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桂芳
摘 要:如何促進不同層次的學生共同提高、共同進步,利用學習小組能夠轉化學困生。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如何轉化學困生成為困擾教師的一大難題。因此,小組合作幫扶轉化“學困生”的問題應該得到重視。鑒于此,課題組對此進行專題研究,力求從提高小組合作效率和小組合作轉化學困生方面尋求突破,并最終取得一定的成效。
關鍵詞:英語教學;小組合作;學困生轉化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倡任務型教學,即教師按照自己的教學理念并根據具體需要設計或選擇任務與活動,每一個任務就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在任務型教學中,學習者知道自己的具體目標和要求是什么,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任務的意義,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小組合作學習也是一種任務型教學,教師明確要求能讓學生更好地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更好地完成小組合作學習的任務。
一、小組合作幫扶學困生
“學困生”,是指小組合作學習中思維緩慢、不善交流、心不在焉、缺乏主張、對學習內容無法準確理解、成績相對落后的學生。
調查發現,97%的學困生希望得到他人的幫助,希望學習進步,得到教師和同伴的認可。絕大多數學困生都希望自己的英語能力、水平得到提高。心理學也表明,學習困難學生的自尊心甚至高過學習優秀的同學。由于種種原因造成學困生暫時落后于同學的局面,靠自身的能力又不能使問題得到解決。調查同樣發現,89%的優秀學生表示愿意幫助學困生,希望他們共同進步。這是教師做好轉化工作的重要基礎。在小組合作過程中,學困生能夠逐漸融入小組討論,而同組的小組長也非常關注學困生在小組合作中的參與表現。這樣的課堂中,學困生也找到自己的位置。在合作匯報中,結合問題的難易程度建議,引導學生采用適合各層面的方式進行匯報,從而對問題的理解更豐富和全面,彌補課堂上師生溝通的不足。通過交流互動,學生之間形成知識技能的探討交流和互補,進而達成共同進步的目的。
二、組建比較科學合理的學習小組
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在編排學習小組時,教師一般都會把不同層次的學生組成合作學習小組,讓學生相互幫助,互相促進,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探究中對探討內容理解得更透徹。
分組首先要結合學生的基礎知識、學習能力、性別、心理素質等各個方面進行綜合評定,然后按照“異質同組、同組異質”的原則進行分組,每個小組4—6人為宜。小組人數也要有充分的考慮,應該有一名優等生,兩名中等生,一名學困生,這樣既能保證小組內各個成員之間的差異性和互補性,也要注意使各小組實力大體均衡,以便于小組間競賽的公平性。
小組中的成員在一段時間內應該是相對穩定的,這有利于班級整體的穩定、有序化。但是在小組合作學習一段時間后,各小組的實力出現較大差異時,教師應根據測試成績、學生差異,及時進行人員調整,使各個小組達到平衡狀態,使小組合作最大限度地發揮幫扶學困生的作用。
三、小組合作的運作方式
每個小組要根據小組成員的實際情況確制定小組合作規則,形成組內合作、組間競爭的格局。最大限度地調動小組合作幫扶學困生的積極作用。而有效的激勵、激發小組合作幫扶學困生是重要保障。
在具體的管理中,每個學困生必須由其所在小組負責,小組成員分工合作,組長或組員可選擇自己較為擅長的內容以幫扶本組學困生。比如有的成員負責學困生詞匯,有的成員負責學困生閱讀理解,有的負責學困生口語,等等。一旦學困生在小組幫助下確實有了進步,教師就為學困生所在小組加分。否則,不但不能加分,甚至要扣除小組一定分數。這樣能增強幫扶效果。
在具體的操作中,教師可根據學困生的學困程度酌情賦分。原則上,學困程度越大、學習內容越難、越多,則賦予學困生及其幫扶者的分數越多,以此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保證學困生進步的前提下,若小組總體成績優勝,則該組各位組員均享受一定榮譽或獎勵。這樣使全組重視學困生的進步。
此外,教師要轉變觀念。要認識到學困生的成因各不相同。只要方法得當,學困生是可以轉化的,要相信小組成員是可靠的。教師還要科學合理組建學習小組,使得小組成員之間配合默契,提高學習效率。小組幫扶學困生的積極性是關鍵,應當運用及時、恰當、有效的激勵方法。在小組合作學習的實踐過程中,教師應使用具體的辦法具體落實,使小組合作學習真正發揮出應有的功能。教師必須教會學困生必要的學習策略、學習方法,讓他們對學習產生興趣,就能夠產生持久的動力。一旦學困生有了進步,教師要及時加以表揚獎勵,以達到強化的目的。
當然,合作學習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強調學生自主探究。這并不是不需要教師指導,更不是推卸教育學生的責任,教師要負擔起管理和調控的職責。教師應當深入到小組中,參與學生的學習,對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出現的共性問題及時加以啟發誘導。
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開發重視發掘學生學習小組在幫助學困生方面的巨大潛力。目前,筆者進行實驗研究的班級,學困生數量比照其他班級減至極低的水平,收到預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