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巧月,張 瑞,劉 洋,劉 揚,郭 艷,郭志旺
(河北醫科大學,河北 石家莊 050017)
一般認為,大學排行榜起源于1983 年《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發布的“美國最好大學”,1987 年《科技日報》發布了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科學研究所對我國87 所重點大學的排序,這通常被認為我國大學排行榜的開端[1]。盡管大家對大學排行榜褒貶不一,但并未削減國內外對大學進行排名的熱度,大學排行榜對于考生擇校、單位招聘、高校影響及政府決策等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其中我國比較有代表性的四大排行榜有軟科“中國大學排名”、武書連“中國大學排行榜”、中國科教評價網“中國大學及學科專業評價報告”(中評榜)、艾瑞深“中國大學綜合實力排行榜”(校友會)等。本研究對比分析近年來河北省高校在這四大排行榜中的表現,以期為河北省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和“雙一流”建設提供數據參考。
軟科中國大學排名設置了辦學層次、學科水平、辦學資源、師資規模與結構、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學術人才、重大項目與成果、國際競爭力共十個評價模塊,2021 年在“人才培養”模塊新增了“立德樹人典型”和“思想政治教育”兩個維度;在“培養結果”維度下增加了“本科生增值”指標[2]。
武書連排名從人才培養(研究生培養和本科生培養)和科學研究(自然科學研究和社會科學研究)兩大方面考量大學的教學科研綜合實力,研究生的科研成果包含在研究生培養得分中[3]。
校友會2021 年中國大學排名評價指標體系由思政教育(5%)、教學質量(10%)、杰出校友(20%)、高層次人才(15%)、優勢學科專業(5%)、社會服務(3%)、科研成果(20%)、科研基地(6%)、科研項目(5%)、辦學層次(5%)、社會聲譽(3%)、國際影響力(3%)等12 個一級指標構成[4]。
中國科教評價網2021 年本科院校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增設政治標準(立德樹人、師風學風建設、治理與制度建設,占比20%)、效益標準(學術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占比40%)與業務標準(師資隊伍、教學水平、科研水平,占比20%)共同組成本科院校競爭力評價體系的3 個一級指標[5]。
將2016-2020 年河北省高校在四大排行榜中的排名進行歸納統計,并將前200 名的高校分為進入全國前100名高校數見表1,進入全國101~200 名高校數見表2。
表1 2016-2020 年河北省進入全國前100 名的高校數
表2 2016-2020 年河北省進入全國101~200 名的高校數
在四大排行榜中,河北省在百強排名整體表現最好的是校友會大學排名;波動最大的是軟科中國最好大學排名,從2016 年的4 所到后續三年的0 所;排名表現最好的是2016 年和2020 年,4 個排行榜百強高校上榜數合計達到7 次。在排名前200 名的高校表現最好的是軟科中國最好大學排名,數量為7~8 所;武書連排名上榜4~6 所,呈現下降趨勢;校友會大學排名中5~6 所,中評榜大學排名中4~5 所。
在軟科中國最好大學排名中,2016 年燕山大學、河北工業大學、河北大學、石家莊鐵道大學等4 所高校位列百強,排名均在80 名之外,2017-2019 年河北沒有高校進入百強,2020 年燕山大學位列92 名,躋身百強;2016 年河北4 所高校位列101~200 名,2017-2018 年河北8 所高校位列101~200 名,2019-2020 年7 所高校位列101~200 名,其中2019 年河北醫科大學在單獨的中國醫藥類大學排名中居12 位,未在主榜中體現。
在武書連大學排行榜中,燕山大學從2016 年的78名下降到2020 年的92 名,一直位列百強;2016-2018年河北大學、河北工業大學、河北師范大學、河北農業大學、河北醫科大學等5 所高校位列101~200 名,2019-2020 年僅河北大學、河北工業大學和河北醫科大學3所高校位于此列。
在校友會排行榜中,燕山大學始終位列前百,河北大學在2017、2019、2020 年三次入圍百強,河北工業大學在2020 年排名100,2020 年河北省入圍百強學校數達到3 所;河北師范大學和河北農業大學始終位列101~200 名之列,以及當年未入百強的河北大學和河北工業大學也位于此列,2020 年石家莊鐵道大學躋身101~200 名。
在中評榜大學排名中,燕山大學一直處于67 或68的位次,2020 年河北大學位居100 名,當年河北省入圍百強高校數達到2 所;河北工業大學和河北師范大學始終位列101~200 名之列,以及當年未入百強的河北大學也位于此列,河北農業大學在2016-2018 年位列101~200 名。
2016 年,河北省公布了重點建設的12 所一流大學,其中河北省重點支持的國家一流大學建設一層次高校4所,二層次高校8 所。2021 年這12 所高校在四大排行榜中的表現見表3,對其進行比較分析,從大學排名角度監測我省高校所處位置,側面反映這5 年的建設成效。
表3 2021 年河北省“雙一流”建設高校四大排行榜排名情況
從2021 年河北省12 所“雙一流”建設高校的排名表現來看,表現最好的是燕山大學,全部位列百強,但與其他省份最強高校相比,表現并不突出;河北大學在校友會和中評榜兩個排名中進入百強;河北工業大學作為河北省唯一一所國家級“雙一流”建設高校,排名未進百強;一層次的河北師范大學表現最好的是校友會排行榜,最差的是武書連排行榜,排名相差100 多名。二層次的河北醫科大學和河北農業大學綜合排名在200 名以內;華北理工大學、河北科技大學、石家莊鐵道大學綜合排名在300 名以內,其中單榜表現比較好的有:河北醫科大學在軟科排行榜中排名105 名,河北農業大學在校友會排行榜中排名112 名,石家莊鐵道大學在校友會排行榜中排名163 名。
華北五省在教育上有諸多聯盟,但在水平上卻存在巨大差異。華北五省在四大排行榜中前200 名的排名表現見表4、表5,北京市在前200 名的高校最多,遠大于其他四省高校數之和。北京市在校友會和軟科排名中表現最好,前100 名上榜高校數達到26 所,排名101~200名高校數分別為12 所、8 所,表現最差的武書連排行榜中前200 名上榜高校數也有25 所;天津市在軟科排名中前100 名高校數為3 所,其他三個排名為2 所,101~200 名的高校數最多的是校友會排名的7 所,最少是武書連排名的3 所;河北省在華北五省中表現居中,在校友會排名表現較好,前200 名上榜8 所高校,表現最差的是武書連排名,前100 名上榜1 所高校,101~200 名上榜3 所;山西省在軟科排名中百強上榜高校數為0,在此排行榜中表現較差,排名表現最好的是校友會排行榜,前200 名上榜7 所高校;內蒙古僅在校友會排行榜上有1 所高校進入百強,表現最差的是武書連排行榜,前200 名上榜高校數為0 所。
表4 華北五省進入全國前100 名的高校數
表5 華北五省進入全國101~200 名的高校數
大學排名是一把“雙刃劍”,既有其正向激勵作用,又有功利成分存在,正向利用大學排名的診斷、導向、動態監測功能,深入研究河北省高校在國內主要排行榜中的表現,對核心指標數據進行自評,找到河北省高等教育發展的薄弱環節和突破口,深入挖掘潛力,精心制定策略,利用多元多維評價手段為河北省高等教育發展橫向比較和滾動建設提供數據支持,現針對河北省高等教育發展提出如下四個方面的建議。
在有國家“一流學科”,但沒有國家“一流大學”的10個省份中,僅河北工業大學不在省會,失去省會優勢的河北工業大學想在眾多沖擊“一流大學”的高校中脫穎而出,挑戰重重。其他省份也在持續發力,為推進“雙一流”建設謀篇布局,如在《江西省“十四五”期間“雙一流”建設實施方案》和《江西省“十四五”期間“雙一流”建設實施辦法》中,江西省將統籌安排60 億元專項經費,推進“雙一流”建設,其中統籌30 億支持南昌大學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巨大的教育投入或多或少都會帶來高校質的升級,缺少教育投入也會讓大學發展陷入無米之炊的尷尬窘境。河北省在首輪無緣“雙一流”的“雙非”高校中,最具綜合實力的燕山大學和河北大學在本輪建設周期中獲得了省內政策和經費上的重點支持,但與其他省份投入相比,依然有較大差距,廣州大學2021 年預算經費甚至超過了40 億,各個省份都瞄準“雙一流”對重點支持的大學大力投入,競爭十分激烈,河北省想要在本輪建設周期有所突破,充足的教育投入顯得尤為重要。
河北省在“沖一流”的同時,也可以重點考慮“強特色”,河北省優先支持的河北工業大學和重點支持的燕山大學、河北大學都是綜合性院校,且都不在省會石家莊,作為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中心的省會城市需要一所高水平大學的支撐,對城市的發展起到正向的輻射作用。綜合河北省高校在四大排行榜的表現及專業內部排名,支持河北醫科大學的發展更為有利、有效。河北醫科大學作為一所百年老校,擁有本土培養院士4 名,直屬附屬醫院5 所,為京津冀乃至全國各大醫療系統輸送了很多優秀的醫學生,為河北省基層醫療貢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也是迎難而上、無私奉獻。在新醫科發展背景下,醫學院校在“醫工融合”“醫體融合”“醫文融合”等交叉學科建設方面會有很大突破,在政策和經費的大力支持下,河北醫科大學的特色發展之路定會大有所為,也會對素有“藥都”之稱的石家莊帶來巨大的經濟和醫療紅利,更好地分擔首都北京的醫療壓力,為“健康河北”乃至“健康中國”戰略助力。此外,也不乏有支持醫學院校特色發展的省份,如廣西壯族自治區提出支持廣西醫科大學建設國內同類一流大學,上海提出支持上海中醫藥大學建設世界一流的中醫藥學科。
大學的發展終究是靠人才的依托,高端人才的引領聚焦作用對于一所大學的科研、教學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大學之大,還要有大師之大。在上一輪“雙一流”建設周期中,各高校紛紛招兵買馬,大力度引進各類人才,上演各種“搶人大戲”,雖說功利性太強,但確實是在短時間內取得了不錯的建設成效。吸引并留下高端人才的方式是多方面的,住房保障、經費支持、晉升暢通、獎勵豐厚,甚至居住環境、子女教育等都影響人才的引進,在這些方面河北省的優勢并不明顯,若要打破僵局,必然要加大籌碼、努力爭取一部分高端人才,新鮮血液的引入勢必會在一定程度上激活當前的教育現狀,在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上有更多的創新,也會吸引更多優秀的學生,取得更好的教育成果。此外,本土培育高端人才是穩定人才隊伍的重要保障,通過人事、晉升、考核等多種手段,激發更多教師的更多能量為學校發展做出貢獻,提供更多學習機會,提升本土人才的科研教學水平,新老隊伍競相發展、相互激勵,共同推動學校向前。
大學最主要的功能便是教育教學和科學研究,洪堡倡導教學和科研相結合的意圖是利用科研來提升大學教學,完善大學教育,從而培養出他心目中的“完人”[6]。縱觀各大排行榜指標體系,科研成就都占有很大的比重,課題、論文、成果等因其客觀可量化的特性成為衡量大學水平的重要因素,在“破五唯”政策的引領下,高校應該更加重視教師的代表性成果和學術影響,更加注重科研質量,提升學術水平,積淀行業影響,在關系國計民生的重點領域和重大項目上加大科研投入,在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上有所突破,深入研究前瞻性課題,不斷提升原始創新能力,促進成果轉化,切實保證科研成果能夠轉化為更先進的理念和生產力,拒絕無效科研和為了論文的科研。當前的科研創新更多涉及到交叉領域,這就需要與校內、校外、國外相關領域的團隊進行合作,充分發揮各個團隊的優勢,碰撞出更多的科研火花,產出更加開放、多元的科研成果。河北省要緊抓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建設等戰略機遇,加大與其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實質性合作,互通有無、取長補短,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圍,為建設科技強省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