思想,增強管理服務意識。提升科研管理水平的關鍵在于提高管理思想,增強管理服務意識。要將科研管理工作從傳統的行政管理中擴展到科研發展上,同時科研管理的服務意識也需要增強,以往的科研管理服務大多集中于科研文件資料的轉發及收集,所以需要加快科研管理綜合性服務意識的建設,將科研管理從文件上的管理轉變到科研人才、市場調研以及科研成果轉化上來。對外加強市場調研,與時俱進掌握市場的科研需求,深入企業開展調研工作,收集相應的科研數據,為科研成果的轉化奠定基礎,同時加強和科研院校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對推動事業單位科研工作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溝通平臺。對內加強科研人才的培養,積極組織人員參加科技培訓學習,通過培訓學習的方式增強科研人員的素質,同時科研管理工作也應當時刻把握科研項目的進度,了解科研發展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二)注重科研管理專業人才的引進與培養。科研管理優秀專業人才的引進以及管理人員自身的素質提升是確保科研工作穩步推進的重要措施之一。首先,通過結合單位自身發展需求制訂科研管理人才引入政策,吸引優秀人才,為單位的科研管理事業注入新動力,同時還要加強對單位科研管理人員的培養,鼓勵科研管理人員參加各類科技論壇,時刻掌握科技發展前沿的資訊。其次,科研管理人員應該通過學習掌握與科研有關的法律條文,為單位科研的發展提供相應的法律依據。最后,應該注重管理人員軟實力的培養,例如組織能力、協調能力以及統籌能力等等。通過“引進+培養”的方式全面提高管理人員的綜合能力,使其能做到科研管理細化,科研宏觀掌握。并結合單位的實際發展需求,制訂相應的科研發展規劃,為單位的科研發展指明方向。
(三)提高事業單位科研成果轉化率。隨著事業單位科研項目的增多,相應的科研成果數量也在不斷地增加。根據相關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的科研轉化率較低。就專利轉化而言,當前專利轉化率不高于5%。導致這一結果的重要原因在于科研與市場需求脫離,科研立項把關力度不足,使得一些可應用性低的項目立項,致使其項目成果轉化難度大。因此事業單位要想提高科研成果轉化率,科研管理人員應當從源頭入手,根據科研“五要素的原則”,即“項目需要性——項目可行性——項目合理性——項目效益性——項目創造性”,嚴格把關項目立項。首先,針對項目的需要性進行分析,一個項目如果脫離了需要性,那么其科研成果也將失去了轉化意義,要提高項目的需要性,就要求科研管理相關人員注重市場調研,通過深入企業調研發現企業生產過程中所面臨的技術難題以及技術需求后,再組織單位相關科研人員進行技術討論分析。其次,科研項目立項過程中,項目的可行性也顯得極為重要,如果忽略了項目可行性分析,那么將無法保證科研成果的質量,因此科研管理部門需要分析項目的可行性,通過從單位自身情況出發,例如科研設備、科研人員能力以及科研經費等多方面進行統籌分析,確保單位能為科研項目開展所需的條件。同時,科研管理部門也應該注重與其他科研單位的合作,以合作的方式進一步提高科研項目的可行性。再次,項目的合理性也需要嚴格把關,以防止科研項目脫離實際造成單位科研資源的極度浪費。明確科研的目的在于為現實的技術問題提供科學合理的解決方案,同時依托這一成果進行轉化并創造效益。所以科研的效益性分析也應該引起管理部門的注意,如果不考慮項目的效益性,那么極易導致對項目的投入遠大于項目成果所能創造的實際價值。最后,科研管理部門最應該注重科研的創造性,隨著網絡的發展與進步,一些科研投機分子通過網絡將單位的科研項目進行轉包,依托中介等手段將項目轉由他人“幫助”研究,而自身則坐享其成。為了杜絕這種分包式科研,管理部門需要加強監督管理,不能只看成果不看過程,而應當注重科研工作的創造性以及原創性,保證科研工作由科研人員獨立完成,為單位科研能力的提升以及科研質量把好關。確保科研項目沿著健康、高效的道路發展,同時還能讓事業單位科研成果具有市場競爭力,進而提高科研成果的轉化率。
(四)建立高質量專業科研團隊。科技研發工作是一項系統化工程,是人力、物力、財力以及管理的綜合性應用,其中物力、財力以及管理是科研項目開展的基礎,而人力則是推動科研項目發展的主要條件之一,這就要求科研人員首先具備科研能力,其次需要科研人員在科研項目中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對于事業單位而言,科研工作人員大多來源于各個業務部門,他們一方面需要完成部門的業務工作,另一方面還需要完成科研工作。當單位的業務工作繁忙時,其工作重點放于業務上,當業務工作相對寬松時,其重點才放到科研工作上,這樣的工作方式不利于科研項目的開展。因此建立專業的科研團隊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引進外部優秀科研人才以及從單位業務部門內部選拔具備科研能力的人員成立專業型團隊,同時將科研工作從業務工作中抽離出來,保證科研人員具有足夠的時間與精力從事科研工作。此外,科研管理部門應該制訂科研團隊考核制度,依據考核制度對科研團隊成員進行綜合考量,確保團隊內部人員能夠“各盡其責”,在項目的推動過程中奉獻自己的力量。通過建立“高質量+專業化”的科研團隊,為單位科研事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人才基礎,從而推動科研事業穩步發展。
科研項目的順利開展,往往需要科研管理工作的進步與創新,優良的管理制度可以有效推動科研項目的進度。所以加強事業單位科研管理能力,進一步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實現科研水平的提升,對促進事業單位的遠大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