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亞玲
摘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園語言的發展與其情感、經驗、思維、社會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發展密切相關,因此,發展幼兒語言的重要途徑是通過互相滲透的各領域的教育,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去擴展幼兒的經驗,提供促進語言發展的條件。”繪本是以圖為主以文為輔的形式,直觀形象地反映兒童生活為主的兒童圖書,是幼兒園組織早期閱讀、發展幼兒語言能力的有效途徑,對幼兒的閱讀興趣、習慣和能力的培養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對幼兒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在長期的閱讀中可以提升幼兒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幼兒;五大領域;繪本教學
一、繪本教學的概念和優勢
1. 內容充滿童趣。
繪本在創作時,作者通常會根據幼兒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能力進行創作,不管是畫面畫風、故事內容、故事內涵都是根據幼兒心理和生理的發育以及生活需求來設計的。畢竟幼兒在對事物理解的過程中基本以對自身情感的感悟來理解和學習的,同時外界的環境對于幼兒情感的影響也非常大,所以大多數幼兒都喜歡表達豐富、畫面鮮艷、內容有趣的作品,而繪本就是以這樣的方式來與幼兒產生情感共鳴,利用有趣的畫面和內容讓幼兒投入到繪本的閱讀和學習中去。而幼兒對繪本更加敏感,因此幼兒可以利用繪本加深對生活的理解和學習,從而對幼兒的生活習慣做出一定的引導。
2. 內容富含教育意義。
繪本不僅能夠給幼兒帶來成長和學習的快樂,而且其教育意義也是不容忽視的。繪本的內容往往與生活是息息相關的,例如生活習慣教育、情緒教育、藝術科學教育等等,都能夠幫助幼兒加強對生活的認知以及生活習慣的養成。尤其是對于幼兒來說,繪本中的圖像更是其認知世界的標準,因此加強幼兒的繪本教育,讓幼兒在繪本中學習到生活知識、養成生活習慣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繪本教學與健康領域活動的整合
幼兒天真可愛,也會面臨著許多的心理問題:有的在與同伴溝通時不夠自信、勇敢,有的不愿意與人交往,有的不愛做運動等等。教師可以運用繪本與健康領域結合,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
三、繪本教學與語言領域活動的整合
《3~6歲幼兒發展指南》中指出:“應為幼兒提供豐富、適宜的低幼讀物,經常和幼兒一起看圖書、講故事,豐富其語言表達能力,培養閱讀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進一步拓展學習經驗。”幼兒閱讀興趣及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足夠的時間閱讀大量的書本,需要老師和家長的正確引導。在幼兒園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繪本這一資源,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合適的繪本,不斷提升幼兒的閱讀素養。
四、繪本教學與社會領域活動的整合
教師可以繪本閱讀為載體,選擇適合幼兒年齡特點、能促進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形成的優秀繪本作為教學內容,潤物無聲地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針對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老師可以選擇主題畫面突出,文字少或者無字的繪本,內容簡單、貼近幼兒生活的故事內容。如:小班幼兒剛入園時,不能很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愛哭愛鬧。老師可選擇《愛上幼兒園》系列繪本,這套書的每一本都是孩子在幼兒園可能會遇到的一個問題,用活潑生動的小故事告訴孩子解決問題的方式,讓孩子在克服苦難中成長,在群體活動中找到自我。幼兒不愛與同伴、老師打招呼,老師可以選擇《打招呼》繪本,從具體行為以對比的形式直觀地告訴孩子“怎么做是更好的”,幼兒能愉快的接受。又如在角色游戲“公共汽車”中,孩子們不懂得排隊上下“車”,老師選擇了繪本《等汽車》,孩子通過閱讀繪本,既學習了數學知識也了解了生活中的一些乘車規則。
五、繪本教學與藝術領域活動的整合
1. 挖掘繪本的視覺藝術。
大部分幼兒教師在解讀繪本時都把它以故事的載體來看,而忽略了圖畫本身的藝術性以及它所能帶給幼兒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一本好的繪本所展現出的繪圖定也是極好的。學齡前兒童正處于“讀圖”年齡段,在繪本活動中,教師既可引導幼兒理解繪本的故事內容,又可引導幼兒從繪本藝術的特點出發,采用讀圖的方式,從視覺藝術的視角“讀繪本”,加深對故事的理解,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如《彩虹色的花》這本書,幼兒通過閱讀,既體會了彩虹色花樂于助人的美好品德,又了解到彩虹的七彩顏色。老師可引導幼兒嘗試用不同顏色的炫彩棒或水粉顏料來涂畫彩虹色的花,感受多樣色彩的美。《母雞蘿絲去散步》運用版畫的畫風,將色彩與線條進行完美的排列組合,也是很好的美術教育素材。老師可開展線描畫活動,引導幼兒欣賞、觀察畫面中動植物身上的線條和花紋,鼓勵幼兒運用書本上的花紋和線條來裝飾衣服、動物、植物、房子等。秋天,可為幼兒提供《葉子先生》《落葉跳舞》等關于落葉的繪本,幼兒通過閱讀繪本,欣賞感知秋天各種樹葉的色彩美、形狀美,還可利用樹葉進行拼貼畫、印畫和制作樹葉標簽等活動,感受大自然的豐富多彩。《一園青菜成了精》可以讓孩子模擬書本中的蔬菜,學習用中國傳統的水墨畫的形式展現故事內容。
2. 挖掘繪本的音樂元素。
教師在開展繪本教學中,還可以有目的選擇繪本,有效提取繪本中的音樂元素,設計成音樂活動,讓幼兒開啟奇妙的藝術之旅。如《葉子先生》和《落葉跳舞》兩本繪本,除了開展美術活動,還可有效結合音樂活動進行開展。教師可結合開展音樂活動《秋天》《小樹葉》,孩子們通過閱讀觀察畫面上樹葉的動態,充分運用肢體語言更豐富的表現秋天落葉飄落下來的情景,初步感受一年四季的交替輪回。又如:經典繪本故事《拔蘿卜》《小兔乖乖》《小紅帽》等,老師可以結合故事內容開展相關的音樂活動,讓幼兒在唱歌、音樂表演的同時進一步理解掌握故事內容。
小小的繪本,大大的能量。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應選擇一些充滿正能量的繪本,定期投放、更換繪本,引導幼兒自己閱讀、集體閱讀、師幼閱讀、親子閱讀等多種形式,無拘無束、大膽、自主、愉悅地進行繪本閱讀,利用手、口、眼等各種感官來理解故事內容,逐步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不斷提升閱讀素養。同時要更新思維,運用有效的教學策略指導幼兒閱讀繪本,挖掘繪本里的教育因素,有效整合1~2個領域作為教學重點,相互滲透,將繪本的教育作用最大化,讓繪本成為幼兒成長的好幫手,促進幼兒多元智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哼.幼兒園早期閱讀與繪本教學[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7.
[2] 大J、姜喆等.愛上閱讀的秘密Ⅱ[M].湖南教育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