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凱平 孫麗瑤 呂鐵英 于淑春 徐振軍 莫顯紅






摘 要:生命觀念是生物學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生命觀念在幫助學生正確看待周圍世界的生命,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生命觀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在充分了解生命觀念重要性的基礎上,對中學生的生命觀念意識進行調查研究,分析存在的問題,并利用教材中所蘊含的對生命觀念的教育因素,從多個角度歸納總結提升學生生命觀念的方法,以期為培養學生的生命觀念提供參考。
關鍵詞:生物;核心素養;生命觀念;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60X(2022)04-0100-03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進行,生物學核心素養已成為中學生物學教學的主流思想。生物學核心素養是指學生應具備的滿足自身發展需要和適應社會變化需要的品格和能力[1],而生命觀念正是生物學核心素養的標志和關鍵。生命觀念是對生活中所觀察到的生命現象進行思考、分析之后所形成的觀點和看法,包括了結構與功能觀、物質與能量觀、進化與適應觀、穩態與平衡觀等。正確的生命觀念對于分析解決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問題具有重要的作用[2]。初中階段,學生的生命觀念剛開始萌芽,他們對生命觀念的理解和領悟尚存在較多的錯誤和不足,需要教師給予正確的引導。而初中生物教材的內容正是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生命觀念的良好素材。為此,本研究在對學生生命觀念意識充分了解的基礎上,提出合理的建議,旨在培養學生正確的生命觀念,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1 中學生生命觀念現狀調查及分析
近年來,隨著升學壓力的增大,教師過于注重教授學科專業知識,而忽視了對學生生命觀念的教育,致使一部分學生生命觀念淡薄,缺乏對生命的正確認識,做出一系列違反學校和社會規范的事例[3]。
為了了解中學生生命觀念意識的現狀,以更好地提出解決措施,本研究結合課程標準中生命觀念的各方面要求制作了調查問卷,并對赤峰市某中學初二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
1.1 調查問卷回收情況
一班發放37份,回收35份;二班發放36份,回收35份。發放總問卷73,回收有效問卷70份,回收率為95.9%。
1.2 學生對“生命”的認識
由圖1可知,有50%的學生對“關愛生命”這個詞非常了解,有38.6%的學生只是大概了解,還有1.4%的學生表示不知道,這表明學生對生命的認識還存在很多不足,因此需要對學生進行生命觀念的教育,提高對生命的認知。由圖2可知,有52.9%的學生表示在生活中一直有感受到生命的神奇和偉大,同時有22.9%的學生表示經常感受到生命的神奇和偉大,僅有2.9%的學生表示未感受過生命的神奇和偉大,這表明我們生物課堂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事例來提高學生對生命的認知。
1.3 學生對核心素養的認識
由圖3可知,對“生物學核心素養”大概了解的學生有38.6%,但非常了解“生物學核心素養”的學生僅有22.9%,還有34.2%的學生對“生物學核心素養”略知一二,剩余4.3%的學生完全不知道什么是“生物學核心素養”。這表明學生通過生物課堂的學習,已經對生物學核心素養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對核心素養的具體內涵還缺少深度的認識,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幫助學生培養和提高生命觀念。
1.4 學生對生命觀念的了解程度
由圖4可知,對“生命觀念”非常了解的學生僅占28.6%,大部分學生都處在大概了解或略知一二的程度,還有少部分學生對“生命觀念”這個詞從未聽說過。這說明大部分學生對生命觀念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但還有少部分學生未了解過生命觀念,需要教師給予提高。
為了進一步了解學生對生命觀念了解的程度,本研究又從生命觀念的多個角度對學生進行了調查。
由圖5可知,學生對“結構與功能觀”的了解程度達到75.7%,在學生所舉的實例中,有“植物組織細胞細胞壁厚,具有保護作用”,“大腦能控制人體行為”等,大部分學生能感受到結構和功能之間存在聯系,但不能清晰地表述出來。
學生對“進化和適應觀”的了解程度達到62.9%,在學生的舉例中,有的學生給出了“仙人掌的刺適應環境”的例子,也有同學給出了“人的進化過程”,但大部分的同學都無法舉出實例。
學生對“穩態和平衡觀”的了解程度達到65.7%,在學生所舉的實例中,大部分學生都以“生態系統的穩態和自我調節能力”為例,有一部分學生無法舉出實例。
學生對“物質和能量觀”的了解程度達到71.4%,在所舉例子中主要以“食物網中能量的傳遞”“呼吸作用”“食物中的營養物質”為主,少部分學生無法舉出實例。
綜上,學生對生命觀念的平均了解程度達到68.9%,所舉的實例中,絕大部分都來自書本,說明教材對學生生命觀念的培養具有較好的作用,但學生所舉事例范圍比較局限,重復率較高。同時還有一部分學生所舉例子存在錯誤,混淆生命觀念,因此教師需要深度挖掘教材中關于生命觀念的教育因素,拓展學生關于生命觀念的知識視野,更正學生錯誤概念。
1.5 學生對自己現有生命觀念的滿意程度
由圖6可知,對自己現有生命觀念滿意的學生比例占34.3%,其余41.4%的學生對自己現有的生命觀念僅一般程度的滿意,還有24.3%的學生對自己現有的生命觀念感到不滿意,這說明學生具有提升自身生命觀念的意向。因此,教師必須重視對學生生命觀念的培養,以滿足學生發展的需要。同時,學生對生命觀念培養的方式提出了很多建議。大部分學生都希望教師能增加生物教學中實踐活動的機會,在實際操作中提升生命觀念,還有學生提出要根據學生的需要和性格來幫助學生培養生命觀念,同時小部分學生建議生命觀念的培養要適度、合理。因此教師必須增加實驗、實踐課程,采用靈活多樣的方式培養學生的生命觀念。
2 生命觀念培養的意義
2.1 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
初中生思維尚不成熟,明辨是非能力差,自我控制能力弱,容易受學習、家庭、朋友等多種因素的干擾而出現極端情緒,進而產生一系列極端行為,危害自身及社會。而生命觀念包含多方面的含義,它既可以豐富學生的人文情感,也可以發展學生的思想觀念,幫助學生從多個角度看待問題,發現事物之間的本質,理性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并且更加從容冷靜地應對今后生活中的突發事件。
2.2 幫助學生認識生命本質
大自然是由動物、植物、微生物等各類生物所組成的。近年來,人類濫砍濫伐、過度捕食動物等行為對大自然造成了極大的破壞。通過對學生生命觀念的培養,使學生認識到每一個生命都是有價值的,每個生命都有生存的權利,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愛護自然環境。
2.3 提高生物課程質量
生物學是一門以大自然為基礎構建而成的學科,其知識繁多、復雜,但又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教師在講授生物課程時,若單一講授課本知識,不但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易使學生產生厭惡情緒,導致課堂效率降低。但是,當教師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生命觀念時,會采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和手段,通過多種途徑潛移默化地向學生滲透生命觀念,不僅可以豐富課堂內容,而且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大大提高了課堂授課質量。
3 初中生生命觀念培養舉措
3.1 聯系生活實際,感受生命觀念
初中生物知識與學生的生活聯系比較緊密,很多都是學生在生活中已經經歷或者正在經歷的事物。因此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從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系的事例出發進行教學[4],這樣不僅可以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還能讓學生更生動地感受到實際生活中所蘊含的生命知識,在掌握學科知識的同時,又能產生對生命探究的欲望,進而幫助他們深入地感受生命觀念。
3.2 通過直觀教學,培養生命觀念
盡管初中生物知識大部分都是貼近生活的,但仍有部分內容比較抽象,學生在生活中是無法接觸到的,這時候單純枯燥的講解可能吸引不了學生的興趣,也就無法有效地進行生命觀念教育。近年來,直觀教學開始被廣泛地應用到生物課堂中,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模擬出某些生命發展的過程或者播放某些學生比較陌生的生命現象視頻,引發學生對生命的觸動,同時,教師也可以在課堂展示各種實物、模型等,讓學生感受到生命的神奇和偉大,從而學會尊重生命,形成正確的生命觀念。
3.3 增加實驗探究,感悟生命過程
我國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對兒童教育提出“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的建議,實驗證明,親身實踐比單純地從書本閱讀、理解知識更加印象深刻。生物學本身就是一門實驗類學科,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生物學的學科特點,增加學生實驗探究活動次數,提高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的能力,這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培養探究精神,鞏固學科知識,還能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生命的過程與本質,提高學生的生命觀念素養。
4 反思與總結
生物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已成為當今生物教學中的一大重要任務,而生命觀念是其第一要素。培養學生的生命觀念可以幫助學生科學地認識世界,使學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受益匪淺。而生命觀念是無法通過單純的理論知識、概念直接培養的,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必須從多個角度考慮,選擇適合學生思維特點的方法,以教材為基礎,以初中生物學知識結構為框架,充分挖掘教材中與生命觀念相關的知識,通過多種教育手段將生命觀念培養融入教育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在學習知識,掌握技能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正確的生命觀念,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
參考文獻:
〔1〕劉恩山.生命觀念是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的標志[J].生物學通報,2018,53(01):18-20.
〔2〕郭訓進.在初中生物教學中進行生命觀教育的策略探究[J].中國教師,2020,18(S1):163.
〔3〕肖文靜.基于生命觀念的初中生物學教學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D].煙臺:魯東大學,2019.
〔4〕馬廣娟.核心素養導向下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研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1,9(30):113-114.
收稿日期:2022-01-19
通訊作者:莫顯紅(1983-),女,內蒙古赤峰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家畜動物繁育與胚胎生物工程。
基金項目:內蒙古自治區高等學校科學研究項目(NJZY22130);赤峰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202010138017);赤峰學院服務赤峰市經濟社會發展應用項目(cfxyfc201847);赤峰學院一流學科建設項目(CFXYYLXKB2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