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鳳嬌
(福建省漳州市華僑中學 福建 漳州 363000)
德國一個研究者曾有過一個很精辟的比方:將十五克食鹽置于你的嘴里,無論如何你都難以下咽,但如果將十五克食鹽置于一碗鮮美爽口的湯水中,你就在享受佳肴之時,卻把十五克食鹽全部吞噬了,情境之于知識,就像是湯水之于鹽,因為食鹽需湯中,方可被消化吸收;知識必須滲透到教學情景當中,才能表現出生命力與美感.而教學情景又是一個特定的教育環境,是指老師為幫助引導學生的學習,而按照課程目標與內容有目的地所創造的教育環境,通過創造教學活動情景,能夠提高孩子學習的能動性,也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情感,使學習者成為課堂的主體參與者,讓教學更加有效。
課改的教學核心在課堂,“課堂教學要高效,教學模式很重要”,課改的特點是打破了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強調課堂的學生仍然是課堂的真正主人,教師仍然是課堂的重要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教師要更好地充分發揮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的主動性,同時特別重視對小學生及初中學生的整體綜合文化素養與邏輯思維的培訓,《新課程標準》規定,在課堂教學中要經歷猜想、經歷、探究三種階段,而初中階段的數學課程則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實施“創造問題情景——建立模型——理解、運用與擴展”的教學模式開展教學活動,在初高中階段數學課堂中,老師要善于創造問題情景,并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內在需求,使學生樂學,指導學生體驗學習過程,幫助學生有效地掌握知識,并促進學生情感和態度價值觀的發展.本文基于本人的課堂實際教學經驗探討初中數學課堂中創造情景的途徑。敬請親愛的同行各位老師給予指導。
運用數學中的歷史人物,典故,以及數學家的相關軼事等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題:北師版七上《有理數的乘方》
情境導入:寓言中講了一個王子在和數學家阿基米德對局,他們認為我們就這樣下棋似乎不夠刺激,要不賭點什么吧,阿基米德說好呀。接著王子說道,要是我下贏了,你就終生為我效力,阿基米德說好的呀,接著王子又問阿基米德,那你要是贏了呢?阿基米德看了看王子家里的蓄棚,說:我要是贏了,你只要在棋盤格子里放上米粒就可以了,王子又說:怎么個放法呢?阿基米德又說:圍棋盤總共就這么多個方格,你要是輸了,就在第一格子里放一顆米粒,在第二格子里放二顆米粒,在第三格子里放四顆米粒,以如此推,以后每間格子放的米粒都是上一格的2倍,放完就行了,王子心想,我家有如此大的糧倉,就別說這么一個小棋盤了,是再大的棋盤也能裝得下啊,所以就欣然答應,同時也囑咐部下做好筆墨,記下和阿基米德的約定,最終結局阿基米德勝了棋,王子呢,在履行約定的時候才發覺,別說他那幾個糧倉了,是再多的糧倉都填不到那狹小的棋盤.這下子,王子就納悶了,這是為什么呢?
問題:你能幫幫王子解除心中的納悶嗎?
問題探究:在首個方格放一顆粒米,在第二個方格中放二顆粒米,在第三個方格放四顆粒米,在第四個方格中放八顆粒米,依如此推,最后在第六十四個方格中放入___顆粒米。
教學分析:學生的學習熱情立刻就被充分調動,兩眼閃亮,眉毛緊皺,立即在筆記本畫著棋盤展開研究,并自發進行了熱烈的探討,老師順延問題展開新課學習迎合了學生的研究興趣,效果立竿見影,課堂自然就聚集了學生注意力,進而使學習者在觀察思考、嘗試、列式探究過程中,體驗到學習新知的需要,進而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欲望,并根據提問和故事中麥粒擺放規則,而產生思考,進而使學生思維迅速地活躍了起來,進而使學習者的全身心都投入到了這節課程的教學當中。
教學上盡可能提供機會給學生動手實踐,爭取為學生創造自由發揮的空間與親身體驗的機會,放慢課堂節奏,全面調動學生手、眼、腦、耳,等感官進行學習,從而深化對知識的理解,體驗自主探究獲得知識的成功體驗,沉浸在知識的海洋中,孜孜不倦的探索,日積月累學生的知識理解水平、動手操作能力,以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都進一步提高,在數學學習中真正做到“做中學”。
課題:北師版七下《七巧板》
導入:七巧板,真好玩,姑娘小子們都愛玩。
正方形、三角形,七塊兒小板拼圖案。
擺只雞,擺條魚,擺只蝴蝶舞翩躚。
擺小橋,擺船,放朵蓮花浮水上。
隨意所欲翻花樣,動手動腦樂趣無邊。
課前準備:剪刀、七巧板、直尺、彩筆。
問題:如果我們已經知道了七巧板的發展歷史,你會怎樣用七巧板拼一拼精美的圖形嗎?把課前準備好的七巧板拿出來,讓我們一起動手試看看吧。
教學分析:布魯納的發現型學習理論說明:把學生的學習過程分成實體動作、形體動作和字符動作三個主要發展階段。而通過動手實踐目的則在于幫助學習者進行實體動作,學習者將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獲得到了最直觀地體驗,而這些體驗又是最為關鍵的,它將為后面二個發展階段“形象動作”和“字符動作”做了充足地準備,俗語說:“眼見百遍,不過手做一遍”,這與新課標強調“做數學”真是具有異曲同工之妙。
問題設置是一堂課的教學導向,是為了促進學習者不斷掌握新知識的欲望,所以老師要精心設計問題串,提供符合學生知識水平、富有啟發意義的、同時學習者也感興趣探究的新鮮話題,并通過創造問題研究的情境,爭取為學生提供自由發揮的空間與親身感悟、感受的機會,讓學習者的認知水平、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都得以提高,在數學學習中取得和諧統一。
通過復習回顧,進行設問導疑
課題:北師版九下《銳角三角函數》
導入:我們對直角三角形有哪些認識呢?

問題:哇!直角三角形如此高深莫測、那直角三角形的邊角還存在哪些神秘的關系呢?這節課讓我們一起來探索!
教學分析:根據課堂的主題,按照“最鄰近發展區”的要求,在學新課前要溫顧學過知識點,并引入新知識點,這樣才能引導學習者去認識問題、研究新問題,并確定課程的目標,這是數學科新課導入的重要途徑。數學課程的內容本身邏輯性、規律性都很強,內部關系密切,許多新知識都是在舊知識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講授新知識點以前,先組織學生溫顧舊知識點,對舊知識點中的關鍵問題,尤其是同新知識點中有緊密聯系的問題進行綜合歸納、匯總.所以說溫顧而知新是有它的道理的,大家會發現新學知識一周沒有復習基本都遺忘了,根據赫爾曼愛賓浩斯提出的遺忘曲線理論,遺忘“先快后慢”的規律,提醒我們要及時復習,及時鞏固,能輕松的學習內容。
在導入新課的設計中要貼近學生生活的現實情境,讓孩子們覺得數學和自己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連,激發了學生們濃厚的好奇心與探索求知欲,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課題:七上《有理數的減法》
導入:


教學分析:選擇學生最為熟悉的天氣預報,會讓學生感到特別親切,讓他們發現平日關注的天氣預報,也藏著數學的知識,原來數學知識的運用如此廣泛,很自然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所以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實例作為情境導入,讓學生覺得數學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數學,就像偉大數學家贊美數學的運用說:“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生物之謎,日常之繁,無處不用數學”,所以我們要有一雙善于觀察的慧眼,不然學生會覺得數學望塵莫及,腦子呈現的數學都是抽象的內容,不知與生活的關聯,其實是對數學學科的誤解,所以老師平時要善于積累生活的數學素材,善于觀察,善于運用,把生活融入教學,把數學生活化,教會學生活學活用,領會數學學科的意義,深入了解內容的本質,使數學知識返璞歸真,讓知識活影活現的呈現,不再是刻板的數字和計算,而是生活的刻畫,美的化身,使學生既可以享受學習的過程,同時又可以深度學習,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
老師通過批改學生作業和練習,整理錯題并加以歸類,然后可以拍照并整理到課堂,讓全體學生找出出錯的地方,并加以修正,從而導入本節課程的新內容,抓住學生的眼球,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效率。學生的錯誤知識點也是課堂重要的教育資源,通過學生之間相互修正錯誤,也是學生掌握知識的重要途徑,學生通過修正錯誤從而準確掌握知識,是課堂寶貴的活動經驗,而且教師可以通過學生錯誤發現課堂教學的缺陷,所以勇于發掘和合理運用學生形形色色的“錯誤”,才能在每一個課堂中成就預想不到的精彩。
教學分析:這種導入方式是大家比較少用的,可能想到沒有想到的可以這樣導入,尋找錯誤放到課堂是我們學校數學學科比較提倡的做法,經過實踐它真的有預想不到的神奇效果,作業和練習的錯題是很容易被大家忽略的,通常我們的做法就是用紅筆評改,并把錯誤用紅筆圈出來,讓學生訂正,有的是課堂直接講授這些題目,然后讓學生訂正,有的直接課下讓學生自己訂正,責任感強的老師會逐個檢查學生是否有訂正,但是很少老師會花時間了解學生是否真正理解錯誤地方,以及為什么出現這樣的錯誤,出錯的原由是什么,背后的根源才是關鍵,所以我們想到把錯題放到課堂的開始,讓學生自己尋找并說明出錯的原因,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和問題開展新課,不僅化解了學生的上節課余留的問題,同時反饋自己的教學情況,做到更加細致地教學。
綜上所述,在數學課堂中情景創設的最重要方法是老師潛心鉆研教學,教學藏著很深的學問,因為我們面對的對象額特殊性,所以要求我們與時俱進,不斷更新自己的認識,多看,多讀,多寫,多聽,讓自己永遠保持學習的狀態,把研究當做一種習慣,跟吃飯一樣重要的事情。所以教師的平凡中偉大的職業,它要求我們不斷韜光養晦,默默給自己充電,要求我們在浮躁的社會,潛下心來研究,靜下下心育人,堅持一段時間容易,堅持一輩子很難,真因為難,所以不忘初心,堅定腳步,當你選擇當教師的那天開始,就選擇一種責任,堅定信念,才能更好的勝任我們的工作,更能了解我們學生的興趣,更好地深入研究學生心理特針,同時明確研究目標,不斷提升教師自身的學科素養,通過不斷實踐與積累,不斷反思,站在更高的角度,針對學生不同的課程與教學目標,并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創設不同的教育情景,讓數學課堂和學生們的生活實踐聯系得緊密一些,思維直觀多了一些,動手實驗多了一些,讓學生的興致高漲一些,責任感也增強了一些,通過情景創設可以充分感受教學的快樂,為學生可持續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