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麗霞
摘要:黃友葵先生作為我國杰出的音樂家,在聲樂教育方面頗有建樹,常年的從教生涯使其形成了獨具個人特色的聲樂教育思想,極大地推動了我國聲樂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本文首先分析了黃友葵聲樂教育思想的內(nèi)涵,探討了黃友葵聲樂教育思想的特征,并在此基礎上論述了黃友葵聲樂教育思想的現(xiàn)實意義。
關鍵詞:黃友葵? 聲樂教育思想? 探討
中圖分類號:J6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3359(2022)04-0024-03
黃友葵大師生平可以分為學藝之路、演藝生涯和教學生涯三個階段。黃友葵自幼學習音樂,對于月琴、揚琴、簫、笛子等多種樂器都頗為精通,在福湘女子中學讀書的時候,她已經(jīng)系統(tǒng)地接觸了巴赫、貝多芬和肖邦等大師級的作品,并且對這些名曲進行練習和表演,為后來從事聲樂演唱和教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930年,黃友葵奔赴美國專門學習聲樂,在此期間學習了大量的歐洲古典聲樂作品。1933年,她放棄了留美工作的機會,毅然回到了祖國的懷抱,并在蘇州東吳大學任教。
20世紀30年代中期以后,黃友葵在教學之余積極投身聲樂演唱活動,在聲樂演唱之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黃友葵音色優(yōu)美,且聲音技巧高超,演唱含蓄細膩,深情并茂,受到國際音樂界的廣泛歡迎。當時,“梅派”聲樂藝術在全國廣受歡迎,而黃友葵在這樣的背景下,成為全國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由于黃友葵演唱技巧之精湛和藝術修養(yǎng)之高妙,有人聘請她去美國好萊塢演唱,并許以高薪,但都被黃友葵一一拒絕,她始終心系祖國,并且為祖國的聲樂教育事業(yè)奉獻自己。
1938年以后黃友葵逐漸放棄了自己的各種演出活動,將更多的精力放在聲樂教學上。在教學生涯中,黃友葵將自己的聲樂學習感悟和聲樂演出經(jīng)歷進行提煉升華,形成了自成一體的聲樂教育理論。1940年,黃友葵任教于國立昆明藝術專科學校,1945年,國立音樂學院遷至南京,黃友葵繼續(xù)擔任音樂系主任。1952年全國調(diào)整了高校院系,并且成立了南京師范學院,黃友葵先生再次出任該學院音樂系教授。1979年黃友葵被任命為南京藝術學院副院長。
黃友葵先生對于聲樂常懷虔誠的敬畏之心,始終履行著作為一名聲樂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將自己的半生經(jīng)歷奉獻給中國的聲樂教育事業(yè)。辛勤耕耘60載,她為我國培養(yǎng)出了許許多多優(yōu)秀的聲樂人才,也為推動我國聲樂藝術和聲樂教學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一、黃友葵聲樂教育思想
(一)黃友葵聲樂教學理論
1.歌唱中的思維
觀念和思想是行動的先導,一位好的聲樂家首先要有正確的思想做指導。聲樂藝術作為一門嚴謹?shù)乃囆g學科,不僅要有好嗓子,更要能在歌唱中使用正確的演唱技巧和科學系統(tǒng)的理論方法做指導,這樣才能夠不斷提高自身對于聲樂的理解,從而將聲樂藝術的各項元素整合起來進行比較。黃友葵認為,思維中的歌唱概念是指導唱歌的重要因素,演唱者在進行歌曲表演的過程中,必須掌握正確的聲音概念,促使大腦積極活動,同時運用正確的發(fā)聲方法,將有利于歌唱的各種因素統(tǒng)一起來。
2.歌唱中的基本功
歌唱是一門聲音的藝術,歌唱者在進行音樂表演的過程中,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歌唱器官,在不斷練習的過程中掌握歌唱發(fā)音的要領,在此基礎上不斷學習歌唱技巧,這樣才能更好的表達歌曲的感情。在學習歌曲演唱技巧的過程中,黃友葵認為,聲樂演唱中需要掌握的方法和技巧主要分為正確的歌唱姿勢、正確的呼吸控制及共鳴腔的調(diào)節(jié)運用等等。
黃友葵認為在歌曲演唱的過程中,保持正確的歌唱姿勢是正確發(fā)聲的基礎,在演唱的過程中,首先身體要挺拔自如,胸部骨架抬起且穩(wěn)定,不能塌陷,這樣才能夠保證氣息的通暢。同時,黃友葵還把自己在戲曲教學中的經(jīng)驗運用于聲樂教學中,將發(fā)聲和形體兩個方面的技巧結(jié)合起來。
在呼吸控制過程中,黃友葵認為歌唱者應該善于運用吸氣,吸氣時把氣息吸到肺的底部,然后用橫膈膜往下壓,同時利用腰腹周圍的力量協(xié)調(diào)配合,這樣才能保證歌唱的過程中有充足的動力。在歌曲演唱過程中,共鳴是獲取發(fā)聲力量和音色的重要因素,黃友葵認為在打開共鳴腔的過程中,顎關節(jié)張開,另外要保證上嘴唇和牙齒分開。還有在歌唱的過程中,要始終保持微笑面容,作半打哈欠狀,這樣才能夠穩(wěn)定上顎,更好的進行發(fā)音。
3.歌唱中的情感表達
歌唱不僅僅需要演唱者具有較高的演唱技巧,更要在演唱的過程中展現(xiàn)出作品的情感,這樣才能夠更好的詮釋作品的內(nèi)涵。該理論主要體現(xiàn)在歌曲選擇、先聲奪人、注重對比等幾個方面。在歌曲的選擇上,黃友葵認為歌唱者首先應當明確自己的聲音類型,具備投入聲音形象的能力,使歌唱器官服從自己的意志,選擇適合自己的歌曲,這樣才能更好的進行情感表達。所謂先聲奪人,是在歌曲演唱的過程中根據(jù)歌曲的內(nèi)容,有感情的將字和音唱準,通過第一個字和第一個音的情感表達帶動全曲,這樣才能夠達到先聲奪人的效果。注重對比方面,黃友葵聲樂理論認為,演唱者無論采用美聲唱法還是民族傳統(tǒng)唱法,都需要注重藝術表現(xiàn),這樣才能增加歌曲對于聽眾的吸引力。在歌曲情感表達方面,強調(diào)真正融入到歌曲之中,反對裝腔作勢,要深入理解歌曲,同時,歌唱演員還應當在“生活中歌唱”,把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人生閱歷融入到歌曲人物和歌曲情緒之中,這樣才能夠更好的、得體的表達音樂情感。
(二)聲樂教學的原則
1.聲樂教學遵循三種原則
首先,在聲樂教學過程中應當確保“因材施教”的原則。黃友葵主張在聲樂教學中根據(jù)學生學習內(nèi)容的不同,以及學生個性特征的不同,在了解學生嗓音條件、現(xiàn)有學習程度等多種情況的基礎上,著手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進行教學。同時在教學活動中研究不同學生的特點,這樣才能夠更好的通過因材施教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
其次,黃友葵主張在聲樂教學中啟發(fā)誘導,通過積極的啟發(fā)與引導學生,使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并且老師要在課堂教學中善于運用啟發(fā)式的教學方法,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學習過程中根據(jù)不同學生的學習基礎,采取相應的教學方式,這樣才能夠更好的進行啟發(fā)與引導,不斷提高學生的聲樂水平。
最后,黃友葵主張在聲樂教學中循序漸進。歌唱藝術的學習需要長期的時間積累,也需要掌握扎實的基本功。因此,在聲樂教學中,要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水平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打牢學生的基礎知識,更好的掌握基本功,這樣才能掌握高超的演唱技巧。
2.關注教學關系
黃友葵主張聲樂教學中應當重視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演唱與伴奏的關系、課堂與課下的關系。接下來本文將從這三個方面來探討黃友葵主張的教學關系。
聲樂教學過程中大多采用小課授課形式,尤其是在聲樂專業(yè)教學過程中,還會更多的采用單獨授課這種教學形式,因此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尤為重要。黃友葵主張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能夠辨別學生的聲音特點,且在教學過程中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同時以科學的方法引導學生,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制定合適的教學計劃,從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引導學生學習。
在演唱與伴奏方面,黃友葵主張將演唱和伴奏完美結(jié)合,這樣才能夠取得良好的藝術效果。當兩者實現(xiàn)完美結(jié)合,歌唱藝術才能夠展現(xiàn)出自身應有的魅力,使歌曲藝術迸發(fā)出光彩。教師在課堂上應充分運用伴奏,從而幫助學生更好的處理歌曲演唱,同時歌唱者也應當重視歌曲伴奏,這樣才能夠提高自身良好的音樂審美情趣,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學習熱情。
在課上與課下關系方面,黃友葵強調(diào)教師在引導學生完成課上作業(yè)之后,還鼓勵學生在課下獨立自主的進行學習,廣泛瀏覽和閱讀聲樂相關的文獻和作品,通過這樣的方式既能夠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也能夠拓展自己的聲樂視野,從而促進自身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
二、黃友葵教學思想特征分析
(一)堅持以人為本
1.認真細致觀察學生
黃友葵聲樂教學理論認為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是最為重要的,聲樂是一門以人的聲音為基礎的藝術,在聲樂教學過程中,只有塑造好人,才能更好的提高聲樂教學的效果。因此黃友葵認為在聲樂教學過程中仔細觀察學生最為重要,認真觀察學生的天賦和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學生的個性特征,這樣才能夠為各個教學活動的實施奠定堅實的基礎,采用這種對癥下藥式的教學方法,在教學活動中循循善誘,使學生在正確的學習方法指導下不斷提高自己的聲樂造詣,使學生成長成才。
2.強調(diào)科學性
黃友葵聲樂教學理論是在不斷的學習和總結(jié)前人教學成果基礎上,根據(jù)她本人多年的教學實踐提煉而成的,這種教學理論更加符合聲樂教學的內(nèi)在規(guī)律。因此在聲樂教學過程中也應當采取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才能夠更好的提高聲樂教學的有效性。黃友葵聲樂教學理論主張在聲樂教學中遵循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避免在聲樂教學過程中拔苗助長、尋求捷徑。對于學生的成長,黃友葵更加強調(diào)在聲樂教學中要加強基本功的鍛煉,不能迷信天才,只有循序漸進且采用科學性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引導,才能夠更好地進行聲樂教育。
(二)注重實踐性
1.強化藝術實踐
歌唱水平的高低最終要通過演唱者對歌曲演唱和表演才能夠體現(xiàn)出來。因此,藝術實踐是聲樂學習者進行經(jīng)驗積累和自我提升的重要路徑,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實踐,才能夠使學生通過學習提高自己的聲樂藝術造詣。在實踐中,強化藝術實踐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演唱水平,因此,黃友葵聲樂教育理論主張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實踐平臺,并且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造實踐的機會,使學生能夠在實踐過程中積累寶貴的歌曲演唱經(jīng)驗,也能夠不斷提高自己的聲樂演唱水平。
2.主張包容性
由于學生的學習水平各有不同,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也會表現(xiàn)出不同的水平,這就需要對學生具備包容性的態(tài)度,才能夠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使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取長補短,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與個性。因此,黃友葵始終認為對于聲樂中的一切東西都應當辯證地看待,辯證地看待聲樂藝術,辯證地看待學生的優(yōu)勢與缺點,辯證地看待各個學派的學術觀點,在教學過程中融會貫通,這樣才能以更加系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不斷提高學生的歌唱水平,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好的掌握聲樂演唱技法,提高自己的藝術修養(yǎng)與能力。
三、黃友葵聲樂教學思想的現(xiàn)代啟示
(一)求新求變,成就人才
1.求新求變
黃友葵一直在不斷學習和探索聲樂,在進行人才培養(yǎng)的過程中,黃友葵從來不因循守舊,而是時刻保持著旺盛的求知欲,力求不斷進步。正是在這樣的理念下,黃友葵通過對前人的思想和自身的藝術生涯進行總結(jié),提出了黃友葵聲樂教學思想體系,在當前的聲樂教學中,分析黃友葵聲樂教學思想不難發(fā)現(xiàn),聲樂教學過程中應當具備求新求變的教學理念,這樣才能夠在聲樂教學過程中不斷汲取新的知識,不斷探索新的教育理論,從而豐富教育者自身的教學觀念,教育者只有具備全新的教育觀念,才能在教學活動中使用新的教學方法,不斷促進學生成長。
2.成就人才
黃友葵教育思想強調(diào)以人為本,以人為本就要求教育者在進行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根據(jù)不同學生的身心特點,以及不同學生的個性特征,在了解學生聲樂水平的基礎上,對學生因材施教,這樣才能夠不斷提高教學的質(zhì)量和效率。因此在今后的聲樂教學中,教育者要指導學生具備遠大的理想抱負,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這樣才能在聲樂學習的過程中以遠大的理想信念促使自己進行學習,從而不斷提高自身的能力與水平。
(二)關懷成長,促進發(fā)展
1.關懷成長
黃友葵教學思想理論倡導教學過程中注重師生關系的和諧,良好的師生關系是進行有效教學的前提。因此,在今后的聲樂教學中,應當塑造良好的師生關系,關心愛護學生成長,在教學中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學生一視同仁,使每一位學生都能享受到公平的聲樂藝術教育,這樣才能為我國的聲樂藝術培養(yǎng)更多的優(yōu)秀人才。
2.促進發(fā)展
要想促進聲樂藝術的長遠發(fā)展,就應當增強聲樂藝術的生命力。我國聲樂藝術發(fā)展的過程中,運用黃友葵聲樂教育思想能夠培養(yǎng)更多人才,為聲樂藝術注入新的活力。因此在課程教學中,要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積極運用新的教學理論,這樣才能夠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提高自身水平,成為藝術發(fā)展所需要的人才。
四、結(jié)語
綜上所述,黃友葵先生作為我國當代著名的音樂教育家、歌唱家,在聲樂藝術演唱和聲樂教育等方面有著深厚的造詣。通過對黃友葵聲樂教學理念的分析,探究其思想內(nèi)涵,總結(jié)聲樂教育方法和理論,能夠為當代的聲樂教育提供指導,幫助聲樂教育工作者豐富自身的教育理論,也能夠更好的創(chuàng)新聲樂教育方法,提高聲樂教育水平的同時為我國的聲樂藝術事業(yè)發(fā)展培養(yǎng)更多的優(yōu)秀人才。
參考文獻:
[1]謝琨.一代聲樂大師黃友葵[J].歌唱藝術,2018(03):14-22.
[2]齊柏平.黃友葵的氣息理論研究[J].歌唱藝術,2017(02).
[3]何曉菁.黃友葵的民族音樂教育思想以及當代啟示[J].黃河之聲,2018(15):18-19.
[4]呂鑫澤.黃友葵音樂教育理念探究[J].藝術品鑒,2018(11):115-116.
[5]陳杰.黃友葵聲樂教學思想研究[D].杭州:杭州師范大學,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