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蘭春,于 洋
(廣西大學 藝術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4)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社會人群對少數民族文創產品接納度的要求越來越高。壯族是最早使用銅鼓的民族之一,其文化底蘊深厚,但隨著時代變遷以及城市化升級,壯族歷史文化有逐漸消失的跡象。銅鼓歷經千年盛衰,它既是壯族傳統文化代表性的民族圖騰,也是文化元素符號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傳承和發展其深厚的文化價值與美學積淀,以銅鼓中的紋樣為研究對象,結合壯族文化形態和文化資源,通過探討“提取—聯想—轉換—生成”的設計方法,設計出兼具歷史性、時代性、文化性、藝術性、實用性等的文創產品,使銅鼓紋樣以代表性的抽象形象融入生活產品中。
文創產品作為一種文化衍生品,它所具備的文化氣息和精神內涵受到人們廣泛的喜愛和追崇。當今社會,人們對精神文化層面的追求呈現多元化趨勢,傳統產品已無法滿足用戶需求[1]。如何用現代生活方式對壯族傳統元素的應用模式進行研究和評價,如何在產品設計意象分析中合理地融入壯族歷史文化內涵,是本次文創設計研究的出發點。壯族文創產業雖發展迅速,但產品設計中還存在一些不足,通過對當前市面上現存銅鼓文創產品的調查分析,了解到目前現有的壯族銅鼓文創產品主要有以寫實仿生類產品為主,直接以銅鼓造型為手工工藝品或將銅鼓鼓面的圖案應用到產品設計中(見圖1)。

這類產品雖具有不小的市場,但并不能嚴格地稱為文創產品,僅以簡單外形模仿或對原有的圖案進行拷貝,并不具備文化性這一特征。分析其原因主要如下。
文創產品是設計者利用原生藝術品的符號意義、美學特征、人文精神、文化元素,對于原生藝術品的解讀和重構,將原生藝術品的文化元素與產品本身的創意相結合,形成的一種新型文化創意產品[2]。市場上所謂的文創產品大多數是以銅鼓造型或鼓面圖案為具體形態而設計的仿生產品,其講究的僅是“像”,缺乏對銅鼓元素的思考,同時也缺乏對其元素符號的提取和再重構。因此,這些追求形態“像”的產品僅是單純的裝飾品,并不代表壯族歷史文化。
創新是文創產業的設計核心。所謂創新性的產品應該匯集歷史、文化、藝術、實用為一體的綜合屬性,才能使其具有一定的時代魅力、社會意義和更高的文化價值。就目前而言,部分文創產品缺乏獨特的創意設計,市場化程度不高,其中大部分是模仿、循序漸進,社會影響力小,經濟效益低[3]。為解決部分缺乏創意的設計問題及更有效地提升創新理念,需在文創產品的開發設計中,通過考慮產品與文化、用戶與市場之間的關系。可以充分利用“提取—聯想—轉換—生成”新的紋樣設計方法,從有形的功能載體向無形的文化價值進行轉換,進而生成符合市場發展趨勢的產品理念。此外,文創品牌的認知度也十分重要,通過互聯網平臺線上與線下相結合、開拓多種銷售渠道和業務模式,有利于提升文創產品的經濟收益。
1.文化價值
壯族銅鼓歷經千年盛衰,其文化內涵影響深遠,開發其文化價值主要根據以下原因進行分析。其一,銅鼓的歷史悠久。1955年修建廣西到廣東湛江鐵路(黎湛鐵路)時,廣西考古工作者在貴縣領頂中學的一座古墓里首次發掘到屬于西漢晚期的銅鼓[4]。由此可知,銅鼓早在西漢前甚至更早就已經出現,它原是一種打擊樂器,后來演變為權力和財富的象征,被古人視為一種珍貴的重器或禮器,也成為被祭祀的對象,具有有豐富的歷史意義;其二,銅鼓制作精巧。銅鼓表面的紋樣通常分為物像和圖案兩類,物像紋樣有太陽紋、翔鷺紋、鹿紋、龍舟競渡紋和羽人舞蹈紋等;圖案紋樣有云雷紋、圓圈紋、錢紋和席紋,無論是以物像為載體還是以圖案為載體的銅鼓紋樣,這些紋樣往往以重復或轉換形象和重新構圖出現,都傳達出深厚的文化內涵,產生強烈的藝術裝飾效果[5]。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以文化為核心,有著悠久歷史的銅鼓傳承至今仍舊有著旺盛的生命力,也說明了其在創意產品開放上具備深厚的文化價值;其三,銅鼓種類豐富。由于銅鼓的種類繁多,為了方便歸類,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在1980年3月召開的古代銅鼓學術研討會中提出8個標準式,即萬家壩型、石寨山型、冷水沖型、遵義型、麻江型、北流型、靈山型、西盟型[6]。本研究以在廣西壯族出土的銅鼓為例(共選4類)進行概括總結,并分析這4種類型的紋樣特征(表1所示),了解其表現手法、裝飾藝術以及紋樣寓意,旨在為文創產品元素符號的提取提供重要的參考。

表1 銅鼓4大類型的紋樣
銅鼓圖片來源:廣西壯族自治區圖書館
2.美學價值
廣西壯族的銅鼓紋樣圖樣資源豐富,紋樣多樣,有著深厚的審美價值。通過各類不同的銅鼓紋樣造型,我們感受到了各民族之間的美的融合,這種美的力度是發自于民族內心對自然、對生命、對生活的熱愛,這種美的力度充分展現了民族自身文化所孕育的無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銅鼓紋樣刺繡、瓷器、剪紙、印染等精美的紋樣成為現代設計取之不盡的靈感來源[7]。
通過對表1中4種類型的銅鼓進行分析,發現其重要紋樣為太陽紋、云雷紋、蛙、翔鷺紋。將這幾種共性紋樣與廣西壯族地區的花山巖畫——蛙人紋樣相結合,可以形成新的銅鼓紋樣(具體紋樣在圖6講述)。因此,可將文創產品的文化寓意定位在這5種紋樣中。對于文化產品的設計,可運用“提取—聯想—轉換—生成”新的紋樣設計方法,從產品的裝飾圖案入手,將新紋樣應用于手表、手機殼、家紡小樣、紀念性文創產品。另外,文創產品既要遵循易獲得、易開發的原則,也要激發傳統產品的文化性與審美性,同時促進少數民族文化的宣傳工作。
1.典型元素的提取
銅鼓紋樣的歷史悠久且內涵豐富,其造型多樣,無論從文化、思想、藝術、生活等方面都有著獨特的象征意義。本研究通過“提取”元素的手法,對典型壯族銅鼓上的立體蛙進行提取,將其基本圖形(提取直觀印象最深的元素,見圖2)進行歸納,重新對元素進行幾何圖形化的設計,將所形成創意符號賦予歷史內涵,以此提升產品的文化寓意。
2.抽象元素的聯想
銅鼓紋樣作為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分支,是一種抽象的意識形態,反映了人們特定的精神信仰和價值信仰[8]。這一概念常通過文學、生活習慣、服飾圖樣等進行展現。在進行銅鼓紋樣創意產品的開發設計時,可通過觀察特定的生活所表現出的具象來聯想新的元素,并運用到產品設計中,以達到引領生活的目的。
3.方式巧妙的轉換
通過巧妙的方式將與其相關的事物、行為、概念聯系起來。在進行文創產品設計時,需要敏銳地把握事物之間的微妙聯系,通過設計方式將其聯系建立起來,并轉換成可用于設計中的符號,繼而融入到產品設計中,再通過產品傳遞出來,形成新的信息。
4.最終結果的生成
通過提取元素,對原有元素進行聯想,結合歷史文化背景對其形狀進行轉換,使之產生新的概念元素符號,將其融入民族產品中,而形成文創產品。

圖2 設計方法
1.元素符號提取,以冷水沖型銅鼓為例對鼓面元素符號的簡要提取(見圖3)



A.鼓面立體蛙;B.鼓面云紋;C.鼓面中心
2.相關聯想,將壯族代表圖騰符號融入新的銅鼓幾何圖形
銅鼓紋的相關聯想設計步驟見圖4。
提取壯族銅鼓立體蛙的形體特征,運用相關聯想策略,將壯族字體相關的“壯”變形字體造型融入蛙紋強而有力的雙腿中(圖4-A);
壯族銅鼓大多數運用云雷紋作為底紋,是因壯族人崇拜雷神,才把這種雷霆之象的云雷紋作為銅鼓上的主導紋飾,運用相關聯想策略在云雷紋的基礎上,通過對其構形元素的“簡化”和結構模式的葉“散”轉換新的圖形(圖4-B);
鷺鳥是布洛陀造成的一種吉祥動物,它是壯族先民崇拜鳥圖騰的反映。因壯族地區多鷺鳥,常聚集在稻田里覓食,史書中稱之為鳥田?;ㄉ綆r畫被納入世界文化遺產,其大量的蛙人紋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以壯字為中心,將二者圍繞著太陽紋形成新圖案(4-C)。

圖4 銅鼓紋的相關聯想設計步驟
3.符號轉換,基本圖形的繪制
壯族銅鼓紋樣的基本圖形見圖5。

圖5 壯族銅鼓紋樣基本圖形
4.重構生成,創意圖形的組合
在紋樣作品造型設計上,先提取壯族代表蛙圖騰和銅鼓元素進行設計,再將新的裝飾紋樣用于產品設計中。銅鼓紋樣設計含義總共分為3個層面:首先,紋樣中心部分設計含義。蛙是壯族的代表圖騰,本研究的文創產品紋樣將用銅鼓作為紋樣的中心部分。銅鼓象征著太陽、權威、通靈、神圣并富有力量。其次,紋樣周邊部分設計含義。以銅鼓紋樣圍繞在銅鼓四方,“四”的寓意是一年四季,四蛙背挺相望,代表一年四季堅守著廣西壯族的子孫們,通過蛙神保護能達到風調雨順、年年獲豐收的象征。最后,紋樣最外層部分設計含義。四角以云紋表示蛙的造型(見圖6)。

圖6 壯族銅鼓紋樣文創產品生成
壯族人民把生活中一切事物的各種色彩提取和組合在一起,他們的色彩變化與自己鮮明的民族風情相協調,體現出壯族人民具有極強的實踐能力與深刻的人文精神。若以紅、藍、黑為基本色,占整體的圖案比例大,主要色調以紅為背景,則充滿喜慶、歡脫、強烈的氣氛。若將其作為主體部分,則非常吸人眼球,具有靜謐和清爽之感,再加以黃、紫等色的配置,具有很強的裝飾性[9](見圖7)。因此,本研究將把紅藍作為底色應用在表盤中的銅鼓紋樣里,整體產生吸睛十足的效果。但要想搭配的效果更好,還需要按照一定比例才能美得高級。首先要注意紅、藍比例,藍、紅作為對比色,搶眼卻也不容易配好,大面積的紅色+藍色很容易顯土氣,小面積的對比才是時髦又靚麗。其次,最好要融入白色,因藍色、紅色對比強烈,為避免視覺沖擊過強,在銅鼓紋樣周邊加入白色暈圈,整體圖案就會變得更加和諧。當然,如果覺得紅色和藍色純度過高顯得過于青春活力,則可以在表鏈的色調上選擇酒紅色,其中一色小面積點綴,顯得更加高級優雅(見圖8)。

圖7 壯族銅鼓紋樣色彩
1.圓形銅鼓紋樣
壯族銅鼓紋樣可分為圓形和方形,根據產品的形狀選擇適合的紋樣。一個產品的藝術品味可以影響其價值高低,比如手表,以前手表僅作為人類記錄時間的工具。但是,隨著時代的潮流,使用手表的人群不僅簡單地記錄時間,更多的是為了搭配服飾而佩戴的裝飾品。它除了具有記錄時間的基礎功能外,還具有品牌性和藝術性。手表作為人群氣質形象的重要工具,也可作為文化交流的一種民族文創產品。為了能體現出民族歷史文化與現代時尚交融的美感,可融入少數民族——壯族元素進行設計,提取本研究中的銅鼓紋樣設計圖案,將其轉變為符合表盤的圓形銅鼓紋樣,截取時注意按照比例和標準規格進行,保留變形云紋的底部翹邊,達到方圓有序,使銅鼓紋樣的整體不失活力。同時,在材料工藝上也需要講究質量與制作的精細度。

圖8 銅鼓紋樣在手表的應用(圓形)3D效果圖
2.方形銅鼓紋樣
對于壯族銅鼓紋樣在文創產品的應用,可將其內容和形式巧妙地融入到所需的產品設計中,凸顯出壯族人心中的圖騰觀念,使壯族人具有強烈的等級感和秩序感[10]。在現今,智能手機成為人類必不可缺少的電子產品,將方形壯族銅鼓紋樣直接應用于智能手機的外殼中,根據產品種類或者產品外觀大小來調整紋樣,保證其能達到最佳視覺效果(見圖9)。此外,銅鼓紋樣的應用不局限于電子產品外觀設計,也可將其應用到手工制作工藝品、產品包裝設計、家居民族紡織品等文創旅游產品當中,例如靠枕、抱枕、杯墊、鼠標墊等。

圖9 銅鼓紋樣在手機殼的應用(方形)3D效果圖
銅鼓紋樣是一個龐大的文化系統,有著廣闊的發掘空間,筆者雖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并從不同角度開展實踐,但就銅鼓紋樣的開發來講范圍仍不夠廣泛。運用“提取—聯想—轉換—生成”的設計方法,讓銅鼓紋樣在傳統單一的具象仿生設計方法中有更進一步提升。結合銅鼓共性紋樣與當代審美情趣進行文創產品的設計實踐,可激發更多人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在人們越來越注重產品內涵背景下,銅鼓紋樣蘊含的各種壯族歷史元素和吉祥的寓意,在設計過程融入多種壯族元素,使銅鼓紋樣在視覺的沖擊力下進一步升級其文化內涵,使之具有更強烈的審美效果和文化功能。通過對壯族銅鼓紋樣在文創產品中的應用研究,能夠喚起使用者對銅鼓文創產品更深層的了解與興趣,從而激發社會群體對銅鼓紋樣深入研究、開發和應用的熱情,進而開發出更多的文創產品,這對于保護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