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麗 鄭曉華 沈 紅
高校后勤模式選擇與財務管理轉型研究
張慧麗 鄭曉華 沈 紅
[東南大學財務處,東南大學財務處,南京市中醫院]
為了更好適應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平衡好高校后勤獨立性與高校管理統一性和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之間的矛盾,本文在比較諸多管理模式并從中選擇主體乙方模式基礎上,提出后勤財務管理需要從核算型轉向管理型,構建高校后勤財務管理整體提升框架,并在預算管理、成本管理、財務分析報告以及內部控制四個方面給出優化建議,以實現業財融合,為促進高校后勤的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
高校后勤;模式選擇;財務管理
隨著高校規模的不斷擴大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高校及師生對后勤服務保障的需求越來越高,正確選擇高校后勤管理模式和提高其運行管理水平勢在必行。后勤財務管理作為其核心組成部分,在后勤日常運行中起著最重要支撐作用。理順后勤財務管理關系,創新財務管理機制,可以為高校后勤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同時,優化和完善后勤財務監管體系,加大高校后勤內部控制建設,可以為實現高校后勤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研究高校后勤模式選擇和與此匹配財務管理提升問題的積極意義在于,首先是探討高校后勤管理模式與選擇,將從后勤管理的體制、機制和思想認識三個方面來分析后勤管理困境和模式選擇,提出主體乙方模式為當前最佳后勤管理模式;在后勤模式確定基礎上,提出高校后勤財務管理必須轉型,從核算型向管理型轉變,并提出“一個轉型目標、二級核算形式和四主要內容”的財務管理轉型框架,有效提升財務管理水平。
目前高校后勤管理普遍存著服務質量與管理能力無法滿足實際需要、運營成本和財務負擔重、經營機制和激勵不足、人浮于事和機構臃腫等諸多問題。高校后勤管理模式與選擇、高校后勤管理的困境和問題,需要從后勤管理的體制、機制和思想認識三個方面來突破解決,目前,各類高校從這三個方面采用多種模式進行了摸索和實踐,形成了以下五種主流模式[1]:獨立法人模式、甲乙方協議模式、主體甲方模式、主體乙方模式、社會化服務模式。具體內涵、外延和特點可見表1所示。

表1 高校后勤主要管理模式比較
下面對表中四類后勤管理模式進行分析。
首先,獨立法人模式和甲乙方協議模式。這兩種模式是后勤社會化早期最常見模式。它們優勢是責權利明確、經營機制靈活和后勤公司或單位可以得到規模發展。但它們都有一個很大局限性,后勤公司或單位利益與學校后勤服務要求會沖突,不能深度滿足學校后勤要求。
其次,主體甲方模式。這種模式雖然可以深度滿足學校后勤要求,但局限性也很明顯,高校負擔較重、人員積極性難以調動,管理與機制欠缺使得服務質量難以保證。
再次,社會化服務模式。這種模式的優點是機制和體制問題解決得最為徹底,并且高??梢孕兜艉笄谌素斘锏闹Ц敦摀?,但經濟效益和服務效益的矛盾最為突出,難以適應日益提高高校后勤管理服務質量要求。
此外,上述四類后勤管理模式下財務管理也普遍存在會計人員素質不高、財會業務不精,學校層面財務很難深入管控基層單位,存在核算錯誤和跑冒滴漏等財務違紀現象以及預算管理和內部控制覆蓋廣度和深度不夠等問題。高校后勤財務已經成為高等學校財務管理最薄弱環節和地方。
總體上,主體乙方模式優點是解決了甲乙方之間的矛盾和層級管理,同時隨著學校管理水平和經營機制不斷提升,主體乙方后勤組織經濟機制和競爭能力能夠保證后期服務要求,較其他四種后勤管理模式利多弊少,適合較多學?,F有條件,是一種值得推廣的模式。這種模式選擇不僅有利于高校后勤管理的獨立性和高校統一管理的有效平衡,也有利于提升高校后勤財務管理水平。
若采用主體乙方后勤管理模式,至少有兩個有利方面:一是高校較緊密管理后勤部門,保障了高校財務的統一管理;同時通過委派管理人員,保證了后勤管理人員的素質和水平,提升了財務管理短板。另外也有利于實施信息化技術和業財融合管理,可以更好地實現后勤的精細化管理和控制。二是主體乙方管理模式也能保證后勤部門的獨立性和自主性,高校后勤作為高校的二級自主單位,這樣做有助于提高高校后勤的自主積極性。[2]
高校后勤財務管理要在高校財務的統一管理下,通過主體乙方后勤財務管理模式整體框架的構建,形成“一個轉型目標、二級核算形式和四主要內容”財務管理控制方式。其中,要以從財務核算型向財務管理型轉變為目標,以二級核算形式給與后勤自主權,以預算管理、成本管理、內部控制、報告體系為后勤財務管理的主要內容,并借助學校信息化管理統一、業務財務融合深入、新高校會計制度遵循、人員管理和業務培訓等形成一個的全新財務管理框架。二級核算作為激勵,四個主要內容要緊密結合,達到后勤財務管理的轉型目標。最終實現滿足后勤管理社會化改革的要求,滿足服務教學和科研的要求,滿足服務學生和老師的要求。高校后勤財務管理提升邏輯框架如圖1所示。

圖1 高校后勤財務管理轉型邏輯框架
后勤預算管理運用和深化,可以極大提升高校后勤管理和財務管理水平。首先,建立科學、合理的預算管理制度??茖W合理的制度是后勤經營管理的基礎性工作,是財務管理的重要參考依據,同時,通過預算的分解,可以明確各部門、各中心的職責和發展方向。其次,要提高全面預算的認識。后勤預算管理要從傳統的資金預算轉變為全面預算管理,不僅要做到全員參與,還要做到業務全面覆蓋。[3]高校后勤要根據后勤的特點和經營情況預測后勤集團的整體經營目標,然后層層分解為各部門、各中心的任務目標,要讓業務計劃和資金預算融合,達到業財融合。再次,預算在執行過程中要有剛性,避免隨意調整預算或者超預算執行,預算調整要嚴格履行審批程序。最后,制定有效的預算績效考核辦法,采取有效的激勵措施,提高績效評價的權威性和激勵約束作用。另外,要有預算制度反饋機制,從而將全面預算管理做成一種循環往復的良性循環體系。
成本構成分析是成本管理的關鍵,高校后勤人員用工和食材采購是重要的成本組成部分。其一,用工成本控制。首先,要合理控制用工規模。高校后勤應當梳理后勤勞務派遣人員的數量和崗位,并且要制定人員激勵機制,充分發揮人員工作積極性。其次,要合理結算用工成本。高校后勤用工成本可以根據服務類型的不同進行結算。高校后勤所提供的服務總體可以分為三類:第一種是提供公共保障、具有公益性質的服務,這些部門的用工成本按照高校同等支付;第二種是提供市場化服務、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這類人員的用工應基本參照市場價格進行結算;第三種是補貼型服務的,這類服務基本參照市場價格進行內部結算,對于提供補貼型服務的校內事業編制人員,因事業編制人員用工成本遠高于勞務派遣人員,所以需要高校進行人工費用補差,后勤部門年終按照人員考核績效進行再分配。其二,采購成本控制。首先,食材采購要質優。高校后勤管理部門對后勤食堂所需要的原材料應實行統一采購。其次,食材采購要價廉。高校應對食堂供應商進行公開招標,還要對采購供應商建立評價機制,定期組織評價和考核。
高校后勤要提高財務分析報告的指導作用,后勤管理者要充分了解經營狀況以便做出經營決策,而財務報告就是一個可以傳導會計信息的主要媒介,是可以概括反映一定時間內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重要工具。高校后勤的最終目標是要融入市場,后勤管理者就應該積極掌握經營狀況,分析經營效益,在保證服務的前提下,使有限的資源達到最高的效益。這就對財務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財務人員要從復雜、專業性強的綜合財務數據中,提煉出簡明、直觀、具體的數據,并對其進行成本分析、績效分析以及趨勢分析,以供后勤管理者決策使用。[4]
主體乙方模式下高校后勤的獨立性更強,要提高高校后勤對內部控制的重視程度。高校后勤要進一步完善內部控制舉措,具體包括三個方面。首先,建立一套系統科學的內部控制制度。高校后勤應結合自身實際情況,設計一套科學、合理的內部控制制度,從而促進后勤管理目標的實現,為后勤維護財務安全、降低成本、控制風險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4]其次,關鍵業務風險點內部控制構建。高校后勤管理關鍵業務包括工程修繕、零修工程以及食堂管理,對于一個普通規模的部級高校來說,這些業務每一項都涉及千萬級的金額,但卻缺少有效的內部控制,主要表現為后勤工程簽證變更比較隨意、零修工程缺少過程監督控制、食堂引進社會化服務后存在定價風險,高校后勤要規范工程變更簽證管理、加強零星修繕項目管理、控制食堂定價風險等。再次,建立高校后勤財務稽查制度。在稽查審核過程中,要有強硬的監督力度,不僅要對會計是否規范化、業務的合法性負責,還要對整個內容和操作過程負責,稽查審核不能停留在事后的稽核上,更要注重的是事中和事前的稽核,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
[1]方正泉. 高校校園服務發展的1.0-4.0階段概述[J]. 高校后勤研究, 2020(01):13-17.
[2]李德傳, 楊玉亭, 程松等. 構建高校后勤財務管理體系的對策實踐研究[J]. 高校后勤研究, 2021(09):19-21.
[3]于瑞杰, 劉麗, 孟海峰等. 高校后勤財務管理模式探討[J]. 會計之友, 2012(32):45-47.
[4]胡曉霞. 高校后勤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 財會通訊, 2011(32): 74-75.
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專題項目(項目編號:2020SJB1269)
(責任編輯:楊書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