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俊
摘要:新課改背景下,如何在小學數學中滲透抽象思維是數學教學的一項重點研究課題。數學是一門基礎性學科,也是小學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抽象思維滲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能夠有效的提升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本文圍繞小學數學教學中抽象思維的滲透展開了探討,僅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抽象思維
在教育改革背景下,要求提升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并將其作為一項主要的教學任務。數學由于自身帶有一定的抽象性,需要學生具備邏輯思維能力才能實現高效學習。在數學教學中,滲透抽象思想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概念,需要小學教師加強對數學基本思想的認識,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進一步的提升小學生數學學習效率。
一、在學習數學教學中滲透抽象思想的意義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抽象思想能夠發展學生的認知思維。小學生對于新鮮事物有著極大的好奇心與探索欲,因此教師要正確的引導學生的好奇心,應用數學抽象思想,能夠促進學生認知思維的發展。除此之外,抽象思想有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并理解數學基本結構,潛移默化的滲透數學抽象思想,提升學生的數學理解力與空間想象力。
二、小學數學教學滲透抽象思維的策略
(一)意識性原則
意識性原則指小學教師要對數學知識的抽象內容與抽象思想保持靈敏的嗅覺,能夠感知它們的存在,意識到數學抽象思維在數學教學以及學生學習中的重要作用。作為數學教師,首先要意識到數學抽象思想的本質。數學自身就是抽象的,對于小學生來說,若是讓他們直接接觸數學中抽象的內容,會導致學生難以理解。數學取之于生活也用之于生活,因此教師要在數學教學中結合生活背景,讓學生從生活中概括出數學知識,并運用他們來認識現實生活。例如在“數的認識”這一知識點教學中,教師可以從學生熟悉的物體的數量中將數的概念提煉出來,讓學生利用抽象出來的數,表達生活中其他事物的數量關系。再如學習圖形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聯想生活中的模型,例如籃球、鉛筆盒等,這能夠為學生學習長方體正方體時提供直觀經驗。教師要聯系生活,挖掘生活中的數學教學素材,有意識的滲透數學思想,將數學知識以符合學生小學思維特征的方式呈現出來,提升視覺教學的效果。
(二)啟發式原則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課堂中通過誘導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啟發學生,這也是啟發式教學的基礎。啟發式教學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自主思考,去探索與領悟數學中的抽象知識,掌握數學抽象思想,這樣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問題分析與解決能力。在數學教學中滲透抽象思想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動手、動腦、動口,主動與其他同學展開合作。教師在課堂中要設計趣味性的問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例如在學習乘法時,可以讓同桌之間互說一句帶8的乘法算式的話,例如我家有8張椅子,他家也有8張椅子,一共有16張椅子,算式是8×2=16。讓學生聯系實際生活感悟抽象思想,并逐步掌握抽象思想思想的應用,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循序漸進性原則
教師要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抽象思想,不能生搬硬套。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與認知發展規律,把握好數學抽象思想滲透的尺度,采取螺旋上升、逐級遞減的原則,不要報以一步到位的想法。數學中的抽象知識有著層次之分,有一部分來自于生活的直觀抽象,也有一部分是在數學抽象對象上的再次抽象。教師要采取循序漸進的教學方式,讓學生逐漸掌握抽象性原則。學生在剛開始學習數學時,主要是借助生活情境,例如結合具體情境認識小數與分數、通過實物模擬辨認長方形正方形等物體等。當學生學習了一段時間數學之后,學習數學知識就需要學生搭建理性與感性之間的橋梁,例如“關于數的整除性知識”的學習與“不規則圖形面積的測量”等。在同一內容的不同學習階段,抽象層次也是不同的,例如小學生認識數字從最開始10個數字到大數的認識,再到小數、分數、負數、百分數的認識都是循序漸進的。數學抽象思維的養成是一個長久的過程,需要教師保持耐心,不斷引導學生積累運用,以實現數學抽象思維的有效滲透。
(四)直觀性原則
小學生的思維方式以形象思維為主,對抽象事物的接受力的能力還較弱,因此小學生的思維認識需要依賴直觀具體的事物與活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在滲透抽象內容時,教師要堅持直觀性原則,在課堂教學中使用空間直觀、表述直觀、動態直觀等形式,讓學生理解并猜測、分析、計算與推理,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例如在“立體圖形的認識”教學中,教師在課前可以為學生準備一個學具袋,將各種形狀的積木裝入其中,在開始講課時,讓學生觀察學具袋中的積木,教師可以讓學生嘗試將手中的積木進行分類并整齊的擺放起來,這樣能夠讓學生從玩的心態將注意力集中到分類整理上,這種直觀表述能夠讓學生更加自然的進入學習狀態。在直觀表述下,學生能夠仔細的觀察這些物體,并找出物體的相同點,對其進行分類整理,實現認識立體圖形的教學目標。數學課堂教學中有很多教學場景能體現這一原則,教師除了使用直觀的教具之外,也可以使用直觀性的語言,讓學生形成清晰的表象,獲得直觀的感性材料,為學生認識抽象知識奠定基礎。
結束語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抽象思想,是新課程標準提出一項全新教學模式,也是提升小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有效途徑。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有著一定的難度,并且數學自身帶有抽象性,對于學生來說晦澀難懂,容易讓學生感到枯燥。小學數學教師要創新教學理念,在教學中潛移默化的滲透抽象思維,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數學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楊兆榮. 小學數學教學如何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J]. 數學學習與研究,2021,(34):71-73.
[2]畢欣悅. 培養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抽象思維能力的探究[J]. 智力,2021,(34):1-3.
[3]張志雄. 淺談小學數學抽象思維與直觀感知的結合教學[J]. 新課程,2021,(40):196.
[4]王勝利. 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J]. 天津教育,2021,(23):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