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成波
(吉林建筑科技學院,吉林 長春 130114)
為了適應當下“互聯網+”時代發展,高校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學習的教學方式,為此,本文設計一種基于無線互聯的高校線上線下混合式學習支撐平臺。在平臺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以大學公共體育課程為例,從教材入手,考慮高校中各年級各層次學生的身體素質情況,并判斷教學是否具有系統性、創新性。設計人員研究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性,分析學生在興趣愛好之間的差異性重視程度,并根據地區的差異性等方面對平臺設計進行詳細規劃,完成適用于實際情況的線上線下混合式學習支撐平臺的設計。
平臺設置5G雙頻的路由器,通過R145網線與WFD-860 Pro相連接,設置的接口通過VGA線與顯示輸出設備相連[1]。在學習支撐平臺的硬件設備中,本文選擇的5G雙頻的路由器在無干擾條件下,覆蓋半徑至少能夠達到100 m,完全適配上課過程中教室的大小。
在硬件框架中,另一個重要的硬件為無線影音傳輸器。該設備在傳輸過程中,主要是利用5 GHz的無線數字互聯射頻技術,與TDMA網絡同步傳輸,因此不存在輻射,性能穩定。
根據教師和學生對大學體育網絡教學的認識和看法,本設計從教師的信息素養、網路課程的設置、網絡課程的評價體系等方面梳理存在的問題,為基于無線互聯的高效線上線下混合式提供實踐基礎[2]。
1.2.1 交互式混合學習平臺
為了滿足線上線下的混合式學習,選擇的Moodle資源活動能夠幫助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中節省時間[3]。在軟件功能實現的過程中,設計人員要對平臺的操作系統進行選擇安裝,根據實際的高校體育教學情況對平臺所擁有的服務層進行配置和搭配,并以Moodle作為平臺的基礎進行數據共享與遷移,根據實際課程設置情況在平臺上安裝第三方的軟件插件[4]。在平臺的運行結構中,設計人員利用Web服務器和數據庫服務器進行交互,并通過無線互聯網絡與學生之間的客戶終端進行交互[5]。
1.2.2 數字教育線上線下的結合
教師課前在基于無線互聯的高校線上線下混合式學習支撐平臺中發布學習資源,根據實際的大學公共體育課程教材,設計基礎知識為網絡課程內容,將體育運動課程視頻設計為在線互動模式;根據課程章節在平臺設立在線學習時間打卡機制,按照學生通過平臺瀏覽的時間和在線課程瀏覽完成度,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價。在線下的實踐課中,考核線上基礎知識掌握情況,結合體育教學視頻與學生進行實際互動交流,完成對教學視頻課程的回顧,實現數字教育線上線下相結合,完成無線互聯的高校線上線下混合式學習支撐平臺的設計。
為了驗證本文設計的基于無線互聯的高校線上線下混合式學習支撐平臺在數據資源共享方面具有優越的性能[6],需要對本文設計的平臺進行對比測試,在上述的實驗環境下,成功登陸平臺之后,利用不同用戶的智能移動終端對平臺中的資源共享數據進行統計,測試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平臺共享數據量對比
從上表中的數據可以看出,在上傳資源的數量超過30萬個的時候,傳統平臺的實際資源共享數量與實際上傳數量相比會出現一定比例的遺漏。本文設計的平臺在上傳資源的數量不超過300萬個的時候,也能實現全部的資源共享,這也驗證了本文設計的有效性。
本文針對傳統混合式學習支撐平臺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共享資源數據較少的缺點,設計了一種基于無線互聯的高校線上線下混合式學習支撐平臺。設計人員分別對硬件和軟件進行設計,實現對數字教育線上線下的結合。實驗證明,本文平臺在數據分享過程中具有優越性,在上傳資源數據在300萬個以下時,可達到100%資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