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體育課一直都深受學生的喜愛,并且體育活動的有效開展需要學生團結合作,因此將合作學習引入小學體育教學中具有一定的必要性,應得到大力提倡。文章著重就該教學模式的具體實踐與應用進行探究,供相關教師參考。
關鍵詞:小學體育;合作學習;實踐與探究
中圖分類號:G40-013.9?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9192(2022)13-0067-03
引? 言
隨著教育理念的更新,合作學習開始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走入課堂教學中。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應用該模式實施教學,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之間合作的能力,同時還有助于增強其團隊意識。目前,合作學習理念和模式已在小學階段的體育教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
一、合作學習的重要性
長期以來,我國教育教學都是學生被動地聽,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無法體現。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尊重學生的主體性開始引起人們的重視,人們開始認識到學生只有通過親身參與才能獲得真正的情感體驗,從而激發對知識的求知欲和興趣。合作學習就是在這種背景下逐步應用于課堂上的,目前該教學模式已在各學科中得到了應用。經過近年來的實踐我們可以看到,這種模式的應用無疑是對以往教學模式的一種革命,它不僅體現了對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還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改變起到了重要作用。該模式下的體育教學活力滿滿,不但教學效率有所提升,而且學生還易于形成精誠團結的意識。
可以說,合作教學模式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是非常重要的。在合作學習中,學生能夠激發體育鍛煉的興趣,提高集體榮譽感;能夠參與到活動中,探究體育活動,并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創新能力、合作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運用合作教學模式可以改變自身的觀念,結合學生個性特點和優勢等開展體育活動。
二、合作學習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實踐
合作學習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運用具有實際價值,可以豐富教師的教學內容,吸引更多學生參與其中,達到實踐教學的目的。在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創新教學模式,保證學生之間的有效合作,且要結合具體案例,將合作學習融入課程教學中,如此才能夠讓學生積極地參加體育活動[1]。
(一)在合作學習中共同進步
相比高年級學生,低年級學生更加活潑、好動,不能很好地掌握體育教學內容。合作學習無疑為他們創建了相互學習、幫助的平臺,在這一平臺中學生可以共同提高、一起進步。該教學模式的實施淡化了教師的主導作用,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性。學生可以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感受到自己的獨特性,與同學合作,不僅可以發揮自身的特長,還能從他人身上學到很多經驗和方法。
例如,教師在合作教學中可以為不同的小組安排不同的學習任務,以學生能夠完成學習任務為標準,避免難度過高,這樣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快樂。對于學習能力不強的小組,教師可安排簡單的任務;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小組,教師可安排有難度的任務,這樣能夠提高學生的能力,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保證合作教學的效果,避免合作小組由于達不到目標而出現矛盾。
課堂上,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學習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一同參與體育活動。體育活動通常都有一定的難度,并且要求學生掌握一些技巧,這種情況下合作學習的優勢就凸顯出來。為了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學生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在發現自身不足后再向其他人學習,這樣就可以一步步掌握體育技巧,并改正自身存在的問題。以跳長繩為例,正在跳長繩的學生往往不能看到自己在運動中的錯誤動作,因此很難掌握跳繩技巧,而在合作教學中,教師可要求各小組完成一定時間練習后來跳長繩。這樣跳繩的學生如果有什么不足,很快就會被其他學生發現,在他們的提醒下,快速改正錯誤動作。從根本上來說,學生對體育技巧的掌握程度是存在一定差異的,水平有高有低。如果教師把掌握程度不同的學生分在一組,在同學之間的相互影響下,學生就可以更好地解決在學習中面臨的問題。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盡快掌握體育技能,還能提升其合作能力。
例如,足球運動對學生的合作能力要求較高,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訓練,了解足球運動,同時了解每個位置在足球運動中的作用。在足球比賽中,每次進球得分都能夠提高學生的興趣,使其了解自己在足球運動中存在的不足,并且能夠圍繞不足進行專項訓練,提高自身的運動能力。足球運動能夠讓學生有效合作,通過傳球、運球等合理調配人員的位置,使其在團隊中發揮自己的能力,培養合作意識[2]。
(二)形成良好的團隊意識
就體育教學而言,其中很多活動都要求學生通過相互合作獲得勝利,因此教師將合作學習模式應用于體育教學中,能夠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并且有助于其合作能力的快速提升。在合作學習模式下,學生可以更積極地參與到體育活動中,激發創新意識,并且在相互討論的過程中集思廣益,充分發揮自身的特長。
例如,在跨越跳高教學中,教師可以先為學生講解理論知識,然后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對課程教學內容進行討論和分析,研究如何能夠跳得高。小組成員可以進行實踐操作,提出自己的意見,有學生認為跑得快就跳得高,有學生認為彈跳力強就跳得高,有學生認為起跳動作規范就可以跳得高。學生經過分析,確定跨越跳高的影響因素,并根據討論結果改進訓練方式,發現跑得快慢和起跳動作是否規范是影響跳高的關鍵因素。
為了幫助學生在體育教學活動中形成團隊意識,教師往往會運用小組競賽的方式實施教學。實際生活中很多體育活動也是通過競賽方式進行的。在團隊之間開展的競賽,需要各隊員合作完成,而不僅僅是對某個隊員能力的展示。小組競賽就是將學生分為不同小組,各小組之間展開競賽。雖然各組內學生對體育技能掌握的程度不同,但從整體上看各組的能力是差不多的。為了在體育競賽中獲得勝利,各成員間必然要相互幫助和學習。例如,在雙人夾球接力賽中,教師把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引入課堂,以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團隊意識。競賽的性質要求學生必須彼此之間進行合作,如此才能獲得勝利。在賽前練習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互相幫助、團結協作,并要求學生把其他組員在動作上存在的不足指出來。通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后,一些學生熟練地掌握了動作,可以帶動其他同學進行練習。這一過程中不僅學生動作的熟練度逐漸提高,同時各隊員之間也更有默契,每個隊員都可以感受到自己是團隊中的一分子。在競賽過程中,各小組成員之間相互勉勵,即使有隊員發生了失誤,其他隊員也會主動安慰并給予鼓勵。這種競賽不僅是對技能高低的比拼,還是對小組之間團結能力的一種比較。各小組只有形成了良好的團隊意識,才能贏得最終的勝利[3]。
(三)在活動中成為合作伙伴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不僅要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指導,還要參與到活動中,這樣在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學生才能消除對教師的畏懼心理,和教師一同活動,在這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進行體育鍛煉。同時,在合作教學模式下,教師必須發揮指導作用,深入小組中,了解每個學生的特點,甚至親身參與學生的小組合作活動,成為學生體育運動之路上的好朋友、好伙伴。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與學生積極交流,給每個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在平時的體育課堂上,如果學生在體育活動過程中遇到了困難,教師就應該多多幫助和指導學生,幫助他們順利完成活動任務。
例如,部分學生在小組中不知道如何與他人合作,小組成員之間存在陌生感,且大多不知道如何打破僵局。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加強指導,并且設計需要學生合作訓練的項目,如兩人三足、接力賽跑等,這樣能夠讓學生在合作中實現體育運動能力的鍛煉和提高,同時改善學生之間存在的陌生感和不適感等。例如,在接力賽跑訓練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行討論擺放障礙的方式、接力賽跑的安排方式等問題,提高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在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給予學生指導,讓學生有效合作,并告知學生出現問題后可以與教師溝通解決。教師只有對學生的合作學習進行宏觀調控,才能充分發揮合作學習的作用。
三、小學體育教學中合作學習的要點
教師不能簡單地認為,只要把合作學習引入課堂教學中就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4]。實際上,學生學習效率的高低與多種因素有關,重點在于教師對這種學習方法理解和執行的程度。下面,筆者就對完善該教學模式的幾個要點進行分析。
(一)小組的編排應合理
小組編排的合理性會直接影響合作學習的效果。具體來說,小組編排應綜合考量學生的性格、性別與體育技能三方面因素,對學生進行均勻分配,同時確保小組之間不具備較強的差異性。小組的編排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考慮學生的體能和活動能力。教師可以將積極參與活動與消極參與活動的學生安排到同一個小組,這樣能夠帶動消極參與活動的學生更好地參與體育鍛煉。在體育教學活動中,教師在編排小組時要充分考慮學生之間是否可以配合開展活動。若是出現小組成員產生矛盾或無法合作的其他情況,教師應該及時做出調整,以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應形成合作學習的氛圍
在合作學習模式下,為學生營造一個平等、自由的氛圍,對教學質量的提高非常重要。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觀點,盡最大努力發揮學生的特長。在開展小組競賽的過程中,教師也應作為活動成員之一而存在。在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為其提供及時、有效的幫助,往往可以拉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注重活躍課堂氛圍,并引導學生積極合作,在同學出現問題時給予幫助。這樣能夠實現學生之間的有效合作,提高體育教學的質量。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還可以組織集體游戲活動,讓學生合作完成,增強學生之間的情感。
(三)完善評價機制
眾所周知,如果學習評價機制是完善的,就可以推進體育活動朝著良性方面發展,同時也有助于合作學習效率的提升。教師引入學習評價制度,有助于提升小組成員之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調動他們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
第一,學生能力綜合評估。教師要綜合評估學生體育鍛煉的能力,并圍繞學生進步情況、學生綜合能力和突出能力進行分析,增強學生的成就感。教師在評估學生能力的過程中,需要采取優點和缺點綜合評估的方式。教師在評估學生的體育能力時要公平、客觀,以鼓勵為主,盡量避免過多地批評學生,要及時給予學生有效的幫助,同時還應積極指導學生開展各項體育活動。
第二,學生互評與自評。教師在評估學生的同時,還應讓學生之間相互評價和自我評價。學生自我評價能夠讓學生對自身的能力有正確的認識,更積極地參與各項活動,有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教師需要讓學生明白,只有了解自己的能力并能對自身能力做出有效評估,才能進步。
第三,合作能力評價。為了保證合作學習模式的順利實施,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合作能力進行評價。教師和同伴的評價能夠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合作能力。同時,教師還可以樹立典型,選出學習小組中合作能力最強的學生,將其優點作為合作能力的評價標準,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質量和效率。
結? 語
綜上所述,合作學習長期以來都是體育教學領域受人青睞的教學方式,把該教學模式引入小學體育教學中具有必要性。從教學實踐中可以看出,合作學習模式的應用對培養學生團隊意識非常有利。在開展小學體育合作學習活動過程中,教師需要重視合作小組的編排,按照科學性和合理性的要求進行小組分配。同時,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對學生的體育能力進行客觀評價,提高學生的體育運動能力;建立完善的評價體系,尤其要評估學生的合作能力,讓學生理解與其他同學合作的重要性,了解合作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從而更好地配合教師完成學習任務,提高體育學科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金璇.小學體育合作學習中課堂師生互動行為的思考[J].當代體育科技,2019,9(12):114,116.
佟娜.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實踐[J].辦公自動化,2020,25(20):26-27.
周柳秀.探究小學體育合作學習中課堂師生互動行為[J].才智,2019(04):15.
衛旦.基于“以問導學”視角下小學體育教學效果的分析與思考[J].田徑,2021(05):75-77.
作者簡介:陳素華(1977.7-),女,福建南平人,
任教于福建省南平市塔前中心小學,一級教師,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塔前鎮優秀教師,2018年延平區小學(西芹教研片)“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推選活動獲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