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賢軍


關鍵詞:院前限制性液體復蘇;失血性休克;預后
【中圖分類號】 ?R441.9【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12--01
失血性休克在現代臨床較為常見,是指以血容量迅速丟失為特點的急診危重癥疾病,導致失血性休克的因素眾多,常見的有交通事故、高處墜落造成的開放性損傷出血以及消化道出血、宮外孕破裂出血等[1]。院前急救是救治失血性休克的黃金時段,通過及時液體復蘇是幫助患者恢復血壓、改善癥狀的關鍵所在[2]。傳統液體復蘇具有大量、快速的特點,目前,有研究認為這種大量液體輸入對于早期失血性休克患者是不利的,有可能加重出血甚至導致患者死亡。對此,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者建議使用限制性液體復蘇,液體復蘇量以使患者平均動脈壓到達較低范圍為限度,而不是傳統液體復蘇中以血壓恢復正常為限度,同時適當減輕液體輸注速度,以更好的保障患者安全、改善預后[3]。本次研究中,我們在對部分失血性休克患者采取院前限制性液體復蘇后,取得了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共納入患者130例,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觀察組65例,男35例,女30例;年齡18-69歲,平均(36.86±2.39)歲;消化道出血36例;開放性損傷出血11例;宮外孕破裂出血10例;胸腹腔閉合性損傷9例。對照組65例,男37例,女28例;年齡18-70歲,平均(35.16±2.41)歲;消化道出血34例;開放性損傷出血13例;宮外孕破裂出血9例;胸腹腔閉合性損傷 8例。兩組患者各項基線資料的比較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兩組液體復蘇前準備工作一致,即:到達現場后,立即進行生命體征監測,判斷患者出血情況,建立靜脈通道,面罩吸氧,備好液體等。
對照組:常規液體復蘇治療。將乳酸林格液和羥乙基淀粉(130/0.4)按3:1的比例混合,快速大量輸注補液至患者恢復有效血容量,輸注期間使患者平均動脈壓維持在60~80mmHg之間。
觀察組:限制性液體復蘇治療。輸注液與對照組一致,輸注時嚴格控制輸注速度、輸注量,整個過程確保患者平均動脈壓維持在40-50mmHg之間。
1.3觀察指標
統計兩組患者各自的復蘇時間、液體輸注量、平均動脈壓,計算指標平均值,以此評價患者復蘇效果。
復蘇后,統計兩組患者各自的凝血酶原時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同時,觀察計算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及病死率,并發癥包括急性腎衰竭、呼吸窘迫、全身炎癥等。
1.4統計學分析
以常用計數技術資料及其他常用計量技術資料的兩種表示方式對各類型的統計資料分別進行線性表示,通過軟件spss18.0對各項資料展開卡方檢驗或線性檢驗,若均為P<0.05,證明各類統計學的研究意義顯著。
2結果
2.1兩組患者復蘇效果比較
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復蘇時間更短、液體輸注量更少、平均動脈壓更低。數據見表1 。
2.2兩組患者復蘇后情況比較
復蘇后,觀察組凝血酶原時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均顯著長于對照組(P<0.05);同時,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及病死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數據如表2、3所示。
3討論
早期研究認為,對于失血性休克,及早建立靜脈通道、快速大量補液,以此幫助患者恢復血流灌注、保證器官組織有效循環血量是搶救的關鍵所在[4]。但隨著研究的深入,越來越多的實踐結果證實,早期大量液體復蘇不僅有增加患者酸中毒、血栓的發生風險;同時,可能導致血壓迅速升高,加重出血情況,增加患者并發癥率及病死率[5]。
基于傳統液體復蘇的不足,限制性液體復蘇理念應運而生,其強調早期液體復蘇時,應當嚴格控制液體輸注速度,確保患者血壓能夠始終處于較低水平,在徹底止血后,再進行大劑量液體輸注。
本次研究證實了限制性液體復蘇在失血性休克患者院前搶救中的積極價值。研究數據顯示,觀察組復蘇時間、液體輸注量、平均動脈壓均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限制性液體復蘇有利于縮短患者休克時間、預防平均動脈壓過高,保證復蘇質量。同時,觀察組凝血酶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較對照組更短(P<0.05);并發癥發生率、病死率較對照組更低(P<0.05)。提示,限制性液體復蘇對患者內環境的影響較小,并可抑制炎性遞質,達到提高搶救成功率、改善預后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朱明展. 限制性液體復蘇在院前急救老年重癥創傷性失血性休克病人中的應用[J]. 醫學食療與健康,2019(4):55-56.
[2] 侯建軍. 限制性液體復蘇在急診骨盆骨折伴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 中國當代醫藥,2021,28(11):106-108.
[3] 陳東方,陳慶永,陳陽龍,等. 限制性液體復蘇聯合體溫管理在腹部嚴重創傷伴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 中華災害救援醫學,2020,8(1):52-54.
[4] 劉萬里. 限制性液體復蘇在急診搶救骨盆骨折并失血性休克的臨床觀察[J]. 現代診斷與治療,2019,30(14):2462-2463.
[5] 鞏璇,姜穎,馬駿麒,等. 限制性液體復蘇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致失血性休克中的臨床應用[J]. 醫藥前沿,2019,9(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