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躍華
摘要:目的:論雙切口入路治療在復雜脛骨平臺骨折患者中的應用。方法:隨機選擇在我院醫治的復雜脛骨平臺骨折患者200例,按隨機方式分組,其中100例采取單切口入路治療(對照組),另100例實施雙切口入路治療(觀察組),經觀察對比,得出結論。結果:對于各項數據的對比來說,觀察組治療方法的各項數據更加有優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之后觀察組臨床療效、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切口感染率、骨折愈合時間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使用本研究方法進行治療,可以縮短病人的手術時間,減少病人在手術過程中的失血量,提高病人骨折的愈合速度,明顯降低術后切口感染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復雜脛骨平臺骨折;雙切口入路;臨床療效;單切口手術入路
【中圖分類號】 R683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2)08--01
復雜脛骨平臺骨折是關節內骨折,是最常見的膝關節骨折。復雜脛骨平臺骨折主要是由交通事故等暴力引起的[1-2]。這種疾病通常與韌帶、神經和半月板的損傷有關,保守治療無效,不能恢復關節結構,手術是主要的治療方法。本研究采用雙切口入路治療,分析在復雜脛骨平臺骨折患者治療中的應用及影響,旨在提高臨床效果,經觀察后臨床效果滿意,報告如下。
1.資料及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們按隨機方式分組我院2015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復雜脛骨平臺骨折患者200例。用隨機數字法分為對照組:年齡20-44歲,平均為(31.39±2.81)歲,共100例;觀察組:年齡21-45歲,平均為(31.35±2.28)歲,共100例。
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進行麻醉步驟。
對照組:給予膝關節前正中單切口入路治療。將患者置于仰臥位,大腿根部上止血帶,取膝關節前方正中切口,沿脛骨脊向遠端延伸,逐層剝離顯露骨折端,處理復位骨折端并予鋼板螺釘固定。
觀察組:實施雙切口入路治療,方法同下:
大腿根部上止血帶,取小腿上段前外側及前內側聯合手術切口,注意保護中間皮瓣血運,逐層剝離顯露骨折端,骨折復位滿意后雙側鋼板螺釘固定處理,放置引流管,縫合切口。
1.3 效果標準
觀察兩組臨床療效。滿分100分,較差:50分以下;良好:51-80分;優異:81-100分。總優良率=(優異+良好)/總例數x100%。
觀察兩組手術情況。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切口愈合情況、切口感染情況以及骨折愈合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相關數據統計使用SPSS24.0軟件分析數據,進行配對χ2檢驗臨床療效情況,以t檢驗手術情況等計量資料。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對照組100例患者:優異者33例;良好者50例;較差者17例;總優良率83.00%(83/100)。
觀察組100例患者:優異者61例;良好者33例;較差者6例;總優良率94.00%(94/100)。兩組臨床療效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944,P=0.000,P<0.05)。
2.1 兩組手術情況對比
對照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為(97.68±6.46)min、(161.52±12.91)mL,觀察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為(82.79±7.60)min、(105.62±10.11)mL,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4.928,P=0.000;t=34.090,P=0.000,P<0.05)。對照組骨折愈合時間為(151.57±14.56)d,觀察組骨折愈合時間為(123.65±12.77)d,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4.416,P=0.000,P<0.05)。
3.討論
復雜脛骨平臺骨折是骨科臨床中較為常見的疾病,如果不及時治療,會導致膝關節畸形,關節活動受限,完全恢復時間延遲的情況。該病主要通過手術治療,但目前手術入路的選擇多種多樣,傳統的入路是單切口入路,即膝蓋中心的位置被用作手術切口,進行骨折的修復和固定[3-4]。然而在實際操作中,由于復雜脛骨骨折,軟組織受到了嚴重的傷害,而脛骨前部皮膚薄,供血不足,手術操作期間很可能發生缺血情況,除了切開過程中的組織損傷外,手術后皮膚過度拉伸形成裂縫和感染也會對患處造成損傷,最終影響骨折部位的血液供應并延長愈合時間。
而目前的雙切口入路手術具有顯著優勢,通過在內外側兩個方向上操作,提高了復位的準確性,脛骨平臺完全從外側切口暴露出來,通過外側骨折窗完成關節面復位,可有效減少對脛骨前側缺少血液區域的損傷。內側柱的復位經由內側切口進行,以減少脛骨內側軟組織的損傷。這種方法減少了皮瓣壞死和并發癥的可能性,減少了骨折部位血液運輸的影響,增強了骨折部位的愈合能力。本研究使用不同的治療方式對比數據,得出結論。結果顯示,觀察組臨床療效、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切口感染率、骨折愈合時間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間數據對比有顯著差異(P<0.05),表明觀察組使用雙切口入路治療的效果優于對照組。
總之,使用本研究方法進行治療,可以縮短病人的手術時間,減少病人在手術過程中的失血量,降低切口感染率,提高病人骨折的愈合速度,因此它具有重要的推廣價值和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丁偉, 王小軍, 封小東. 復雜脛骨平臺骨折雙切口雙鋼板內固定術的療效[J]. 中華關節外科雜志:電子版, 2020, 014(003):4.
蘇列. 復雜脛骨平臺骨折手術時機與手術方式選擇及療效探討[J]. 人人健康, 2020, 519(010):122-122.
程良才, 張文聰, 王志旭. 不同內固定治療復雜脛骨平臺骨折的療效比較[J]. 現代醫院, 2020, 020(003):4.
石林毅, 陳寶娟, 葉燕彬,等. 雙切口入路與正中切口入路治療復雜脛骨平臺骨折效果觀察[J]. 包頭醫學院學報, 2021, 037(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