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振
摘 要:紅色基因是我國寶貴的精神財富和文化財富,對于飛行專業大學生而言,通過學習紅色文化,培養紅色基因,能夠使飛行專業大學生的精神更加堅定,使飛行專業大學生的思想更加積極。同時,更有助于培養飛行專業大學生的“四個自信”,對于國家民航事業的建設有極為重要的意義。但是在教育實踐工作中,很多教師并未在教育的過程中融入紅色文化,導致教育效果不能令人滿意。鑒于此,本文將圍繞紅色文化與飛行專業大學生教育管理的有效結合途徑進行展開論述,希望能夠使對飛行專業大學生的教育工作更具成效,使學生能夠更加全面的發展,成為具備較強專業素養,優秀道德品質的飛行人才。
關鍵詞:紅色文化 飛行專業大學生? 教育管理
我國的教育部門明確指出,高效教育工作應當以“立德樹人”作為根本的教育目標。但是在如今的網絡社會之下,學生能夠接觸到的信息良莠不齊,導致一些不良的風氣盛行,如“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這些不良風氣對當代大學生的影響頗為深刻,很多大學生因此無心學習,對于我國高效教育工作產生了極為不利的影響。由此可見,在對飛行專業大學生開展教育工作時,必須借助紅色文化的傳播,紅色基因的培養去改良校園風氣,并借助于此體現高效教育的民族性、先進性、科學性。為此,教師需要分別從“加強教師紅色文化素養”、“豐富紅色文化教育材料”以及“創新紅色文化教育方法”三個方面入手。
一、加強教師紅色文化素養
經過某項調查的結果能夠看出,接近九成的飛行專業大學生認為校園教育工作中對紅色文化、紅色基因的滲透不足,而且在傳承機制上有一定的缺陷,認為需要在教育實踐工作中進一步完善關于紅色文化、紅色基因的教育機制。但是從教育實踐的情況上看,一般而言,飛行專業大學生需要在短短兩年的時間中學習普通大學生四年的課程。在這種情況下,對學生紅色文化、紅色基因的培養,只能通過專職的思政教師實現,而這中教育模式的效果遠遠不夠。很多學生也因此認為,學校對于紅色文化、紅色基因教育工作的重視程度不足。
為此,在開展紅色文化、紅色基因教育活動之前,教師所面臨的首要任務,就是不斷提升高效教師自身的紅色文化素養,并能夠將與紅色文化教育相關的內容與具體的課程進行結合,從而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逐步滲透紅色文化,讓學生站在紅色文化的視角下學習課程內容,最終形成紅色基因。同時,也要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把傳承紅色文化、形成紅色基因的重要性向學生講通透,從而體現出教育內容的深度,以此來激發學生對于傳承紅色文化、形成紅色基因的興趣,從而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效果。不僅如此,教師還要將紅色文化教育滲透到學生的日常活動當中,比如在傳統節日活動當中進行滲透,通過主題班會、黨團日活動等渠道來開展教育工作。
二、豐富紅色文化教育材料
馬克思曾說:“人創造環境,環境也創造人”。在一個充滿紅色氛圍的環境下,學生能夠更加有效的學習紅色文化、形成紅色基因。一般來說,民航院校都有非常充分的物質載體能夠被用于紅色文化的教育方面。鑒于此,教師可以通過學校,與相應的專家、學者,對這些物質載體進行挖掘,找到民航院校校園中蘊藏的革命精神、革命文化。然后將這些元素制作成便于學生理解,易于學生接受的材料。比如,教師為了讓學生了解老一輩飛行人的寶貴品質,可以借助校園中的一些老物件來進行教育。將這些物品展示在學生面前,并為學生講解這些物品主人的故事。不僅如此,教師也可以制作一些語音資料、動畫資料,然后讓學生通過掃碼的形式來了解這些物品背后的故事。
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參與一些參觀活動。比如,教師可以通過學校,與當地的一些民航機構取得聯系,帶領學生到相應機構進行參觀,讓學生更加直觀的看到我國民航事業發展的現狀;也可以帶領學生到當地的民航博物館進行參觀,使學生了解我國民航事業的發展過程,從而起到更為直接的教育效果。
三、創新紅色文化教育方法
在如今的網絡時代下,飛行專業大學生在了解紅色文化時,普遍是通過電視劇、網絡平臺、官方直播等方式來學習紅色文化;也有很多學生習慣于通過閱讀雜志、書籍來傳承紅色文化基因。所以在開展教育工作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抓住學校的便利條件,帶領學生通過一些學生所喜聞樂見的媒介來組織開展教育活動,從而有效打破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讓紅色文化通過更多樣化的形式呈現在學生的眼前,提升學生對于紅色文化的接受度。
同時,在紅色文化傳播的過程中,要讓學生真正的做到學以致用。為此,在教育工作中,教師可以與學生一起建設維護紅色文化傳播媒介,本著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不斷踐行紅色文化,引導飛行專業大學生在日常生活當中感受紅色文化,應用紅色文化,從而使紅色文化更加深刻的烙印在學生的骨血之中。不僅如此,在教育過程中,教師還要不斷創新紅色文化在課堂上滲透的方法,需要將多種教學方式融合起來,形成一套有效的教育體系,從而更好的完成紅色文化的滲透任務。
總而言之,對飛行專業大學生的紅色文化滲透,需要教師不斷進行實踐,靈活利用以上三種方式,并針對實際情況做出調整,才能夠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1]徐永馳.當代飛行專業大學生的職業素養與教育管理探討[J].才智,2018(29):130.
[2]李毅.當代飛行專業大學生的職業素養與教育管理探索[J].商業故事,2018(20):179.
[3]譚忠毅.淺析當代飛行專業大學生的職業素養與教育管理[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5,35(03):1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