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聃
摘要:目的:研究手術室護理管理中,對風險意識的應用和效果。方法:選取了手術室在2020.2-2021.2接收的82例手術患者,隨機分成41例對照組、41例觀察組。對照組采取常規管理,觀察組運用風險意識管理。對比兩組不良事件的發生情況。結果:在不良事件發生率中,觀察組的2.44%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9.5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通過對風險意識的應用,可以減少和避免不良事件發生,對保護手術室安全有很好的效果,值得推廣。
關鍵詞:手術室;護理管理;風險意識;應用;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 R472.3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2)08--01
很多患者的疾病治療需要通過手術完成,在醫院的手術室中每天都要開展很多手術,患者在手術過程中受到創傷,可能會發生各種不良事件情況。因此,手術室是比較容易發生醫療事故和風險事件的場所,需要進一步加強手術室的護理管理[1]。在具體工作中,需要對手術室風險因素有效控制,才能保證良好的管理效果,為患者的手術安全提供更大保障,減少和避免各種不良事件或醫患糾紛的發生。基于此,本文選取了手術室在2020.2-2021.2接收的82例手術患者,研究了手術室護理管理中,對風險意識的應用和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了手術室在2020.2-2021.2接收的82例手術患者,隨機分成41例對照組、41例觀察組。在對照組中,性別上為23例男性,18例女性,年齡上最大為74歲,最小為23歲,平均為(47.52±4.51)歲;在觀察組中,性別上為22例男性,19例女性,年齡上最大為75歲,最小為22歲,平均為(47.49±4.56)歲。在上述各項指標分別對比后,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均為手術患者,均符合手術指征,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經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排除標準:不符合手術指征,有手術禁忌癥,有精神疾病,有認知溝通障礙。
1.2方法
1.2.1對照組
對照組采取常規管理。遵循手術室常規管理規程,根據預先制定的手術方案,完成各項基礎操作。嚴密觀察患者的各方面情況,發現異常及時向醫生報告。
1.2.2觀察組
觀察組應用風險意識管理。根據患者情況和手術內容,對手術中可能發生的風險提前分析。通過科學全面的系統分析,結合以往手術室護理中發生的不良事件,徹底分析各種不良事件的發生原因及風險因素。對全體手術室護理人員進行風險意識培訓,通過情景模擬等方法反映出手術室護理管理中存在的不足。讓所有護理人員都能夠意識到風險管理的意義和價值。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能夠對薄弱環節準確把握。建立專門的風險意識管理團隊,由護士長擔任組長,定期組織研討會議,分析評估潛在風險,制定相應的應對措施和預案。針對不同的手術患者,也要做出詳細評估,由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管理風險征兆較高的患者,確保各個細節管理落實到位。在手術室的日常管理當中,必須要做好人員管理、環境消毒等基礎工作,對患者手術使用的藥品、物品等加強管理,隨時清點,不同類別的物品要分別擺放好。在患者手術過程中,安排專人嚴格管理手術器械,保證器械傳遞準確、到位、安全,嚴格遵循無菌操作規范。患者手術完成后,重新清點核對物品和器械,以免遺留在患者體內。對手術護理記錄內容整理并簽字,確保數據準確和字跡清楚。嚴格執行查對制度,保證準確合理的用藥,遵循醫生的指導和醫囑。幫助患者保持正確體位,避免術后壓瘡或其它并發癥的發生。
1.3評價指標
對比兩組不良事件的發生情況。主要的評估指標包括了標本遺失、準備不足、意外傷害。各項不良事件發生率相加的總和,就是總發生率。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0.0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和計數資料分別用均數±標準差和數或率表示。采用T檢驗和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在不良事件發生率中,觀察組的2.44%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9.5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在很多疾病的治療中,都可以首選手術的治療方法,能夠達到比較確切和徹底的治療效果。不過,手術也是一種有著明顯創傷性、侵入性的操作方法,因此就會產生一定的風險。如果在手術室護理管理當中沒有做好工作,就可能表現出較大的管理漏洞,不但會影響手術效果,也會對手術安全造成影響。基于此,在手術室護理管理當中,應用了風險意識的管理模式,通過在手術之前預先分析患者手術中可能發生的風險因素,通過總結與評估分析,選擇應對模式和管理方法,將患者手術中潛在的不穩定和不安全因素提前控制與排除。通過應用風險意識的管理模式,能夠讓護理人員對患者手術潛在風險做出全面評估,做好有針對性的監督和控制[2]。同時也能夠促使護理人員自身不斷提高風險意識,強化風險管理能力,在護理管理中,能更好的避免患者發生不良事件。在具體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可以預先處理潛在的風險因素,進而使患者圍手術期發生不良事件的風險大大降低。風險意識管理當中,對于護理人員的責任心和能力都要較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做好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管理培訓,保證自身嚴格要求和監督,能夠在工作中切實落實好各項風險管理措施,保證患者的手術安全。本文研究結果可知,觀察組患者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知,采取風險意識的護理管理模式,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綜上所述,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通過對風險意識的應用,可以減少和避免不良事件發生,對保護手術室安全有很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俞惠.智能型風險管理在手術室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9,19(12):113-115.
[2]林英.風險意識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及其臨床價值分析[J].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20,12(1):20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