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敏
摘要: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如火如荼地開展,廣大教師已經充分認識到了傳統時期所實施教學方法的弊端所在,意識到分析可行性教學方法的必要性。隨著新時代美術教育改革工作的開展,抓好中學美術基礎教學、提高學生的靜物素描技能成為教學改革的關鍵。中學美術教師在素描基礎教學中要做好整體設計,既要深入滲透新課程改革思想,又要重視學生多元化美術能力的發展,讓學生在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中提高綜合素質與學科核心素養。
關鍵詞:中學;美術;素描靜物;教學
引言:靜物素描是中學美術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在新課改背景下,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注意到素描的重要性,開始重視靜物素描教學。為了學生們可以在有限的課時中學好素描,教師們自己要深入研究教材后,學習和掌握完整系統的理論知識。而后在正式的課堂講解中,傳達素描理論知識,創新教學方法,有機結合素描理論和實際訓練。讓學生們在一步步的訓練中,提高審美能力,優化素描課堂教學。
一、素描基礎教學原則
在美術素描基礎教學中,為了發揮學生的個體創造力,增強學生的美術學習有效性,教師必須選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合理設計美術素描基礎教學。教師在課程設計中需要積極遵循以下原則。
(一)整體性原則
整體性原則規定了中學階段美術教育要從整體上遵循的原則,在該原則指導下推進素描基礎教學,必須立足于教育整體和美術學科整體,分析素質教育和美術教學對學生的能力、技巧的要求,在此基礎上設計的教學活動和確定的目標必須保證多元要素的協調一致,關注不同教學系統的密切配合,這樣才能夠幫助學生達成整體學習目標,促進學生理論與實踐素養的綜合發展。
(二)目標性原則
目標性原則指出教師在美術素描基礎教學中要先確立教學目標,并在目標指導下安排教學內容、選用教學方法,使每名學生都能夠在正確目標的指導下完成學習任務。當然,學生也可以根據各自的學習要求和個體成長規律確定個性化的學習目標,特別是設置分階段的目標,并制訂實現目標的學習計劃,從而在素描基礎學習中把握正確的方向。
(三)效率性原則
新時代的美術教育既關注學生的整體學習質量和教學效果,又重視整體效率的提高,尤其要在較短的時間內讓學生掌握多種創作技巧和更加豐富的語言知識。為了有效提高素描基礎教學效率,教師要積極運用科學、先進的現代化教學策略,特別是把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微課技術等手段應用到教學課堂中,實現對知識、技巧的直觀和立體化呈現,同時增加課堂教學容量,確保素描教學的整體效率。
二、中學美術中素描靜物教學方法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靜物素描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和創作的第一要素。素描練習并不是一個短期的訓練,要想達到一定的程度往往需要較長的時間,因此學生在練習的過程難免會產生倦怠感。此時,老師就應充分地激發學生在這方面的學習興趣。
首先可通過一定藝術環境或情景模式的創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可在教室四周擺放一些石像或是一些雕塑作品,從而使學生步入教室即能感受到藝術的濃郁氣息。與此同時,還應為學生日常練習提供輕松愉悅的環境,例如播放一些輕柔舒緩的音樂,以讓學生充分沉浸在藝術性的創作當中,從而對其產生濃厚的興趣。另外,也可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一些素描名作的展示,以引導學生鑒賞和學習。教師在其中應充分地承擔起指導和組織的工作,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練習積極性。
(二)堅持"因材施教"原則,充分以學生為主體
在中學美術靜物素描教學的階段,還需要嚴格的按照學生的特點,在遵循學生個性原則的基礎上,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進行教學,由于學生的基礎存在差異性,在教學階段中需要將學生分層次分目標的設置好教學方法,如此才能夠提高教學效果。此外在素描教學的階段中,還需要將一些專業的理論知識繪畫技巧傳遞給學生使其能夠在練習的時候可以掌握技能的應用,嚴格的按照需求指導開展,學習如此才能夠形成教學特色,避免揠苗助長的情況出現。對于美術素描方面的教學來說,相關的教學工作者應充分地利用各類繪畫材料,切勿循規蹈矩地教授和訓練,同時也不可固守以往的教學模式,那樣不僅不利于教學工作的順利推進,而且還會影響學生的長遠發展。以往的靜物素描教學很多同時采用鉛筆和炭筆,往往是一種筆法,具體的原因在于兩種材料會對畫面造成不良的影響,而這即是經驗方面的限制和束縛,相應的訓練可適當進行創新和調整,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創造活力。其次,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還應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性,鼓勵學生嘗試更多的表現形式,以為學生的長遠發展提供有利的條件。
(三)引導學生以"簡"襯"繁",把握整體
單個物體訓練時,從局部下筆,一點一點完成,就容易養成只重視局部而忽視局部之間的互相聯系這種不良習慣。不加以引導會導致畫面瑣碎、雜亂、孤立。所以在經過單個物體深入刻畫訓練后,要通過"繁"、"簡"對比的表現手法,以"簡"襯"繁"。引導學生從整體出發,看大局、抓主體、分主次。其實在美術統考規定的時間內,如何把握好畫面的整體效果也是非常考驗學生能力的。所以在靜物素描訓練過程中,最重要的并不是如何畫,而是怎么畫使畫面效果整體又具有細致的變化。以"簡"襯"繁"表現手法就是一種較為有效的方法,清晰地、細致地刻畫物體明暗交界線和靠前的部分,形成"繁"的感覺,而暗部和遠處糅得相對比較虛、較"平"、較"整",形成"簡"的感覺。用這種"簡"的感覺來襯托出"繁",使畫面細節刻畫更為細致。給畫面極強的視覺沖擊力的同時,也更好的突出了主次關系。
如在靜物素描《白玫瑰》中,幾支花插在水杯,從刻畫上來說,花瓣之間的遮擋以及邊緣線那種薄薄的、透明的感覺畫得極其細致精彩,這些都是要靜下心來進行刻畫的。從整體來看,如此"繁"的花與杯子、桌面和背景的"簡"形成了強烈的繁簡對比,十分的精彩。一張畫是否強烈,要強調視覺中心,強調主體,弱化遠處和暗部的部分。比如襯布里面的布褶看著清楚,但是在畫面中卻處理得很虛,而且是越往下越虛。這就是畫面主次的"主觀處理",這種"虛"也就是"簡"的處理使主體物的"繁"顯得更實在更精彩。
(四)運用激勵法教學評價模式,提高學生學習靜物素描的興趣
部分中學生的素描基礎比較薄弱,對素描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合理運用激勵評價,激發學生學習素描的熱情。首先,在練習的時候,引導學生運用自己擅長的畫法,然后結合學生的繪畫基礎、興趣愛好以及未來的從業方向等,培養學生多樣繪畫能力。
例如,在進行自行車素描練習時,有的學生喜歡在自行車上面增加風車、花之類的內容,對此,教師可以給予積極肯定,讓學生產生繪畫熱情,并樹立繪畫信心。另外,素描教學的理論內容比較枯燥,教師可對學生進行適時的激勵,讓學生持續保持繪畫積極性,并對學生的繪畫現狀給予最大程度的包容。又如,剛學習素描時,部分學生的作品質量不高,對此,教師可對學生的繪畫熱情進行適當的鼓勵,然后對每個學生的繪畫作品進行針對性的分析、評價、建議,從而發掘學生的繪畫潛能,并讓學生樹立繪畫自信。
結束語:綜上,我們可以看出,學生在進行素描學習當中,進行靜物素描的練習是學習的主要基礎,同時也是提高學生在美術課程中造型能力的關鍵部分。所以,中學美術教師在進行學生靜物素描能力培養中,需要有效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并對教學方式進行完善和創新,這樣才能更好的幫助學生進行學習,同時美術教師在進行實際教學中需要對教學方式進行有效探析和完善。
參考文獻:
[1]劉鋒.初中美術課素描靜物教學策略研究[J].學周刊,2022(06):165-166.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6.080.
[2]徐海建.初中美術課素描靜物教學策略的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20(01):154-155.
[3]李林娜.高校素描靜物寫生教學的研究——美術學專業素描靜物寫生[J].美術教育研究,2018(19):89-91.
[4]許瑞娟.淺析高中靜物素描課程在高考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才智,2018(06):3.
[5]韓守杰.談高師美術教育專業素描教學中的“素描靜物創意”課[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19):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