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全
[摘 要]當前人們的追求越來越高,要求企業提供的產品也是精益求精。因此就需要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既要保證效率又要保證質量,即精益生產,同時需要企業中的管理人員通過精益管理提升生產效率效益。文章通過當前傳統制造企業生產管理現狀,闡述了當前推行的精益管理體系的具體實施情況,并探討了精益管理體系運營模式的發展和前景。
[關鍵詞]精益管理;企業;生產效率
中圖分類號:F2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722(2022)06-0001-03
現階段,我國人民的消費水平在不斷提高,對產品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各個行業的競爭都非常激烈,所以為了適應這一發展要求,企業在生產過程中,通過精益管理這一專業化系統的管理,把企業中的各個部門與各個環節做到科學精準銜接,以此確保按時保質完成每個項目,提升客戶滿意度,進而提高在市場中的競爭力。這對于一個企業的長足發展至關重要,所以推進精益管理勢在必行。
(一)在生產上脫節,沒有形成一體化管理的模式
一個體系龐大的企業如果沒有進行一體化的管理模式,就會存在分裂等問題。一體化的管理不僅會讓企業在各級部門的工作對接和推進上清晰明確,也是各級部門高效工作的保障。而目前一些企業存在管理體系不清晰不完善、沒有一個統一化的模式和管理等問題。由于沒有統一的管理模式,上下生產線在生產過程中不能互相協調,上下不一的局面時有發生,再加上沒有統一的明確規定和責任認定,大部分工作時間都消耗在討論怎樣解決、調解矛盾和沖突的事情上,嚴重影響了工作效率,進而導致整個企業生產效率效益低下,不能很好地運用現有的資源和人力進行高效生產。
(二)領導班子對于實際生產管理不夠了解
領導作為企業發展的領頭羊,對于企業整體的方向和未來的發展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引導作用。然而領導班子在把握行業整體大方向的同時也需要了解基層生產的具體情況,這樣才能做到方向結合實際生產現狀的有效銜接。而目前公司存在領導班子缺乏對于實際生產線產品的了解,缺少到基層生產線上觀摩了解實際生產的經歷。領導班子與實際生產脫節,對于實際生產管理不是很清晰,這樣就導致了領導班子在制定計劃策略的時候無法結合生產的實際情況進行。很多理論的推行,在實際生產中無法發揮引導作用,所以很多計劃和目標在實際生產中不適用,無法落實,單純的理論無法支撐企業的實際發展進步。
(三)管理層級不清晰、執行力弱
當前企業由于沒有明確的管理體系,也沒有明確的執行策劃書,所以企業在運營方面存在效率低下、執行力弱的問題。制度管理不清晰、不明確,在執行方面就出現了各執己見、工作無法有效統一落實的局面。另外,由于管理體系不完善,導致一些平臺在運營績效、財務、生產及質量方面難以實現數字化運營管理,這樣在實際運行方面就不夠準確和清晰,極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在數字化、效率化、技術化發展的今天,公司平臺數字化落后嚴重,阻礙了公司的前進和進步,降低了工作效率。
(四)人才培養交流學習方面存在滯緩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企業,想得到長足發展,就必須不斷進行人才方面的培養。人才最有效的培養方式就是不斷向外輸送,在更大的平臺中,進行交流、分享、學習、合作。而目前企業存在人才輸送方面做得不夠到位的問題。大部分的領導和員工都停留在企業內部,閉門造車的方式不利于企業的可持續性發展。由于人員輸送學習的工作推進滯緩,人才長時間不流動、不學習、不進步,一方面造成企業在改革創新和發展進步上沒有顯著的效果,另一方面導致企業員工缺少更新、創新的力量。這樣整體的工作效率自然下降,也會影響公司整體的企業氛圍。
(一)降低資源的損耗,提高生產效益
實施精益管理可以為企業降低很多資源的損耗[1]。在企業生產的過程中,資源損耗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運用精益化的管理,可避免生產過程中的資源浪費的情況,通過計算投入產出率制定生產方案,幫助企業降低資源的損耗,使材料資源達到最高的利用價值,從而提升產品的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提高企業的效益。同時,企業運用精益管理,可以加快資金的運轉,為企業帶來更多的利益。目前市場上有很多產品雖然華麗但不實用,通過精益化的管理可以幫助企業在市場上找到準確的定位,使產品的價值得到提升,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要,以避免出現產品積壓庫存的情況。
(二)實施精益管理可促進企業良性發展
在企業的生產過程中,如果管理得當就可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如果管理不當,企業的生產效率就會大大降低,所以說企業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2]。傳統觀念普遍認為只要擴大投入資金,不斷擴大生產規模,企業就會有更高的生產效率,但這種管理模式忽略了很多實際的問題。現階段,企業如果想發展得更好,就必須突破以前的管理模式,運用精益化的管理模式提升生產效率效益。目前,市場上各種類型的產品琳瑯滿目,消費者的選擇越來越多,所以在生產中,要根據消費者的需要和市場的形勢做產品。同時仔細分析市場形勢和分析消費者,發現問題要及時解決,按照市場和客戶的需要及時調整產品,與此同時,也要提高對人員管理的重視程度,制定科學的管理制度,通過促使企業員工形成良好的工作習慣,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益。
(三)精益管理可提高團隊整體工作效率
在企業中,員工是企業的靈魂,是直接參與生產的實施者,可以說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工作態度會直接影響生產的效率。運用精益化管理,有助于企業管理人員調動員工的工作熱情,使員工有一個端正的工作態度,從而保證企業的生產效率[3]。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今天,人們對于產品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所以企業在管理過程中需要重視產品的生產質量,提升員工對于產品質量本身的更高要求。精益管理的實施可以幫助員工明確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跟上企業發展的步伐[4]。
(一)融合多體系,提升“一體化”精益策劃力
構建“一體化”策劃精益體系。編制《精益管理手冊(試行)》,規范具體的流程,在手冊中明確規定產品每個流程的具體操作明細,以及責任管理人和目標決策的落實[5]。從產品的生產到上架,形成一體化管理流程。這對產品的有效生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避免了策劃方面的“多張皮”導致流程方面的不清晰,有效防范了流程浪費的風險。其次,開展精益制造體系內審。通過具體標準驗證基層單位實際運行過程,找出在運行過程中存在的優勢和不足,以更好地按照標準化的方向推行,對分公司起到一個有效的督促和監督作用。督促和監督基層單位精益管理的逐步標準化制度化,保證精益體系的穩步運行。最后,加強培訓宣貫。組織各體系的骨干人員開展體系內的審核培訓,使核心成員更加明晰精益體系的一體化過程,從而可以自上而下地有力推進精益化管理[6]。
(二)強化資源保障,加強精益領導力
精益制造體系貫標需得到企業各級領導的廣泛關注與大力支持,為體系建設實施提供堅強的保障。首先,要實施一把手工程,為“發動機”加滿油。精益體系強調了領導團隊自上而下的引導力對于精益體系的推進起到關鍵性的作用,要發揮以中心帶動周邊的發展戰略[7]。公司召開年度精益懇談會,進一步宣傳精益體系的標準,使領導對于精益管理有了更加清晰和明確的認知,與此同時也對于目前存在的問題進行復盤,制定對策,強調核心領導力的重要性,制定了相對應的領導核心層面如何落實推進基層工作的管理體系[8]。其次,落實責任,明確每一階段的核心目標,可通過組織企業核心領導層簽訂年度精益目標責任書這一形式,明確精益體系的改善目標。簽訂責任書這一形式可以使得領導階層更加重視相關部門的工作的推進和運行,可以對領導起到一個監督督促的作用。總部到子公司一系列責任執行人員對于這一體系的推廣實施更加認真和明確,促使各層級執行人員按職責規劃好體系貫標工作,明確精益管理的方向,并努力將精益體系落實到實際生產中。最后,注重現場督導[9],及時改善。通過現場調研、工作寫實等手段,對于精益貫標推進過程中的一系列運營問題制定對策,實施改善。具體策略如公司核心領導、董事長、總經理、黨委副書記帶領高管團隊分別赴下屬企業召開現場會。領導每月多次赴現場排查解決問題,公司領導身先士卒、身體力行地推進精益體系建設,加快落實精益體系步伐[10]。
(三)保障“貫通式”方針目標落地,提升精益執行力
首先,上承規劃、下接改善,打造“貫通式”管理。以企業發展規劃和精益業務規劃為基礎,創新機制,認真策劃。以公司“十三五”發展規劃和精益業務規劃為基礎,在調研基礎上發布了《年度精益管理工作策劃書》。以策劃書的形式明確了創新機制以及具體精益體系的運行細節,避免了運行過程中出現混亂不清、眾說紛紜的現象。所有核心體系都以策劃書的形式體現,保證目標清晰規范明確。其次,充分運用數字化平臺,快速反饋異常,挖掘改善機會。利用大數據在運營績效、財務、生產及質量等方面進行數字化輸出,為完善體系管理提供有效支撐。最后,采用先進技術,優化內部管理,對照先進同行,采用到實地踩點調查的策略找到符合公司具體發展的明確改進目標和方法。公司委派相關領導和核心人員到實地踩點調查,總部和分公司分別赴同行業進行制造企業對標,通過分析產品數據、效率差異數據,挖掘背后差異的原因,以達到瞄準問題、解決問題、促進發展的目的。
(四)創新人才育成,持續增強精益改善力
人才是公司長足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公司需要對人才培養建立明確的目標和規劃,保證公司的每一個員工都在企業的發展中感受到公司在同行業中的核心競爭力,并且也能充分感受到自己在企業中有可以進步發展的機會和平臺。與此目標相匹配,公司要根據精益體系對于人才的培養策略,做到給每一位想要進步積極努力的先進員工提供晉升和培訓學習的機會,以此培養員工對公司的歸屬感,避免人才流失。對于精益體系下的三年人才培養目標計劃,各級領導部門要徹底推行。當前精益體系下公司對于培養精益專家人員進行了具體的數字目標規劃。總體目標為力爭通過2~3年時間,培育10名“精益專家”、100名“精益顧問”、1000名“精益能手”。為了更好地實現這一人才培養目標,公司建立了精益人才分級育成機制,推進精益制造體系的落地。一是實施人才育成“學、干、育”一體化。對于企業內部人員及骨干人才實行“黃帶人才”實施策略,夯實精益管理基礎。二是著力系統改善,培育綠帶人才。通過企業對黃帶人才進行深入的現場實操,提升其在物流、價值流、拉式生產等方面的認知,開展綠帶改善項目,推動精益管理與生產實際的對接。三是對外交流,提高意識突破。倡導對外輸送人才進行交流學習,組織骨干人員赴外部標桿企業、兄弟企業進行交流學習,打通人才通道。
文章分析了企業在管理方面存在的薄弱環節,闡述了精益管理在降低資源損耗、提高生產效益、提升團隊整體工作效率、促進企業良性發展方面的重大意義,并提出了通過提升“一體化”精益策劃力、加強精益領導力、精益執行力、精益改善力四個方面以實施精益管理提升企業生產效率的對策,對于傳統制造企業提升自我管理水平、加強自我能力建設、應對市場競爭不無裨益。精益管理的推進,勢必促進企業管理走向平臺化、數字化,促進管理體系更加進步和完善。
[1]王軍.實施人力資源精益化管理推進企業勞動生產率持續提高[J].河北企業,2012(07):69-71.
[2]時超.制造業企業實施精益管理模式探討[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版)經濟管理,2017(34):1.
[3]蘇坡.論如何通過精益生產管理來提高生產效率[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6(05):7-8.
[4]蘇坡.論如何通過精益生產管理來提高生產效率[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6(15):2-3.
[5]呂宜亮.推動精益生產管理提升企業生產效率[J].中外企業家,2017(03):98.
[6]姜勇俊.通過精益生產管理來提高生產效率的對策[J].中外企業家,2017(06):90.
[7]吳文韜.以精益生產管理助推企業生產效率的策略探微[J].中國科技投資,2018(24):225.
[8]何偉興,賴偉清.試論精益生產提高效率的策略[J].科學與財富,2017(04):26-27.
[9]吳波.淺談精益生產提高效率的策略[J].東方企業文化,2015(16):133-135.
[10]劉剛.新形勢下如何推動精益生產管理提升企業生產效率[J].經貿實踐,2019(05):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