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智文
摘要:現階段,在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中,主要以培養學生語文素養、增強語文學習能力為主要教學目的,但在大多數小學,在語文閱讀以及寫作意識培養方面,依舊停留在傳統的教師分類講授的方式,這種方式雖然能夠進行知識強化,但在一定程度上阻隔了語文閱讀與寫作意識之間的關系,難以發揮二者相輔相成的作用,所以對在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中培養寫作能力的途徑進行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閱讀;寫作意識
引言
在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學過程中,通過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增強學生的寫作意識培養是促進學生提高寫作能力,鍛煉學生讀寫有機結合的一種創新型教學方法。在小學階段閱讀與寫作本屬于兩個有著緊密聯系的教學板塊,在現實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團隊通常會通過不斷完善自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開展切實有效的教學措施,確保學生可以從多個角度加強閱讀技巧的掌握以及寫作意識的提高。
一、積極引導,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要想加強對學生寫作意識的培養,就要做好激發學生寫作興趣的工作。因此,當教師進行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的教學時,要關注教學方式以及內容選擇,利用故事性較強的文章以及寓言故事等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方便后續語文閱讀教學的基礎上,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寫作能力。此外,要拓展學生的創造力以及想象力,將課堂重心放在學生對內容的理解上,并在這個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暗示,讓學生敢于表達對文章內容的一些理解。同時,教師也可以對優秀的文章進行問題拓展。以小學教材閱讀訓練《一碗水》為例,文章中有喜鵲呼叫伙伴說“快,快來呀”的內容,這一部分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將喜鵲的叫聲擬作語言,生動形象地寫出了作者對喜鵲歡快叫聲的喜愛之情,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對擬人的修辭手法著重講解,并在后續“松鼠喝水”的部分進行提問,鞏固學生對擬人寫作手法的理解與運用。在《秋天》一課中,作者運用相關手法,將大雁向南飛的隊伍形狀進行描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通過多媒體等設備進行大雁南飛實際情況的錄像播放,幫助學生在大腦中形成畫面,更好地對秋天的特點進行理解。在此基礎上,教師要詢問學生對秋天的一些自然特征的相關問題,并進行斷句練習。例如,以“多么……多么……”為寫作句式,描寫你心中的秋天,在知識學習的基礎上,加強學生對斷句的應用能力,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以及寫作積極性。
二、大量閱讀,積累寫作素材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語文閱讀以及寫作意識是具有內在聯系的,在傳統講授方式上,教師經常進行單獨的閱讀單元和寫作單元的教學,沒有充分發揮閱讀與寫作相輔相成的關系,這對于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具有阻礙作用。因此,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加強閱讀以及寫作的練習,利用閱讀內容的拓展以及寫作手法的學習引導學生在寫作過程中進行有效運用。寫作來源于對生活的見解以及閱讀的思想培養。語文閱讀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達到豐富閱歷和素材拓展的目的,進而實現培養學生寫作意識的目標。此外,一篇有價值的閱讀文章具有前后呼應、承上啟下等結構特點,可以引導學生利用其中的內容、語境以及敘事方式構建寫作結構,因此,教師在進行語文講解時,要加強對學生寫作思路以及寫作方式的教學,為學生提供多種觀察事物的角度,提升詞語以及優秀語句的使用能力,為寫作意識的培養奠定基礎。以《采蓮曲》為例,可以在進行教學之后,詢問學生在心中構成了怎樣的畫面,并布置根據內心的采蓮畫面進行寫作的作業,讓學生可以對學習的知識學以致用。同時,教師的教學能力也會直接對學生寫作意識的培養與語文閱讀學習產生影響,因此,學校可以建立教學質量評價體系,通過匿名投票評價的方式,進一步了解學生對語文閱讀以及寫作兩大板塊教學的意見,幫助教師及時進行教學方式與教學內容的調整,幫助學生更好地在小學階段提升寫作能力。
三、以閱讀為出發點,培養寫作能力
想要做到通過閱讀教學加強學生的寫作意識就需要教師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以閱讀為出發點,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舉例來說,老師可以讓學生先進行一定的閱讀訓練,然后再引導學生在通讀幾遍內容之后,將自己對文章的見解進行簡單扼要的歸納總結,再通過寫作的方式表達出自己的意見和看法,讓學生把閱讀能力和寫作技巧進行有機的結合。另外老師還可以采用擴寫與仿寫的模式,幫助學生鍛煉閱讀與寫作能力的結合。利用模仿范文的寫作思路以及方法等手段來提高對范本內容的理解力,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寫作能力,而且還可以加強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對于知識點的吸收和掌握程度,提高對教材內容中包含的內涵以及外在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以此積累之后寫作的素材,提高學生的寫作意識。教師還可以提高引導學生鍛煉自身的創造力、想象力,讓學生可以根據閱讀過的教材內容進行擴充續寫,達到完善知識體系的目的。
四、拓寬視野,培養想象力
小學生處于對社會接觸尚淺的階段,在人生閱歷以及生活經驗方面難以對寫作意識的培養提供幫助,因此,語文閱讀成為拓寬學生視野的重要方式。寫作意識的培養以及語文寫作基礎的建立都需要思維方式以及理論知識的配合才能夠達到,所以教師可以通過教材以及相關閱讀拓展促進學生語文思維能力的培養,將閱讀與生活中的細節進行聯系,激發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在探索篇誗教學研究學習過程中形成寫作意識。例如,在進行《找春天》的學習時,可以讓學生閉上眼睛傾聽教師的閱讀,在閱讀完畢后讓學生進行討論,講述剛剛自己大腦中形成的有關春天的畫面,這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同時,可布置課后作業—描寫春天,引導學生進行寫作,進一步加強閱讀與寫作之間的聯系,幫助學生理解文章情感。在閱讀課中還可以創新教學方式,如進行小游戲等,促使學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寫作能力。
結語
總而言之,小學低年級學生尚且處于語文知識以及寫作能力培養的階段,要充分利用對語文閱讀的重視為學生積累寫作素材,不斷豐富小學生語文寫作的內容,拓寬學生視野。為此,小學低年級教師要將語文閱讀與寫作意識進行關聯,利用二者之間的聯系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鄭秋生.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中培養學生寫作意識的途徑[J].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20(05):17.
[2]戴業鳴.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中培養學生寫作意識的途徑[J].小學生作文輔導(上旬),2019(03):16.
[3]陳倩娟.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中培養學生寫作意識的途徑[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2(06):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