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峰 袁進華
摘? ? 要:農業機械化是提升農業生產力提升的根本途徑,也是我國現階段農業發展的一項要務,農業機械化技術要先后經歷研發、應用、推廣以及更新換代等一系列流程。其中,應用環節是農業機械化技術發展的關鍵環節,也是農業機械化技術研發的根本目的。在農業機械化技術應用過程中,雖然一些地區取得了豐碩的技術應用成果,但是農業機械化技術在應用階段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導致農業機械化技術的應用未能達到預期效果,甚至造成農業機械化技術的研發功虧一簣,影響農業機械化技術的推廣。為了實現農業機械化技術的有效應用和推廣,文章首先闡述了農業機械化技術的應用現狀以及應用推廣意義,分析了農業機械化技術應用問題,并制訂了農業機械化技術的推廣建議,從而為農業機械化技術的應用與推廣提供支持。
關鍵詞:農業機械化技術;應用;問題;推廣
文章編號:1005-2690(2022)05-0139-03?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3.3? ? ? ?文獻標志碼:A
我國是農業大國,且農業經濟在國民經濟中占據重要地位,發展農業已經成為我國的一項根本性戰略任務。目前,我國農業正朝著現代化方向發展,農業機械化是農業走向現代化的標志,將農業機械化技術進行推廣應用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要途徑,農業機械化技術改變了傳統農業作業過程中人力、物力的高投入,促進了農作物增產增收。同時,農業機械化技術還使農村勞動力得到合理轉移,促進了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發展。
農民使用農業機械技術開展生產活動后,不僅能減輕農民的勞動強度,還能促進農業種植的科學化、高效化,從而提高農作物的質量以及產量[1],為農民帶來更高的經濟效益,并實現農業現代化發展。但從目前農業機械技術應用現狀來看,農業機械技術在應用過程中仍存在諸多問題,例如,農機推廣人員缺乏專業化知識、農業機械的適應性等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制約了農業機械技術的推廣應用,從而導致農業的發展受到影響。
1 農業機械技術的應用現狀及意義
1.1 農業機械技術的應用現狀
農業機械是指在開展種植業、畜牧業和農畜產品加工過程中使用的各種機械設備,主要包括施肥機械、農田機械、排灌機械、動力機械等。
現階段,我國農業機械化技術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更新發展,也在不斷宣傳推廣,我國大部分地區均實現了農業機械化生產,并且農業機械化水平也在日益提高,有效提升了農業生產率。
隨著“三農”問題的提出和發展,農業機械化技術的應用與推廣更加受到國家重視,主要在于農業機械化技術能夠使傳統農業生產技術方面存在的缺陷和弊端得到彌補,具有一定的應用優勢,我國農業機械以及農業技術的不斷推廣進一步提高了農業機械技術,諸如麥秸稈機械化還田集成機插秧技術、稻秸稈還田集成小麥機條播技術、玉米秸稈整株青貯技術等農業機械技術在實際生產中的應用,已經成為國家發展農業標準化的示范內容[2]。與此同時,國家也鼓勵農業機械化發展,并鼓勵農民積極學習農業科技,使農業生產需求得到滿足,從而進一步推動農業的發展。
1.2 農業機械化技術應用推廣的意義
農業機械技術的應用推廣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有利于提升農業生產的效率和質量,促進了農業生產力的發展。同時,提升了農業機械化水平,使機械力代替人力,不僅解放了農業勞動力,而且保證農業生產更加規范化和高效化,并實現精準化生產,從而有利于提升農業生產的質效。
其次,有利于實現農業勞動力資源的優化配置。當農業機械化技術應用到實際農業生產后,農業勞動力會得到解放,從而使富余勞動力資源分配到其他生產領域中,促進農業勞動力資源的優化配置。
再次,有利于促進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農業機械化技術是我國農業實現現代化的一個縮影[3],目前,我國農業機械化技術并未完全得到推廣應用,而通過將農業機械化技術進一步推廣應用,對于推進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最后,有利于促進“三農”問題的有效解決。“三農”即農民、農村以及農業,將農業機械化技術進行應用和推廣可實現增產增收,使農民獲得更多的收入,提升農民生活水平,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同時,農業機械化技術也是農業發展的重要標志,結合農村經濟的穩定發展,可以有效解決“三農”問題。
2 農業機械化技術應用推廣問題分析
雖然當前我國比較重視農業機械化技術的應用與推廣,甚至個別地區的農業機械化已經達到了較高的水平,但農業機械化技術在實際應用推廣中仍存在諸多問題,導致農業機械化技術的推廣受到限制,甚至出現農業機械化技術應用效率低,產生的應用效果也未能達到理想狀態。從目前來看,我國農業機械化技術存在的應用推廣問題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農機裝備總量及結構存在問題
目前,我國很多地區的農業機械出現的老化現象比較嚴重,并且農業機械的更新換代比較乏力,一些地區所配備的特色農機總量較少,這些地區的農村甚至出現幾個鎮僅有1臺玉米青貯收割機,在玉米青貯時需要提前預約使用,說明我國農村地區農機裝備存在明顯不足,大中型農用機械并未得到推廣[4]。
雖然我國整個地區的農機總量并未出現緊缺,但農機裝備的結構卻存在不科學的問題,農機裝備結構問題主要體現在大中型拖拉機較多,但農田耕作特色農業機械設備較少,動力機械方面中小型機械設備較多,而大型機械設備較少。例如,我國江蘇沿海地區,雖然在農業機械設備總量較多,但所使用的大型農業機械設備數量較少,說明大型農業機械設備并未真正實現普及,江蘇省多數農村地區所使用的農機為農用中小型拖拉機是因為地塊限制,雖然能緩解人力耕作壓力,但這種農用中小型拖拉機自動化水平較低,仍需要借助人力的方式對機械設備進行調試,在一定程度上也體現了當前該地區所使用的農業機械檔次較低,例如,2020年前東臺市14個鎮3個區僅有1臺筑埂機。此外,一些地區所使用的農業機械缺乏高性能機械裝備,這些農業機械裝備的利用率較低,無法滿足生產環境較差地區的實際生產需要。
2.2 農業機械品目種類存在不足
我國很多地區農業機械化水平雖然得到了較快的發展,但投入應用的農業機械品類較單一,尤其是在種植不同農作物的地區或存在不同農業生產環節的地區,若仍采用單一化農業機械生產耕作,將無法滿足實際農業生產需求[5]。
在當前農業生產中,農業耕種及收割是兩個關鍵性階段,所以農業機械投入應用到實際農業生產中,應將大部分農業機械分配到這兩個關鍵階段中,從而滿足實際農業生產需要,但有些地區配置的農業機械卻有所偏重。例如,江蘇沿海地區在種植玉米過程中,在玉米的收獲季節缺乏收獲機械的使用和支持,甜葉菊在種植的過程中也較缺乏收獲機械,大部分情況下仍以人工收獲為主要方式,造成該地區農作物收獲效率過低。
與此同時,隨著我國對農業節本增效的重視度不斷提升,要求在農業生產過程中需要達到節本增效的目標。但我國很多地區農業的節本增效缺乏技術支持,如我國新疆喀什地區屬于水資源貧乏地區,且農業資源也有限,缺乏節水、節種的農業機械,在農業種植過程中比較耗水、耗種,使得該地區農業發展受到制約,導致該地區農業生產節本增效的水平有所降低。此外,我國一些農業生產地區在制造農業機械時缺乏計劃性,導致農業機械產品制造存在過剩或者是短缺的情況。產生這種情況的原因在于農業機械生產信息閉塞,缺乏對當地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信息的掌握和認知,盲目進行農業機械生產必然會出現產出過剩,并且對于產業調整后種植的一些高種植率的農作物,相關機械生產廠家并未進行批量化生產,導致現有的農機設備無法滿足農戶的使用需求,造成此類農業機械產品的短缺。
2.3 農業機械推廣人員缺乏專業化知識
農業機械的推廣應用一方面在于農業機械高品質、高性能帶給農戶良好的使用體驗,使農戶對農業機械得以認可,另一方面還在于農業機械推廣人員通過專業的知識和推廣方式[6],對農業機械進行專業化推廣,這兩個方面缺一不可。所以要想實現農業機械推廣,不僅要保證農業機械的實用性、適用性、高效性,使用戶獲得良好的應用體驗,還要通過專業的推廣人員對農業機械的工作原理、產品性能以及產品優勢等詳細介紹,使農戶能夠對新型農業機械有所了解。
當前從事農業機械推廣工作的青年人較少,導致農業機械推廣人員的年齡較大,這些推廣人員不僅缺乏專業知識,而且還缺乏一定的推廣技巧,在對農戶進行農機推廣時,僅僅是將產品的優勢介紹給農戶,并未將農機工作原理講述給農戶,導致農戶在使用農業機械時,僅會使用農業機械,缺乏對農業機械維修維護保養的認知,一旦農機設備出現損壞,將無法對其進行有效維修。此外,農業機械推廣人員的學歷較低,技術力量較薄弱,造成農機推廣缺乏支撐,在開展實際推廣工作中,只是為了完成上級下達的推廣任務,導致農機推廣工作無實質性進展。
3 農業機械化技術應用推廣的對策建議
針對上述農業機械化技術應用推廣問題,必須積極采取有效的對策予以解決。農業機械化新技術在推廣應用過程中必須要嚴格堅持試驗、示范、培訓、推廣的程序,農業機械的品目種類應該保證齊全化,同時,還要重視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人才的培養,利用當前高效的現代化推廣技術實現農業機械化技術的有效應用和推廣,具體的對策建議如下。
3.1 加強農業機械化技術應用推廣的均衡化
目前,我國很多地區均存在農業機械化發展不平衡、結構不合理等問題,所以針對此問題,應加強農業機械化技術應用推廣的均衡化。
首先,對于我國一些農業重點發展地區,當地政府部門應做好農業發展的統籌規劃,合理規劃對農業機械化技術的配置,積極引進新型適用農業機械,并做好農業機械應用的區域化調配,保證農業機械得以應用于整個農業生產區域。一方面,使農業生產區域農業機械配置的不足得以緩解;另一方面,實現農業機械化技術的全域應用和推廣。
其次,重視農業機械的供需均衡,結合上述農業機械化技術應用推廣過程中存在結構不合理的問題,主要是因為農業機械供需方面存在不均衡性,所以在開展農業機械化技術的應用推廣工作時,要統籌農業機械供需關系,保證農業機械化技術能切實為當地農業活動的開展提供支持,從而使農業機械的供給量能滿足農業生產對農業機械需求的數量,實現農業機械供需均衡。
再次,加強農業機械化技術的更新。隨著農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對農業機械化技術的應用需求也在不斷變化,過于老舊的農業機械化技術已無法適應農業生產需求,所以相關部門應加強農業機械化技術的更新,并根據實際農業生產需求研發適合農業生產的機械化技術和設備,滿足農業生產的實際需求。
3.2 加強農業機械品目種類的發展和創新
由于農業生產過程中需要經歷若干環節,其中耕種和收割是兩個最為關鍵的環節,從目前農業機械品目種類來看,我國一些地區的耕種機械比較充足,但收割機械的數量較缺乏,所以應加強農業機械品類的發展和創新。
首先,重視示范區建設,在建設時應保證示范區的合理布局規劃,將該地區的三力資源集中在一起,使示范區成為農業機械品目種類齊全、農業技術先進的專業化農業發展區域,從而為其他地區開展農業機械化技術的應用推廣提供借鑒和支持。
其次,加強示范區的試驗示范作用,結合當地農業生產現狀,積極引進適合當地農業發展的機械設備,使農業機械品類能夠滿足當地農業生產,同時還要探索與當地機械化生產相適應的生產流程及工藝模式,確定和發展適合農業生產的成熟機型,從而充分發揮農業機械化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
再次,結合當前農業降本增效的發展要求,創新農業機械化技術,加大高效能、低消耗的農業機械化技術的研發,使農業機械在實際應用中達到節能、節水、節種的目標,從而使農業機械能夠在農業生產中發揮節本降耗的作用。此外還應重視高效化農業機械的研發、推廣與應用,提升農業生產的整體效率。
3.3 重視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人員的培養
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人員是開展農業機械化技術應用推廣的主力,一項好的農業機械化技術能否在農業生產中得到應用推廣,關鍵在于農戶能否了解農業機械化技術所發揮的實效作用。而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人員需要全面宣傳農業機械化技術的優勢、特點以及技術原理等內容,使農戶對農業機械化技術有全面的了解,讓其愿意引進并使用這一技術,從而使農業機械化技術真正實現推廣應用。從當前來看,我國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人才較少,導致農業機械化技術的應用和推廣受到限制,所以需要重視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人員的培養。
目前,我國已經開設了若干所農業職業技術相關的專科院校,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人員的培養應該通過這些院校進行專業化培養,將農業機械化技術相關知識內容轉化為專業課程內容。同時,也應加強推廣人員的考核標準,提升推廣人員的待遇,從而提升推廣人員工作積極性。此外,隨著新一代信息時代的到來,農業機械化技術的推廣也可以通過網絡媒體等多種信息化途徑進行推廣,以提高推廣效率。
4 結束語
農業機械化技術是促進農業生產效率的主要動力,對此類技術進行推廣應用是提升農業生產效率的關鍵。在開展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應用過程中,需要認清當前問題,加強創新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應用的手段和方法,同時還要加強農機推廣應用的信息化建設,從而實現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應用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張世有.綠色技術在農業機械化推廣與使用中的應用研究[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1(1):9-10.
[2]程緒弟.基層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工作的路徑分析[J].農民致富之友,2021(30):110-111.
[3]龐麗霞.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的對策解析[J].甘肅農業,2021(4):80-82.
[4]徐能學.基層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工作存在的問題及處理對策研究[J].時代農機,2020,47(5):22-23.
[5]周大偉.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的問題與對策[J].湖北農機化,2021(8):17-18.
[6]莊玉秀.現代農業機械化管理與新技術推廣應用[J].農村科學實驗,2021(18):19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