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炳娟 寇敏明 王順 李媛媛
【摘要】目的:探討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給予預見性護理對透析器凝血發生率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方法:選取 2020年7月至2021年8月本院收治的共計70例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隨機摸球法分成兩組,分別為 A 組(n =35)與B組(n =35),B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A組給予預見性護理干預。比較兩組透析器凝血發生率、營養指標、生活質量、護理滿意度。結果:與 B 組比較, A 組透析器凝血發生率明顯更低(P<0.05);兩組干預后總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轉鐵蛋白水平均有明顯提高(P<0.05),與 B 組比較, A 組水平明顯更高(P<0.05);兩組干預后健康狀況調查簡表評分均有明顯提高(P<0.05),與 B 組比較, A 組評分明顯更高(P<0.05);與 B 組比較, A 組護理總滿意率明顯更高(P<0.05)。結論: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給予預見性護理干預效果較好,能夠減少透析器凝血的發生,改善患者營養指標和生活質量,對護理滿意度有顯著提升作用。
【關鍵詞】預見性護理;維持性血液透析;透析器凝血;營養指標;生活質量;護理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47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22)05-0107-03
維持性血液透析是采用腹膜透析、血液透析等方式進行治療的方法,可利用彌散、超濾、對流原理,將患者血液內的毒素、代謝廢物、多余水分清除,以此調節機體水電解質狀況,糾正酸堿失衡,延長患者生命[1]。該種方法治療周期長且并發癥較多,患者在透析過程中可能出現凝血現象,不僅浪費醫療資源,還會對治療效果產生不利影響[2]。科學合理的干預措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預防凝血等不良事件的發生,但常規護理缺乏預見性,導致其干預效果不理想。預見性護理具有較好的前瞻性,能夠結合護理人員臨床經驗,對可能出現的不良事件、并發癥進行預測,并及時采取相應干預措施,消除潛在風險[3]。本研究通過對70例患者進行研究,旨在探討其對透析器凝血發生率、營養指標、生活質量及滿意度的影響,結果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選取2020年7月至2021年8月本院收治的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共計70例,按照隨機摸球法分成A 組(35例)與B組(35例), A組男性、女性分別為19例、16例,年齡28~73(61.32±5.68)歲,血液透析時間6~52(23.14±5.97)個月,原發疾病:慢性腎小球腎炎15例、糖尿病腎病12例、高血壓腎病8例,受教育程度:小學及以下學歷5例、初中學歷9例、高中或中專學歷 13例,大專及以上學歷8例; B組男性、女性分別為17 例、18例,年齡25~76(61.38±5.62)歲,血液透析時間 8~50(23.19±5.96)個月,原發疾病:慢性腎小球腎炎 14例、糖尿病腎病11例、高血壓腎病10例,受教育程度:小學及以下學歷6例、初中學歷10例、高中或中專學歷11例,大專及以上學歷8例。將上述基線資料錄入統計學軟件,兩組患者比較差異不明顯(P>0.05),可以進行臨床試驗。
納入標準:(1)均接受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2)透析時間≥3個月;(3)臨床資料完整無缺失;(4)生命體征穩定;(5)患者均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1)合并凝血功能障礙、感染性疾病、嚴重并發癥者;(2)合并重要臟器功能衰竭者;(3)合并惡性腫瘤者;(4)合并營養不良、休克、貧血者;(5)合并精神疾病、視聽功能障礙者。
1.2方法
兩組均采用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每周透析2~3次。
B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叮囑患者定期接受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適當運動、健康飲食,開展口頭健康宣教,密切觀察并發癥發生情況,及時采取相應措施并上報。
A組給予預見性護理干預,具體如下。(1)成立小組:成立由護士長擔任組長、資歷豐富的責任護士組成的預見性護理小組;對組員開展專業技能培訓,講解預見性護理的概念、優勢、注意事項;小組成員整理歸納既往護理經驗,對相關文獻進行查閱,再結合患者實際資料,制定個體化預見性護理方案。(2)風險評估:對患者營養狀況、心理、生活習慣等進行綜合性評估,發掘潛在風險,記錄并商討預防措施。(3)飲食護理:根據患者營養狀況和飲食偏好,制定健康飲食計劃,減少高鈉、高鉀、高脂食物的攝取,適當補充高蛋白食物(牛奶、瘦肉等),但豆制品對腎臟負擔較大,要避免過多攝入,嚴格控制患者飲水量,精確計算能量供給。(4)抗凝血護理:加強巡視力度,檢查導管是否通暢,關注患者凝血情況并監測其血紅蛋白水平,合理使用抗凝藥、促紅細胞生成素。(5)抗感染護理:保障血液透析室環境潔凈、消毒到位、通風良好;穿刺前對患者皮膚進行消毒,操作人員也對手部進行清洗和消毒,皮膚消毒范圍超過穿刺點周圍5 cm,嚴格執行無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加強對護理人員操作熟練度的培訓,盡量做到一次性穿刺成功,避免穿刺部位皮膚損傷。(6)血壓護理:幫助患者調整正確的透析姿勢,避免體位不當引起血壓下降;對患者血壓變化進行密切觀察和監測,若出現低血壓,適當減緩血流量、暫停超濾,使患者取平臥位并適當抬高下肢,靜脈輸注100~200 mL生理鹽水;若輸注生理鹽水后仍無法緩解低血壓,則立即停止血液透析,給予相應治療措施。(7)心理干預:對患者出現的恐懼、焦慮等心理狀況進行觀察,預測可能出現的負性情緒并及時進行疏導,加強與患者間的交流,及時溝通,以提升患者治療信心。
1.3觀察指標
(1)透析器凝血發生率:比較兩組透析器凝血的發生情況,無明顯凝血判定為0級,透析器面積的1/3可見殘留血液判定為1級,透析器面積的1/2可見殘留血液判定為2級,透析器完全被殘留血液堵塞判定為3級,透析器凝血發生率=(1級+2級+3級)/總例數×100%。(2)營養指標: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總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轉鐵蛋白(TRF)水平。(3)生活質量:采用健康狀況調查簡表(SF-36)評估,該量表共8個維度、36個問題,每個維度均為百分制,得分與生活質量呈正比。(4)護理滿意度:采用本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量表(Cronbach's α=0.862)對患者滿意度進行評估,總分100分,評估等級包括非常滿意(90~100分)、滿意(80~89分)、不滿意(0~80分),總滿意率=非常滿意率+滿意率。
1.4統計學方法
數據錄入 SPSS 25.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表示為[ n(%)],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表示為(±s),采用 t檢驗。以 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透析器凝血發生率比較
與B組(40.00%)比較, A 組(17.14%)有著更低的透析器凝血發生率(P<0.05),見表1。
2.2兩組營養指標比較
在 TP、Alb、PA、TRF水平上,兩組干預前比較差異不明顯(P>0.05),干預后較干預前有著更高的水平(P<0.05),且與 B組比較, A組有著更高的水平(P<0.05),見表2。
2.3兩組生活質量比較
在SF-36評分上,兩組干預前比較差異不明顯(P>0.05),干預后較干預前有著更高的評分(P<0.05),且與B組比較, A組有著更高的評分(P<0.05),見表3。
2.4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與B組(74.29%)比較, A 組(94.29%)有著更高的護理總滿意率(P<0.05),見表4。
3 討論
維持性血液透析是通過人工透析機凈化患者血液,清除其中積蓄的代謝廢物和毒物、多余水分,是一種腎臟替代療法[4]。該治療方式周期長,每周需進行2~3次,且其并發癥較多,可能引起心血管疾病、低血壓、失衡綜合征等急慢性并發癥,嚴重時可導致患者死亡[5]。優質的護理干預工作能夠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減輕患者身心負擔,增強維持性血液透析的療效。
常規護理干預缺乏預見性,僅能夠處理已發生的并發癥和不良事件,難以有效規避潛在風險,導致其干預效果不理想。預見性護理干預可對風險源進行預測,提前采取相應干預對策,預防各種不良事件及意外的發生,提升整體護理質量[6]。預見性護理小組的成立能夠增強護理工作規范性、全面性,通過整合護理人員既往經驗和患者詳細資料,達成預測風險、商討對策的目的,對組員進行培訓,能夠提升其專業素養,進一步提升護理工作質量[7-8]。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飲食狀況不佳,存在營養不良風險,且飲食習慣不當易影響透析效果,飲食護理能夠幫助患者調整飲食結構,使其獲取充足的營養,糾正不良飲食習慣,預防營養不良、浮腫等并發癥的發生[9-10]。抗凝藥劑量不當、血管通路不良等因素均可導致凝血,密切關注患者凝血狀況,能夠及時發現凝血風險,并通過調節抗凝藥劑量等方式來消除風險[11]。維持性血液透析屬于侵入性治療,若消毒滅菌工作不到位,易造成穿刺部位感染,抗感染護理能夠有效避免此類情況。血壓護理可有效規避低血壓風險,保護患者安全。心理護理能夠避免負性情緒影響其治療積極性,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12]。
從本研究結果可知,在透析器凝血發生率上, A 組與B組比較,前者明顯更低,究其原因是由于預見性護理注重對導管通暢和患者凝血狀況的檢查,能夠及時發現凝血風險,并通過調整抗凝藥劑量來降低透析器凝血發生率。 TP、Alb、PA、TRF均為反映機體營養狀態的重要指標,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多存在蛋白質合成障礙,且體內的氨基酸可從透析液中丟失,易引起營養不良,營養指標水平下降。本研究中,在TP、 Alb、PA、TRF水平上, A組與B組比較,前者明顯更高,究其原因是由于上述干預方式可為患者制定科學合理的飲食計劃,在改變不良飲食習慣的同時保障其營養供給,從而改善營養狀態。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SF-36評分上, A組與B 組比較,前者明顯更高,究其原因是由于上述干預方式能夠盡早消除潛在風險,降低感染、低血壓、失衡綜合征等并發癥的發生率,對患者的生命體征及機體狀況進行密切監測與觀察,積極采取針對性的干預對策,通過轉移注意力或鎮痛措施患者疼痛;通過詳細講述疾病的相關知識及血液透析的流程及注意事項,使患者了解疾病及治療方法,積極配合治療,進一步提升其生活質量。此外,在護理總滿意率上, A 組與B組比較,前者明顯更高,究其原因是由于上述干預方式能夠改善患者心理狀況,給予其充分的關懷和疏導,建立和諧友好的護患關系,而且能夠對各種不良事件的發生率起到降低作用,最終提升患者護理滿意率。
綜上所述,將預見性護理干預應用于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對透析器凝血發生率有顯著降低作用,對營養指標的改善、護理滿意度及生活質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應用價值較高。
參考文獻
[1] 許周 . 預見性護理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內瘺失功的效果評價 [J]. 醫學食療與健康,2021,19(13):122-123.
[2] 陳霞 . 對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對預防其喪失動靜脈內瘺功能的效果分析 [J]. 當代醫藥論叢,2018,16(9):239-241.
[3] 張燕 . 預見性護理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導管相關血流感染的預防作用觀察 [J]. 國際護理學雜志,2018,37(17):2427-2429.
[4] 王慶 . 對接受維持性血液透析的老年糖尿病腎病患者進行預見性護理的效果探討 [J]. 當代醫藥論叢,2019,17(23):243-244.
[5] 段春蘭,楊錦榮,李若蘭 . 預見性護理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內瘺失功的效果觀察 [J]. 中國社區醫師,2020,36(3):150-151.
[6] 李煥,許洋 . 預見性護理在接受維持性血液透析的老年糖尿病腎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J]. 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21,6(18):144-146.
[7] 吳瓊 . 預見性護理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發癥及營養狀態指標的影響研究 [J]. 中國社區醫師,2021,37(18):173-174.
[8] 朱燕燕 . 預見性護理應用于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效果分析 [J]. 醫學食療與健康,2021,19(16):130-130,133.
[9] 鹿慧慧,曹青,李玉梅 . 管路結合預見性護理對糖尿病腎病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效果及并發癥的影響 [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21,37(15):1146-1151.
[10] 梁穎,付群英,張毅 . 預見性護理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發癥及營養狀態指標的影響研究 [J]. 檢驗醫學與臨床,2020,17(21):3203-3205.
[11] 楊瓊,馮瑾 . 預見性護理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內瘺并發癥發生率的影響 [J]. 中國藥物與臨床,2020,20(19):3306-3308.
[12] 董嚴,孟利 . 血液透析中預見性護理的應用及透析器與管路凝血的原因探討 [J]. 中國醫學創新,2020,17(36):89-92.
(收稿日期:2021-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