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通玉
摘 要:當前農村幼兒教育是農村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培養農村幼兒學習生活習慣的關鍵時期。因此全面地認識到農村幼兒教學存在的問題,發現與拓展解決這些教學困境的方法是當務之急,進而豐富農村幼兒教學內容,激發農村幼兒教學活力,保障農村幼兒教育可以有效、有序進行,提升農村教育的整體質量,促使農村幼兒可以更好地適應以后的學習環境。
關鍵詞:農村幼兒教育;教學現狀;教學方法;教學質量
農村幼兒教育是我國幼兒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農村幼兒教育的發展,就無從談及我國幼兒教育的發展及整體水平的提升。但是當前農村幼兒教育中存在較為嚴重的問題,制約了幼兒教育工作的發展,本文對當前較為突出的問題進行分析。
農村幼兒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農村幼兒教育師資力量薄弱;要想提升農村幼兒教育的水平,必須確保幼兒園具有專業化的幼師團隊以及現代化的辦學硬件條件,但是從當前的情況來看,農村幼兒園整體師資力量較為薄弱,嚴重限制其發展。一般情況下,農村幼兒園的教師資源明顯不足。鄉鎮機關幼兒園一般配備一個班兩個老師,既管保教也管保育,但是農村幼兒園基本上是一個班一個老師。農村幼兒園不僅教師少,專業化的教師更少,或者是小學老師,因為其所學的師范教育和所處的工作環境,使得其在教授幼兒的過程中難免偏小學化,這違背了幼兒發展特點以及智力發展特點,不利于教學工作的開展。農村幼兒園中找的代課老師,大多數都是初中畢業,這些教師缺乏幼兒專業知識和技能水平,不能以科學的方式教育幼兒,也不會有效組織課外游戲,缺乏合理的方式處理幼兒之間的矛盾,這也會制約幼兒健康發展。
二、農村幼兒教學教具資源少;農村幼兒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后,學校大部分的教學器具以及教學資源陳舊。一方面是幼兒難以接受到更加現代化、多樣化的幼兒教學資源;另一方面是幼師對新的教學方法、教學資源的管理控制能力弱,影響了現代化的教學資源利用效率,同時不健康的教學器具更容易滲透到農村幼兒教學環境中,對幼兒產生嚴重的影響。
三、發揮傳統游戲價值。簡陋的教學設備與教學質量之間不成正比,農村幼兒園游戲設備的匱乏并不能成為游戲無法開展的理由。面對現實,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傳統游戲是解決問題的可行途徑。傳統游戲中的跳房子、大米袋、捉迷藏、丟手絹、丟沙包、拍卡片、彈彈珠等游戲是培養幼兒多元智能的極好途徑。幼兒也可以玩“過家家”等角色游戲,沒有逼真玩具就用別的替代物進行游戲。
為此我認為提高幼兒教育教學質量刻不容緩,可以從以下幾點出發。
一、強化農村幼兒素質教育理念,做好幼兒教育規劃與管理,為了做好農村幼兒教育教學工作,首先應該強化農村幼兒素質教育理念。一方面應該提高農村社會對幼兒教育的重視程度,提高家長對幼兒教育方面的投入,另一方面制定好農村幼兒教育教學計劃,將農村幼兒教育過程化、系統化、考核化,使得農村幼兒教學過程有規劃、有方向、有目標。
二、加強幼師教育教學能力培訓,優化幼師的教學綜合素質,加強對農村幼兒教師的教學培訓,優化幼師在幼兒教育過程中的組織與管理能力。不僅需要提高幼師對現代幼兒教育方法以及教育理念地掌握與拓展,還應該提升幼師對農村教學活動的設計與創新能力,提升幼師對幼兒教育情境的管理能力,此外還應該做好幼師的薪酬制度設計,進而激發幼師的教學積極性,同時也有利于引進一些新的教師資源。
三、只要我們積極利用農村的自然資源和自然環境,揚長避短,農村幼兒教育的現狀一定會有所改變。教師可以利用樹枝、布片、石頭、松果、稻草、木棍、竹筒等材料,讓幼兒與家長自制玩具,并充分發揮自制玩具的作用,使幼兒在制作和運用自制玩具的過程中發展想象力和動手能力,體驗創造的快樂。
農村幼兒教育是農村系統教育的起始階段,也是培養幼兒學習習慣與認知能力的關鍵節點,因此一方面應該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制定幼兒教育教學目標、優化幼兒教育過程;另一方面積極利用農村的自然資源和自然環境,培養幼兒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好農村幼兒教學工作,提升農村幼兒教育的綜合質量。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學前教育為根本,發展農村地區的幼兒教育需要依靠我們當地的社會部門,教育部門和全體幼教工作者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以農村的開闊土地為課堂,以大自然為教育內容、教材,開展多種生動活潑的游戲和活動,做到學前化,幼教化,使農村幼兒教育事業邁上一個新臺階。
參考文獻
[1]鐘柳農《村幼兒教育現狀與對策分析》[J]未來英才,2016(16)270-270
[2]譚鳳《新時期農村幼兒教育現狀及發展對策分析》[J]中華少年科學家,2016(27)
[3]傅方一《農村幼兒教師隊伍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科教致富向導,2015(15)287-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