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華 謝瑞林
摘 要:為營造更加濃郁的校園閱讀氛圍、打造更加浸潤的校園“美好閱讀”課程文化、提供更加便捷的校園讀書平臺,姜堰區第二實驗小學康華校區充分利用校園立體空間,在樓梯口、走廊拐角等“微部落”建設了多個“微型圖書館”“主題讀書吧”,彰顯“抬頭低頭皆閱讀”的全方位、全覆蓋的大閱讀環境。此外,學校多平臺建設閱讀分享展示欄,展示學生 “最優美的摘抄”“最逼真的仿寫”“最自然的引用”“最精美的圖文”“最合理的推測”“最豐富的想象”等“六最”假期閱讀成果,讓“美好閱讀”成為二實小康華校區獨特的風景。
[案例內容]
一、研究背景
偉大的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說:“天堂的樣子就是圖書館的樣子。”我們覺得,天堂里的人,就是手捧報紙和書本的人。如果把一所學校辦成一所“圖書館式”學校,那我們的孩子就生活在天堂里,他們每天走進如夢似幻的精神殿堂,翻開書頁等待油墨的香氣,靜謐地遨游浩瀚書海,萬千世界就在他們的手中。
如果讓孩子從小就養成閱讀的習慣,孩子就能成為幸福的人。因此,為兒童去創設豐富的閱讀環境那是一件無比重要的事情。然而,受于城市發展的制約,很多城區學校圖書館無法拓張,閱覽室無法擴展,讀書“硬環境”(平面空間)建設受到制約。
有鑒于此,我們校區在“軟環境”(立體空間)上下功夫,充分利用校園的每一個空間,如教學樓道走廊、樓梯間、餐廳、操場外墻等一切可利用的空余位置設立別致的讀書吧,根據不同學年段擺上不同的書籍,讓學生的閱讀觸手可及,時時被書香氣息所包圍、熏陶,借助環境育人的力量,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泡”在書中,讓閱覽室、校園書吧成為學生課間最喜歡去的地方。
二、主要措施
(一)拓展豐富閱讀空間,激發閱讀興趣
1.一張石凳,一段經典
“讀書如游山,觸目皆可悅。”學校走廊是孩子每天行走必經之地,我們在走廊兩側的石凳上,雕刻了《論語》《孟子》《中庸》等四書五經經典名句,讓學生“低頭”即見經典,隨時誦讀、積累,傳承弘揚我國傳統文化。
2.一棵大樹,一種形象
溫情的海子最富有人間溫情的詩句:“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我將告訴每一個人,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是的,世間萬物,自她有了名字,她們就如此地生動起來。因此,學校更換傳統的介紹樹木學名樹牌,讓學生觀察、測量樹木,給樹木取個溫暖的名字(這個名字盡可能來自于兒童文學的人物形象),寫上自己的心愿,親自為小樹掛上樹牌。“給每棵樹取個溫暖的名字”,每一棵樹就是一個動人的形象,一處活潑的風景,每一棵樹就是一本書,滿眼風景皆是書。
3.一塊草坪,一部童話
在書藉的天堂里,還有一個天堂之上的天堂,那就是童話的世界。童話是孩子最早接觸的書藉,是人類獻給孩子的愛的禮物。
我們學校破舊立新,將草坪外的圍墻、欄桿全部拆除,在草坪內建造各種童話故事形象,如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小王子等,讓孩子走進草坪,與“童話人物”握手對話,展開美好的幻想,用心去聽花開的聲音,看蜜蜂的舞蹈,與動物植物相親相愛。這些草坪就是為孩子的精神世界打底的書藉,也是通往經典閱讀的橋梁。
4.一處拐角,一座讀吧
隨著孩子們的閱讀需求不斷增加,學校因地制宜,利用每層樓梯拐角空間,將讀書場所擴大,開設主題讀書吧,如繪本主題讀書吧、兒童詩讀書吧、歷史故事讀書吧、童話故事讀書吧……書吧的墻上鑲嵌著“一輩子的繪本”“今天你讀書了嗎”“將來的你一定會感謝現在奮斗的你”的激勵性提示語,書架旁是各種造型的座椅,地面鋪設木地板。
拐角遇到書,書吧遇見你。課間十分鐘,康華的校園要比以往安靜得多,孩子們上完衛生間沒在操場逗留,也沒進教室,而是坐在了學校新開辟的樓梯口“拐角圖書吧”,靜靜地拿起圖書閱讀……陸陸續續地,越來越多的同學加入了閱讀的行列。
“拐角讀書吧”的建立,同學們課余時間沉浸書海,體驗到與書相伴的快樂,書香溢滿了整個校園。同時,對培養學生愛護圖書,養成自覺借閱和歸還圖書的習慣發揮了積極作用。讓每一個孩子沐浴在書香的陽光中,是康華塑造的“閱讀·生命”教育品牌。
(二)提升綜合閱讀能力,展現共讀成果
每一學期,康華校區都會為各個年級推薦一本好書,大家共讀共寫,通過“六個最”來展示自己的閱讀成果。所謂“六個最”就是:“最優美的摘抄”“最合理的預測”“最豐富的想象”“ 最逼真的仿寫”“最自然的引用”“最精美的圖文”。這“六個最”分別從積累、理解、運用、思維、審美等維度帶領同學們將閱讀走向深入。
此外,學校積極推進“整本書閱讀”課程,把一本本童書開發成“一本書的微課程”,編寫《一本書的微課程指導手冊》,讓老師和同學們在閱讀整本書時,有本可依,有章可偱。閱讀手冊主要包括兩大版塊若干欄目:(一)基本內容。主要有“作家簡介”“親近作品”“讀者心聲”等欄目,讓同學們對作者和作品有個基本的了解;(二)課程建議。這一部分是整本書《課程指導手冊》的主體,是老師們根據我們的年齡特點、書籍的體裁特點以及閱讀本身的規律編寫的課程化建議。
(三)推廣多元閱讀使者,分享閱讀之美
“耕讀傳家 詩書濟世”歷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讀書是一種精神追求,一種生活習慣,新時代的時尚。在都市喧囂中,人人都需要一份獨處,享受自己與心靈對話的那份靜謐,一杯香茗、一抹陽光、一本好書,安靜而悠然的品讀,沉浸其中。
為激勵師生讀書熱情,帶動家校共讀,倡導全民閱讀,學校提出了最美領讀者、最美導讀者、最美悅讀者、最美共讀者、最美伴讀者等爭創活動。
在校園的書香長廊,每月一評的讀書明星、系列美好閱讀者引領著師生、家長追求者另一種時尚,激發著更高的讀書熱情。
三、創新成效
二實小康華校區拓展閱讀空間,建設微書館以來,課間的校園變得更安靜,師生更增添幾分儒雅之氣。近年來,學校接待省內外教育考察團50余次,兩次承辦新教育全國開放周活動,鍛鑄了學校閱讀教育品牌。在省市級各項讀書主題的作文競賽、演講評比中,康華師生更是大放異彩,成績斐然。
美國吉姆·崔利斯說:“如果您身為一校之長,能給予孩子的除了良師、書籍與教室之外,還有什么比創造出愛讀書的校園環境更讓人倍感自豪的?”學校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學習知識、獲得方法、養成人格無一不受學校環境的影響。我們校區構建了以彰顯“美好閱讀”課程文化為特色的學校特色品牌,拓展閱讀空間、展示共讀成果、分享閱讀之美,用閱讀環境營造推動閱讀文化發展,播下閱讀的種子,點燃學生悅讀熱情,為學生的終生發展植入悅讀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