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俊媚
摘要:作為教學的一部分,具有目的性和組織性的課堂作業有重要的教學地位。在新課標的理念下,“以人為本”的,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個性的語文素養成為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的作業應當是更高效的,能讓學生在辛勞中體驗快樂,總結知識的,它離不開理論與實際的融合,客觀的評價,多元化的活動內容。而現如今小學生的作業卻更多地以數量代替質量,與初衷事與愿違,學生喪失了學習的積極性,課業壓力反而越來越大。針對這些問題,應當從多方面觀察,從作業觀念、作業內容切入,只有科學地設計小學語文作業,才能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作業的實效性,讓作業成為促進學生發展的一個生長點。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業;有效性
前言:作業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元素,教師必須精細地規劃,貫徹以生為本教學理念,最大化提升教學水平。作業作為課堂的延伸與拓展,一直都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主要媒介,在新課標要求下,教師要創新作業設計形式,擴展作業內容,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完成,深化對語文知識的理解與應用。為了創建寬松的練習平臺,教師要設計多層次的作業,尊重學生差異性,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一、小學語文作業有效性的設計原則
1.適量性原則
在教學過程當中小學語文作業優化設計應該遵循的首要原則就是要堅持適量的原則,不宜過多,也不宜過少,過少達不到對小學生的教育效果,僅僅是讓他們掌握了一些不重要的東西,同時也不能加深他們對于課文的理解,不夠提升他們的語文素養,如果多的話,會讓學生覺得很累不能夠很好的完成,反而達到相反的效果,要適可而止,根據小學生的能力水平布置適量的作業,只有這樣才能夠為小學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效果。
2.趣味性原則
在我國越來越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要從全方位的角度去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才能夠為他們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采用聽說讀寫的方式設計優化作業,提升他們的文學素養,在語文學習過程的教學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寫作能力的提高,一個人寫作能力的水平高低能夠展現在語文教育的過程當中,在布置作業的同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按照自己的想象,發揮自己的想象,根據課文的構思設計一個合理的結尾,通過運用合理的想象達到深入的理解,在這個過程當中,不僅學生參與其中,同時能夠設身處地的把自己放在課文的情景當中,有助于深入理解課文的內容。
二、小學語文作業有效性的提升途徑
1.開展多元化作業內容設計
依據部編版的教學材料,教師應當在吃透教學材料的基礎上掌握教學目標,并且依據教學目標精簡教學內容,從而設計出更加多元化的課堂作業,避免學生進行重復的、繁重的練習,增加實踐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比如在部編版教材《搭石》一課中,通過對文章的理解和情感的分析,設計出“你的家鄉印象”“你走過的石頭小路,并書寫感受”這樣的作業,讓學生調動大腦,將課文與實際結合,更能感受到語文中美的情感,加深學生的記憶。除此之外,五年級上冊的《什么比獵豹速度更快》.在進行課堂作業環節時,可以脫離復述文章內容,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列出其他有關于速度的例子,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并且展示自己的閱讀量,增加學生的參與感和成就感,并且也能形成跨學科教育的優勢。這樣的設計能讓學生明白人與自然、動物與自然的關系,速度的不同。這樣的課堂作業增加了趣味性,累積了學生們的閱讀積累,也避免了死記硬背的現象。
2.創設生活情境開展作業設計
教師在雙減背景下,秉持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改革小學作業設計時,就應當重視這一問題。教師應當創設相應的生活情境,設計小學語文作業,讓學生在作業完成的過程中,能更好地去感悟生活,并且在潛移默化中形成正確的審美意識,進而促進自身的綜合素養的提升。例如:在學習《刷子李》這一節課教學內容時,教師可以改變自身的小學作業設計策略,秉持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教師可以讓學生觀看刷子里中人物描寫的方法,讓學生想象刷子李的人物形象。在想象過后,教師就可以詢問學生刷子李和我們日常生活中接觸的哪個人物最為接近?以此讓學生思考。思考過后,學生的學習思維就會回到生活中,教師就可以設計生活情境基礎下的語文學習任務。教師可以讓學生找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最喜歡的一個人物,然后對其展開描寫,或者以口頭的形式,在第二節課堂開始之前表述出來,這就讓學生提高了自身的學習興趣。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既掌握了人物描寫的知識,又將所學習的知識運用到了生活中,并且學會了自主探究語文。這就落實了教師在基于雙減背景下,秉持教學做合一理念,設計小學語文作業,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目標。
3.把握課后作業是數量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繁重的課后作業不僅不利于學生鞏固和提升課堂內容知識,還不利于孩子的成長發育。因此,教師要把握好課后作業的數量和難易程度,使其能夠順應小學生成長規律和發展特點,使其在充分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的同時還能做到符合小學生知識水平,利于提升和成長。教師要充分考慮到不同學生之間的個體身心差異,照顧到每位學生的知識水平,同時有傾向性把握好教材內容重點和難點,有針對性地布置課后作業。例如:教師在對《少年閏土》這篇課文進行教學中,可以根據班級內學生的水平差異平均化地分成學習小組,同時,對于重難點內容進行重點講解和標記。因此,教師在布置課后作業的過程中,根據組內不同成員的知識水平,首先可以讓水平較差的同學完成課本給出的基礎性練習題,并進行主動思考;其次讓大多數同學根據文章內容進行總結歸納,并依據文章常用的修辭手法來完成一篇小作文;最后部分優秀學生就可以充分發揮想象力,通過搜集有關資料來完成更深層次的內容。由此,教師根據學生間的個體差異,有重點、有層次的布置課后作業,能夠讓學生發揮自身特點并有效得到提高。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小語學語文課堂作業是教學的重要環節,有鞏固知識的效果,也與學生是否有學習興趣、有好的學習習慣息息相關。有效作業設計能夠從學生的實際水平、興趣愛好、個性發展、個體差異等出發,注意學科間的整合,注意形式的開放性、多樣性、靈活性,激發學生興趣,發展學生個性,以學生的長足發展為著眼點,讓學生在作業中體驗成功,在作業中成長。因此,在設計小學語文課堂作業方面,我們還需要進行更多的嘗試,探索不止。
參考文獻:
[1]娜扎提·努爾勒別克.提高農村小學語文作業有效性的思考[J].讀與寫,2020,17(25):101.
[2]張鵬.關于小學語文作業有效性的探討[J].學周刊,2016(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