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俊鋒?黃宗新?方萍?程旋


摘要:目的:探討牙列缺損使用口腔種植修復的效果,以及對咀嚼、語言功能影響。方法:選2019年1月-2021年8月收治的80例牙列缺損患者分2組。對照組行常規治療,觀察組行口腔種植修復。對比語言、咀嚼、固位、美觀、治療效果。結果:較之對照組,觀察組治療有效率、語言、咀嚼、固位、美觀功能均優(P<0.05)。結論:口腔種植修復療法的實行,能夠改善患者語言、咀嚼功能,預防并發癥,促進療效,值得推廣。
關鍵詞:口腔種植修復;牙列缺損;語言、咀嚼功能;美觀;療效
【中圖分類號】 R246.83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2)08--01
牙列缺損是指部分牙齒缺失,導致恒牙牙列不完整疾病,也是臨床比較常見的口腔病癥,會造成患者語言、咀嚼等功能障礙,影響舒適度和美觀[1]。常用療效為局部固定或者摘除義齒,但效果差,容易影響牙周狀態。對此本文選擇口腔種植修復干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資料時間:2019年1月-2021年8月;以80例牙列缺損患者,隨機分2組各40例。對照組男、女為24例、16例,年齡24~65歲,平均(39.45±2.85)歲;觀察組男、女為23例、17例,年齡22~64歲,平均(39.21±2.83)歲;兩組患者基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可對比。
1.2 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治療,內容:按照患者牙列缺損不同情況設計牙體,預備好牙體后,進行硅橡膠二次印模,完成義齒制作后,試戴、調試、拋光、固定。主要固定局部義齒,或者摘除局部義齒,指導患者正確佩戴;全部患者均采取日常護理方法展開指導。
觀察組行口腔種植修復治療,內容:予以常規消毒、鋪巾、麻醉等操作,結合患者具體情況,確定口腔的植入位置,在手術引導板輔助下,使用環形手術刀于植入點切割骨膜和骨面,依據患者病情選擇合適切口,行L型或者H型切口,切割期間需沿著患者牙槽嵴的方向進行切割,之后剝離黏骨膜,暴露牙槽骨,在牙槽嵴的頂點位置鉆孔,然后植入適宜種植體,并用生理鹽水沖洗骨孔,放入螺絲,縫合軟組織。術后予以抗感染治療,服用抗生素藥物,囑咐患者保持口腔衛生,一周后拆線。
1.3 觀察指標
(1)采取稱重法測試咀嚼功能(總量、余量);采取自制量表評估語言功能、美觀功能、固位功能,總分10分,分值越高越好[2]。
(2)對比療效。顯效:咀嚼、語言功能恢復正常,無并發癥;有效:癥狀有改善,咀嚼、語言功能有緩解;無效:以上所述均無變化或改善。總有效率=[(有效例數+顯效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
用SPSS20.0分析數據,計量資料(x±s)、計數資料行t檢驗、x2檢驗對比。P<0.05為差異顯著。
2 結果
2.1 咀嚼、美觀、固位、語言
治療前兩組咀嚼、美觀、固位、語言功能比較無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水平均優(P<0.05)。見表1。
2.2治療效果
兩組相比,觀察組治療有效率高(P<0.05)。見表2。
3 討論
牙列缺損誘發因素包括牙齦病、牙周病、外傷等等,不僅影響口腔正常結構和生理功能,還會影響面部美觀,給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一定損傷。由于常規修復采取固定橋修復方法,對缺損區域的基牙需進行牙體預備,并且磨除掉大量健康的牙體組織。
有研究證實,口腔種植修復的效果確切,并發癥發生概率低,對咀嚼、語言等功能改善作用強,安全性高,應用價值廣泛[3]。本次試驗表明,觀察組治療有效率、咀嚼、語言等均優(P<0.05)。這就說明,常規療法雖有效果,但改善作用較弱,預后不理想。
口腔種植修復可減少牙周組織的損傷,在治療期間是以骨組織內下部結構作為基礎,通過把人工材料用手術植入方式,種植到缺損區域,從而獲取自然牙外表的效果;治療后3-4個月可以采取真牙組織成分相似的材料實行種植體修復操作,滿足牙齒需求。在本研究中,有效減少牙菌斑的附著力,預防感染風險以及牙周組織損傷,避免影響固定效果,確保種植體的分散應力、咀嚼力等處于較高水平,最大程度還原自然牙功能的狀態;同時該修復方法可以改善患者咀嚼、語言、美觀等功能,提高治療效果,保障咀嚼能力,穩定牙齒功能,達到治療目的。但本研究還存在一些不足,受多種因素影響,選取樣本期間存在差異,且選取樣本量較少,后期可擴大樣本納入范圍,把更多合適患者邀請到研究中獲取全面結論。
綜上所述,口腔種植修復療法的實行,能夠改善患者語言、咀嚼功能,預防并發癥,促進療效,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賈維莉, 朱現記, 黃進. 固定-活動義齒聯合修復牙列缺損對患者咀嚼功能及療效的影響[J]. 中國實用醫藥, 2021,16(8):92-94.
[2]李軍紅, 才裕濤, 吳錫煉,等. 正畸聯合口腔修復治療牙列缺損的效果及對患者語言和咀嚼功能的影響[J]. 白求恩醫學雜志, 2019,17(4):360-361.
[3]趙林帆. 口腔種植修復在治療牙列缺損患者中的應用及對患者咀嚼功能的影響[J]. 中外醫學研究, 2020,18(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