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是我國知識產權成果產出的重要源頭之一,每年的知識產權成果產出量巨大。但是,高校的知識產權成果在轉化方面卻問題較多,難以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的戰略要求。基于此,本文就從知識產權轉化應用的角度,結合國家與高校的戰略規劃、制度體系等影響因素,結合相關文獻及報道的查閱研究等,展開詳細的困境分析與對策探討。
關鍵詞:高校;知識產權;轉化應用;制度問題;提升對策;探索研究
引言:
近年來,國家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將創新作為第一生產力,“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也逐步推進,并印發了一系列有關“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國家知識產權戰略推進計劃”等的文件。作為創新的重要載體,知識產權對于國家的科技發展和進步具有重要的價值,高校作為知識產權研發的主要源頭,必須要擔負起創新發展的重任。但是,現實情況卻是高校的知識產權轉化率較低,難以打通從創新到產業的“最后一公里”。
一、高校知識產權轉化應用中的制度困境分析
(一)知識產權管理機制不健全
根據多年來的專利調查,大多數高等院校在知識產權管理機構設置方面雖然趨近完善,但是,70%以上的高校都設立的兼職管理部門。從這里可以看出,大多數高校雖然已經在開展知識產權方面的管理工作,但是重視程度不夠,管理水平和機制還有待完善,專業化程度不高。甚至,還有許多高校在知識產權管理、轉化等方面沒有明確的制度,或者制度只落在紙上,管理制度執行欠缺,知識產權相關管理、運營、保護、轉化等機制不夠完善。
(二)高校現有的體制機制嚴重制約知識產權轉化
大多數高校的在評價機制建設方面以及其它激勵機制上,并未體現出來知識產權轉化率的考核,只注重知識產權申請,忽略知識產權轉化,導致知識產權成果不凡,數量也多,但是缺乏轉化動力,教師們也缺乏成果轉化意識,導致大量的知識產權成果“沉睡”在實驗室中,難以有效轉化。
(三)高校知識產權轉化渠道過于單一
盡管高校進行各類知識產權研發的目的不是市場,但是,對于高校來說,其本身所擁有的技術水平、科研能力等,使其成為國家創新驅動發展的進步動力源頭,但是,對于絕大多數高校教師來說,知識產權的研發需要首先考慮市場需求,再來考慮科研評價和激勵等。然而,當前的很多高校科研機構都無法擔負這一重任,在產、學、研合作中,容易被高校的 相關制度所局限,從而造成了知識產權研發和市場需求的不對等,導致之產權成果轉化渠道不通暢,影響知識產權的轉化應用。
二、高校知識產權轉化應用的對策探索
(一)國家政府層面
要進一步細化和完善國家層面的一些關于“知識產權”的轉化政策,以及相關指導意見、文件精神等,借助財政支持、收益分配、人才政策等的力量,使其牽引帶動知識產權轉化的發展,構建以“知識產權”轉化為基礎的市場,并加強在規范知識產權轉化應用制度的前提下,貫徹落實各項知識產權轉化政策措施,進一步完善知識產權轉化應用的評價與激勵機制,給知識產權轉化和研究領域的從業者以及科研工作者提供充足的保障,解除其后顧之憂。
(二)高校層面
1、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應用機制
高校必須要充分意識到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性,高度重視知識產權應用保護工作,從保護機制建設完善角度,不斷完善相關知識產權保護應用機制,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落實知識產權保護。
2、完善知識產權資源轉化體系建設
高校知識產權資源轉化主要針對的是知識產權成果的轉化應用。首先,高校需要從內部機構完善方面入手,建立高校知識產權應用組織機構,保護知識產權的科學產出、合理保護和轉化應用,構建從實驗室到學校、到應用環境的“三位一體”的知識產權轉化體系。
3、健全知識產權支持服務
一是要做好信息支持服務。充分利用現有的公眾號、視頻號、官網、小程序等信息傳播載體,廣泛宣傳國家、政府、高校等有關知識產權轉化應用的政策導向文件以及精神,為廣大教師和其它知識產權轉化研究者提供規范、準確的政策解讀、文件制度學習、信息資訊了解等服務。
二是提供科學的培訓支持服務。定期組織教師和研究者開展各類知識產權專題培訓活動,針對教師提出的相關問題進行有針對性解決,提高教師們在知識產權保護、轉化等方面的綜合能力。
三是提供充足的技術支持服務。積極構建高校知識產權技術服務相關體系,充分利用大數據、智庫、數據庫等進行各類信息查詢,提高教師們的知識產權相關開發能力與研究能力,促使其在充足的技術保障條件下,深入挖掘科技創新成果,產出各種適應市場需求的、具有相當高價值的知識產權成果,推動知識產權轉化應用。
四是提供平臺支持服務。包括但資料收集整理、信息發布、綜合管理等平臺,著力實現聚焦“知識產權”的商業化的運營管理,實現從知識產權的研究到管理到轉化的全流程的一體化平臺,不斷拓展知識產權應用的研究領域以及服務范圍,拓展高校與企業的產、學、研合作深讀,推動知識產權戰略合作不斷向前,全方位落實知識產權的研發、轉化等服務,真正推動高校知識產權成果的產出和轉化的市場化、產業化。
4、完善知識產權成果轉化激勵機制
針對高校教師們只重視知識產權項目立項申請,不重視知識產權科研項目成果轉化應用的問題,高校需要從激勵機制方面進行完善,激勵教師們積極地探索是符合市場需求與社會創新發展需要的知識產權科研項目,調研市場需求,提高知識產權可言項目的必要性,避免浪費高校科研資源,提高知識產權科技創新成果的轉化率和應用率,將其真正應用在市場中,使其真正成為社會科技進步和行業發展的創新驅動力。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政府和高校必須要通過知識產權成果轉化的制度優化等策略,來不斷推動知識產權轉化率的提升,加強政府、高校、企業的多方合作,進一步激活高校知識產權轉化動力,提升高校知識產權轉化率,切實發揮高校在科技創新創新驅動發展過程中的作用力。
參考文獻:
[1]張惠彬, 侯仰瑤. 成渝高校協同培養知識產權人才的實踐困境與對策探討[J]. 教育與教學研究, 2021, 35(10):P.12.
[2]藍旭秋. 科技創新時代我國高校知識產權管理的困境與對策[J]. 廣東開放大學學報, 2021, 30(1): P.6.
[3]曾望軍. 制度與模式:知識產權轉化運用創新探索——基于H省高校知識產權中心項目的實踐分析[J]. 中國高校科技, 2020(10): P.5.
李志如??1980.9??碩士??講師??方向:校企合作、成果轉化
陜西科技大學前沿科學與技術轉移研究院
項目來源:陜西高校新型智庫“化工助劑及新材料發展研究中心”開放基金重點項目(項目編號:ACNM-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