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心婕
摘要:青少年階段是構建個人價值觀的重要時期,新時代加強對青少年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現(xiàn)實意義。當前的教育體系太過度注重知識傳授,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全部都只是在政治課上,全方位多學科育人工作有待提高。因此,在英語課堂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尤為重要。本文分析了“課程思政”興起與內(nèi)涵、課堂教學融入課程思政內(nèi)容過程中所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提出了英語課堂實施課程思政的具體途徑,希望可以為英語教師在課堂中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些幫助。
關鍵詞:課程思政;英語教學;
一、課程思政的興起與內(nèi)涵
當前,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集中在專門的思想政治教育課上,其他的學科較少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其他學科的教師就只專心于自己專業(yè)課的相關知識。為解決這一問題,2014年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率先提出了“課程思政”的概念,并在上海部分高校進行了實驗,實驗結果顯示“課程思政”這一理念具有較高的可行性和實踐性。所以,在日常的教學中,教育工作者要能夠充分理解、正確把握課程思政的內(nèi)涵、難點等問題,并積極尋求相應的對策,致力于充分發(fā)揮各類課程的課程思政的作用,促進課程思政和專業(yè)的思想政治課程的相輔相成。
“課程思政”包括“思想政治理論課”、“專業(yè)課”、“通識課”和“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等關鍵詞,課程思政從本質上來說,就是旨在將所有課程中所蘊含的關于培養(yǎng)人的政治思想意識和素養(yǎng)的內(nèi)容挖掘出來,然后與專業(yè)知識相結合進行講解,以此來培養(yǎng)當代學生擁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英語教學課程思政的重要性
2.1英語“課程思政”建設是守好意識形態(tài)的重要陣地
當代的英語教學中,學生不僅僅要掌握基礎的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還要在學習文化知識的過程中接觸到西方的文化意識、價值觀以及意識形態(tài)。青少年正處于價值觀建立的重要時期,很容易就會迷失方向。因此,在英語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幫助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來對中西方文化的差異進行分析評判,從而做出正確的選擇。
2.2英語“課程思政”建設有助于“講好中國故事”
在當今時代,通過對英語語言的學習,學生們不僅要吸收西方文化的相關內(nèi)容,更要立足于我國發(fā)展的角度,將我國的告訴發(fā)展傳達給世界,即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在當今世界上,我國的國際地位快速提高,而且有越來越多的學生準備在畢業(yè)之后出國進行學習,在英語課堂中對學生進行充足的課程思政的教育,可以豐富學生這反面的儲量,幫助學生在世界上傳播積極向上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現(xiàn)代理念,促進中國國際地位的快速提高。
三、英語課堂教學課程思政因素存在的問題
3.1過于標簽化
這是指將“課程思政”看做是一種潮流趨勢,盲目跟風。在上海的課程思政改革取得成功之后,許多學校決定效仿上海的做法,也喊出了要打造自己學校的“課程思政特色課”的口號。這種盲目的追隨實際上是不利于課程思政的發(fā)展。學校想要研討設計出自己學校的課程思政課程,就必須以高質量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為前提,并在此基礎上充分和地方特色相結合,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資源共同致力于“特色課程思政”課程的開發(fā)。
3.2難以有效實施
在英語教學中,由于課程思政內(nèi)容的隱蔽性,很多教師不能夠有效的挖掘出教材中所存在的課程思政的內(nèi)容,不能及時引導學生對課程思政的內(nèi)容進行審慎和思辨。此外,由于英語教師不是專業(yè)的思想政治教師,很難掌握充足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識,無法靈活將學科知識與思政內(nèi)容相結合,促進學生們的有機發(fā)展。此外,英語教師也需要專業(yè)訓練來講思政內(nèi)容有技巧的融合進英語知識教學中,否則將會導致課程思政內(nèi)容傳授的僵化。
四、英語教學課程思政的融合策略
4.1提高教師自身政治素養(yǎng)
教師是開展課程思政的主要領頭人,教師具有較高政治素養(yǎng)能夠順利開展課程思政的前提條件。教師在進行課程思政元素的融入時,首先要自己對內(nèi)容進行深度的探索,這就需要教師在日常的學習中重視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意識,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素養(yǎng)。在落實課程思政的過程中,我們首先要對教師進行思想上的調動,然后在激勵教師加強自我思政水平的同時,多措并舉加強教育引導,不斷提升教師開展課程思政的素質和能力。
4.2充分利用網(wǎng)絡資源
英語教師可以關注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資源,讓學生每天選擇與思政相關的內(nèi)容,課前展示,練習聽力和口語,培養(yǎng)其聽說能力。教師也可讓學生在關注全球熱點新聞的同時思考背后的原因,思考大國關系,培養(yǎng)其辯證思維能力和愛國情懷。教師也可提前布置任務,讓學生課前五分鐘進行演講,內(nèi)容可以是展示自己的理想,講述民族文化、歷史故事,以此發(fā)揮學生的榜樣作用,讓其他學生得到思政教育。
4.3靈活安排教學過程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不僅能體現(xiàn)教書育人的整體目標,同時也可以使學生的思想道德受到積極引導。在發(fā)揮思政影響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及時抓住教育時機,同時還應當采取多樣化的靈活手段來使教學內(nèi)容得以呈現(xiàn)。
4.4善于利用課下活動
教師應當準確把握時機,布置相應的目的明確的任務讓學生得到思想政治教育。如在國慶長假期間,讓學生回顧幾十年來新中國發(fā)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并為之震撼,深感作為一名中國青年的驕傲與自豪。再如春節(jié)期間,讓學生關注對聯(lián)文化,思考怎么翻譯自己看到的對聯(lián),引發(fā)學生對中國傳統(tǒng)對聯(lián)文化的再認識、再思考,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內(nèi)容,也是基礎教育階段英語核心素養(yǎng)中文化品格的要求。
第五章 結語
青少年階段是學生思想發(fā)展成熟的關鍵時期,英語又是中學生非常重要的一門人文課程,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需要融入各門課程,英語教師有責任將思政教育融入日常的課堂教學。英語課作為一門語言學科,有其靈活的特點,英語教師應充分利用每個契機將課程思政融入自己的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認同感、社會責任感、國際視野與中國情懷,從而達到立德樹人,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人才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趙繼偉.“課程思政”:涵義、理念、問題與對策[J].湖北經(jīng)濟學院學報,2019,17(02):114-119.
[2]王學儉,石巖.新時代課程思政的內(nèi)涵、特點、難點及應對策略[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41(02):50-58.
[3]邱偉光.課程思政的價值意蘊與生成路徑[J].思想理論教育,2017(07):10-14.D346695F-3E6E-4ABF-9675-E964D021E2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