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小玉
摘要:目前,隨著我國新課改革的不斷推進,小學數學教學目標也有了新的解讀。數學計算教學成為了小學生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主要表現,這要求數學教師要對學生計算能力加以高度重視,這樣才可以推動學生數學知識的形成,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本文就對農村小學低年級數學計算教學策略進行深入探討。
關鍵詞:小學生;低年級;數學;計算
在傳統的數學教學當中,教師往往是通過讓學生進行大量數學題目的計算來提高他們的數學計算能力。但是,教師采用的這種教學方式,只會使數學課堂變得更加生硬、枯燥,進而降低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在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當中,教師應當積極地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和改善,對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進行積極的思考,進一步引導學生提高數學的學習成績。
一、小學生數學計算能力的現狀
(一)“題海戰術”的教學理念根深蒂固
大多數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都非常注重題海戰術,認為學生只要多做題就可以掌握且提高自己的計算能力。這就使學生在一步步計算中局限了數學思維,最終喪失了獨立探索的能力,也限制了學生創新意識的發展。
(二)對計算工具過分依賴
借助計算器,人們只要把正確的數據輸入其中,就可以得到準確的計算結果。這便大大簡化了計算過程,且速度快、準確度也高。正是因為這樣便捷的原因,很多家長會發現孩子在做數學作業前,會先找計算器。學生長期使用計算工具,不僅會對計算產生惰性,對計算器也會產生強烈的依賴感,而且還會對自己的計算結果表示懷疑。這便會對其計算信心產生負面影響。
(三)缺乏良好的計算習慣
字跡潦草、計算過程馬虎、計算后又不驗算等這些都是學生沒有養成良好計算習慣的表現。盡管老師一再強調認真審題、草稿演算要整齊、最后還要驗算等等,但學生因為年齡小,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因此以上幾點要求基本都達不到。因此,將“6”和“0”寫得差不多,忘記“進位”或“借位”通通被學生以“粗心”為借口用到解釋計算出錯的原因上。追根究底,這些錯誤都是缺乏良好計算習慣造成的。
二、小學低年級學生數學計算教學策略
(一)提高學生的數學計算基礎
教師要想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就必須一步一步地積累學生的數學基礎計算能力,讓學生通過不斷地進行計算題目的訓練來提高自身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在每節課學習新的數學知識之前,教師就需要幫助學生做好相關數學知識的心理準備以及預習準備,使學生能夠以良好的心態投入到新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另外,在學習新的數學知識之前,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數學口算訓練。例如,在小學數學教材中,對于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口算這節內容的學習時,教師在預習之前就應當有效地對課本知識進行歸納和整理,準備一些關于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口算內容,并讓學生在預習完課本內容之后進行口算問答。這樣,學生在學習三位數加減法之前就有一定的計算基礎,也進一步提高了自身的數學計算基礎。不僅如此,每當學習新的數學知識之前,教師就應當明確地要求學生對即將學習的新知識進行提前預習,并且采用以往知識的學習方式對新知識進行歸納學習,讓學生充分做好學習新知識的心理準備。在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當中,教師應給予學生一定的鼓勵,充分激發他們對數學計算學習的積極性,為學習更深層的數學題目奠定堅實的基礎,并逐步提高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以及數學邏輯思維能力,以及他們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
(二)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
《數學新課標》提倡算法的多樣性。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老師應適時引導和激發小學生的計算興趣,通過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可以有意識地選擇更好的算法,以提高計算教學的有效性。數學教材的特色之一就是以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場景來構造主題教學,以游戲、競賽等游戲化的訓練方式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游戲可以激發學生的競爭心理,使他們進入到競爭的氛圍中,避免了傳統計算考試帶來的巨大心理壓力,也避免了小學生在枯燥的計算練習中產生排斥心理。因此,老師要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使其在強烈求勝的欲望下更快更好地完成數學計算。老師還可以依靠游戲式的“計算接力”訓練來展現小學生真實的計算能力,引導小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探索。尤其是在低年段教學中,老師可采用“競賽”的方式讓學生自覺選用更優的算法。例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湊十法”,老師可以采用比賽的形式設計基礎練習題,針對性地開展“計算接力”的游戲訓練,按照學生特性、能力等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小組,讓其依排而坐,然后將準備好的計算卡分發給每組第一個成員,每人一題進行計算。老師則站在每組最后一個同學的旁邊計時。計算卡片的依次流傳既能增強學生計算的敏捷性,又能促進其形成團隊意識。例如,在教學“9加幾的進位加法”時,老師可以在教學課題的導入環節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主動探索,使其在此過程中感受到探知的樂趣。森林里住著一只熱情好客的小兔子。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他邀請了眾多的小動物到家里參加“茶話會”。他訂了2箱飲料,一個盒子有9瓶,一個箱子有5瓶,請問:小兔一共準備了幾瓶飲料?同學們能計算一下嗎?老師通過引入學生喜歡的生活聚會場景,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對知識的共鳴感,還可以鍛煉學生的計算能力。
(三)創設故事情境,讓學生想算
由于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性導致他們對于有趣、好玩和新奇事物的關注度更高,也顯示出更濃厚的興趣。因此,在教學安排和教學素材的選取過程中可賦予教材中的數學問題以新的問題情境,將其改編為簡短的小故事,使學生在課堂中能夠身臨其境,通過充滿趣味性的教學形式來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真正熱愛數學學習,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計算學習中。如在“0的加減法”教學過程中,筆者以一個趣味性的故事引出了教學問題:西天取經途中,孫悟空摘了一些果子回來,師徒每人3個,孫悟空吃了1個,沙和尚吃了2個,豬八戒嘴大一口氣把3個全吃了,師父可是一個都沒吃呢,同學們,你們猜猜,他們各剩幾個果子呢?這樣,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小故事引出數學知識,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主動發現其中蘊含的數學問題,不僅能夠對學生起到引導作用,還能培養學生從情境中獲取數學信息的能力。
三、結束語
總之,計算教學是一個基礎又復雜的教學過程,學生計算能力的提高需要長期地培養才能見效。俗話說:“教無定法”,教師需要結合具體學情和內容,靈活運用恰當有效的教學方法,在鼓勵和要求的雙重作用下,建好計算教學這座大樓的基礎。相信在教師的正確指導下,學生持之以恒、艱苦訓練,其計算能力一定能得到發展和提高,達到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參考文獻:
[1]魏志雄.培養小學低年級數學計算能力的有效策略[J].新課程,2020(34):195.
[2]王樹功.多樣化教學提高學生數學計算能力的教學探究[J].情感讀本,2020(12):28.
[3]宋良霞.小學低年級數學計算能力的培養策略[J].當代家庭教育,2020(1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