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鑫
【摘要】目的:探析呼吸內科治療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臨床療效與觀察。方法:挑選本年度于我院呼吸內科中接受治療的60例患呼吸疾病的患者作為本次實驗的研究主體,采用奇偶數隨機分配的方式分為對照組(n=30)和研究組(n=30)兩個組別。通過采取不同的治療方式,對比二組病人的平均住院時間、死亡率、插管數、血流動力學指數和病人肺功指數。結果:二組病人的各種指數都有所提高,但研究組的住院時間相對較短,死亡率和插管量都較少,血流動力學指數和病人肺功指數都提高。結論:通過采取呼吸內科治療,可有效的改善患者肺部各項系統功能及內部血液循環,減少治療時間和死亡率,提高治療效率,在臨床應用中起到了極大地輔助作用,值得推廣
【關鍵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呼吸內科;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56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6-5328(2022)02--01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種一種常見的以持續性或受限位特征的可以避免和治愈的病癥,其表現主要是慢性咳嗽,氣短和呼吸困難等,嚴重時可導致呼吸衰竭等其他病變,給病人生活造成了很大的麻煩【1】。以往常規的治病方法效果都不堪理想,本次實驗運用呼吸內科治療的方法使患者的癥狀減輕,提高了治療效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挑選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間于我院呼吸內科中接受治療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為本次實驗的研究主體,采用奇偶數隨機分配的方式分為對照組(n=30)和研究組(n=30)兩個組別。研究組男女比例18:12,平均年齡(43.68±3.63)歲,平均病程為(11.22±1.35)年;對照組男女比例15:15,平均年齡(40.58±2.88)歲平均病程為(10.55±1.88)年,。其差異較小(P>0.05),可以進行組間對比。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患者給氧,消炎針劑注射及霧化治療等。研究組則為患者進行無創正壓通氣療法。首先采用了由美偉康BiPAP Harmony有限公司設計制造的呼吸機,通過調整呼吸器的氧氣流量參數,并采取間歇通氣的方法,并且氧氣濃度為40個單位,潮氣量=8.0~10.0 mL/kg,呼吸頻率為16次/分,每天3次為宜,每次兩小時左右。可根據患者的具體癥狀進行調節,待患者有好轉時,可解除呼吸機的使用。其次,患者應該配合藥物治療,一部分患者體內會出現炎癥感染等,可為患者進行拔管處理,然后采取相應的霧化治療,匹配霧化治療的藥物為布地奈德和沙丁、胺醇等藥物進行治療,后期可根據醫囑適當調節藥物劑量【2-3】。
1.3 判定標準
通過采取不同的治療方式,對比兒組患者的住院時間、死亡率、插管率、血流動力學指標及患者肺功能數值,對以上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后作為實驗評定標準。
1.4 統計學方法
調研中所有數據資料均運用SPSS20.0系統實行專業分析,當中計量數據計均數±標準差,兩組差別比照運用T、X2檢測。計數數據運用百分率(%)代替,若兩組對照結果表明P<0.05,則說明實驗價值顯現。
2 結 果
(1)兩組患者住院時間、死亡率、插管率分別為,對照組(25.49±3.21)天、10%、33.3%,觀察組(14.58±2.24)天、0、6%。
(2)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流動力學指標對比,對照組PaO2:[前(63.71±6.45),后(72.32±5.26)],PaCO2:[前(73.59±4.85),后(57.95±3.23 )],pH:[前(7.32±0.28),后(7.51±0.21 )];研究組PaO2:[前(63.69±6.48 ),后(84.26±5.23)],PaCO2:[前(73.57±4.74),后(50.14±2.32 )],pH:[前(7.31±0.27),后(7.89±0.13)]。
(3)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對比,對照組FEV1:[前(2.36±0.25),后(2.79±0.12)],FVC:[前(2.82±0.17),后(3.11±0.14)],FEV1/ FVC:[前(62.28±5.36 ),后(67.19±3.32 )];研究組FEV1:[前(2.35±0.26),后(3.13±0.10)],FVC:[前(2.81±0.18),后(3.86±0.10)],FEV1/ FVC:[前(62.30±5.23),后(73.76±2.14)]
3討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體現在氣道炎癥,嚴重時會引發其他的疾病,且患者的臨床表現也會加重,使患者心肺功能受損,甚至死亡。通過實驗得知,以往常規的治療方式不能解患者的根本問題,使患者的病情加重,延長了住院治療時間,長之以久給患者色身心帶來了負擔,同時也加重了醫護人員的工作壓力。本次實驗通過對患者進行呼吸內科治療,使患者的死亡率、插管率、明顯降低,同時縮短了患者治療時間,對比血流動力學指標和肺功能指標,患者的血液循環更通常,肺部器官炎癥減弱,使氣道功能恢復。通過給患者供氧,使得肺內二氧化碳減少,從而改善了了肺部各項功能,同時配合藥物治療,能夠進一步使患者的癥狀減輕,從而有效的控制了其他并發癥的發生【4-5】。
綜上所述,呼吸內科方法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進行治療可以提升臨床療效,改善患者心肺功能,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值得推薦。
參考文獻:
【1】周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內科治療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 2021,19(26):124-125.
【2】王麗雪.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內科治療的臨床觀察[J].智慧健康. 2021,7(18):43-45.
【3】譚賢明.探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內科臨床治療效果中國社區醫師[J]. 2021,37(07):56-57.
【4】石傳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內科治療的臨床觀察[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20,7(48):
【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內科治療的臨床觀察[J].心理月刊. 2020,15(12):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