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婧
摘要:新課程標準是新時期下教育教學思想得以延伸的重要體現,也是各學科課堂教學深入改革的重要依據。隨著新課標下美術知識點的增加以及組織結構的變化等因素影響,促使初中生所要掌握的創作思維與繪畫技能要求日益增加,使初中生需不斷加強對美術課程的學習來提升自身美術綜合素質。
關鍵詞:新課標;初中;美術;課堂教學
前言:在新課標下,初中美術課程內容涉及到不同模塊,美術欣賞和創作等在初中階段的美術課程當中占據重要地位,主要是引導學生系統學習與掌握中外優秀美術作品。利用這樣的學習活動,學生能夠在生活當中品味藝術,了解藝術和社會、文化等的關聯性,提高學生審美能力,陶冶學生情操,在開闊學生眼界的過程中,促進學生美術綜合素養的發展。
一、新課標下的初中美術課堂教學的要求
1.應當堅持立德樹人、育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轉變傳統美術教學思想。將美術教學培養重點以提高初中生獨立創作美術作品、靈活運用美術寫作手法為主,強化對色彩、線條、布景等綜合能力的培養。同時實現對部分美術作品的鑒賞并發表自己的理解與看法。
2.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育。圍繞以學生為課堂中心,在完成基本美術課程知識點的過程中,增加對技能實踐運用的比例范圍,讓學生獨立完成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在明晰美術創作主題思路的基礎上,對創作內容及形式進行自由發揮。
二、新課標下的初中美術課堂教學創新策略
1.教師引導美術欣賞提升學生核心素養
新課標下在對美術欣賞課的教學目標進行確定時,教師要做好對教材內容的深度研究,把課堂內外的欣賞學習資源結合起來促進目標的細化設計。欣賞目標的確定必須和美術核心素養高度一致,具體包括∶培養識讀圖像素養時,要夠重視,針對圖像的直觀解讀,深入感知圖像的色彩以及造型,并特別針對質地、紋理等展開有效鑒別;在培養審美判斷素養時,學生需要關注對作品的視覺評價,形成獨立深刻的判斷,增強藝術表達能力;在培養文化理解素養時,必須立足文化角度增強情感認同,促使學生構建正確的美術意識。在這樣的確切目標指引下,教師在做好教學設計時,就可以圍繞這幾個目標開展,加強欣賞指導,同時注意給學生提供盡可能豐富的美術作品,確保欣賞活動的有序推進。
在以核心素養為指導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過程中,教師在做好目標的設計之后,接下來還應該對進一步的操作程序展開細化安排。目的是為后續學習活動的開展提供依據,順利推動學生思維啟迪和拓展,以更加自然主動的狀態投入到欣賞活動當中。美術欣賞課程通常有著相對獨立的教學模式,需要教師考量各個方面的制約因素,鼓勵學生投入個性化欣賞與探究活動,形成個性的美術欣賞認識。學生存在很大的個體差別,在對美術作品進行欣賞的過程中,常常會有各不相同的體會與感悟,這就需要教師做好學情調查,真正深入到學生群體當中獲取一手資料,優化對美術欣賞課程的操作程序,盡可能滿足學生的多元化需求。例如,在學習《自然意趣—中國山水畫》時,教師可以根據本課的教學要求給學生呈現多幅中國山水畫的典型作品,鼓勵學生積極欣賞和表達自己的感受。比如,在欣賞《溪山行旅圖》時,教師先給出欣賞引導;然后把經常學習的主動權交到學生手中:這部作品把北方山水特征表現出來,大家可以看到懸崖峭壁,非常森嚴。請認真觀察作品,站在繪畫特色、表現技法運用等角度,給出自己的分析和思考,大膽說一說自己的看法。教師要給學生踴躍發言的機會和鼓舞,讓學生在踴躍參與當中提升核心素養。有的學生說作品運用了剛勁而又有力的筆法,把力量美體現得淋漓盡致。有的學生說作品傳神動人,體現出了北方山勢的雄偉與壯觀。有的學生說作品帶來了強大視覺沖擊力,具備很高的藝術性。
2.規范制定課程實踐學習目標
以學習“有創意的字”為例,從知識與能力來看,通過系統學習與實踐創作,初中生應當充分認識到文字樣式以及結構的變化不僅存在于日常課程中所書寫的類型,還包括多種文創形式。重點是要觀察到每一種文字書寫特征及先后順序,獨立完成并設計藝術文字。從過程與方法來看,要進一步加強學生獨立應用能力的培養。在教師講解基本文字結構、色彩分布、線條使用等內容后,以完成自由發揮設計多樣文字為課題,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字形、結構、裝飾,從而領悟到創意文字所包含的意象化、形象化等特性。
3.開展教學評價
在初中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運用自己的教學智慧把握恰當的時機對美術教學進行有效評價,這是教師提高教學效益的重要途徑之一。若教師只重視作業、作品環節的評價,學生難免會產生被“輕視”的感覺,因此在美術學習過程中可能會以消極的態度應對,根本不聽美術教師講課,這樣的教學效果可想而知。作為一個合格的美術教師,應當重視教學評價的引入,并把握恰當的時機,掌握好適當的評價次數,選擇合適的評價內容開展教學評價,發現學生的閃光點,提示學生的不足,幫助學生改正,指引學生更好地學習美術知識,從而有效提高美術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色彩的對比”一課時,為有效指引學生學習美術知識,筆者重視教學評價環節的設計。在時機的把握上,筆者在提出問題,引領學生展開討論之后,對學生的討論成果進行相應評價。如筆者提問“在生活中哪里見過補色對比的應用呢?”學生經過討論分析出了一部分生活中出現的補色對比應用,如少數民族的服飾運用大面積的紅色、少量綠色,色彩鮮艷等。筆者抓住機會給予學生評價,并進行總結,生活中利用色彩的對比可以創造出絢麗奪目的色彩效果,裝點生活。
三、結語
綜上所述,美術學習是學生親身體驗和體驗知識的重要過程,也是提高學生審美閱讀能力和綜合能力的重要途徑。創作美術教師要對新課程標準進行全面檢查和分析,結合以上教學策略,靈活呈現課程資源,積極探索和改進教學方法,在課堂上突出學生的主觀意識,讓學生更自由地創造并提高學生的創造力。感知美術知識的能力,不斷發展學生的美術思維,為學生提供科學的學習方法,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促進美術課的有效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馬風建.新課標初中美術興趣教學的有效途徑[J].讀寫算,2018(18):1.
[2]陳麗蘋.論新課標下初中美術學科的課堂教學方法[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20(14):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