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建

關鍵詞:高血壓腦出血;經外側裂島葉入路;小骨窗;血腫清除術;社會功能
【中圖分類號】 ?R544.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12--01
高血壓并發癥是高血壓腦出血,男性人群中50-70歲容易發生此病,可見患者發生嘔吐、惡心、劇烈頭痛等癥狀[1],升高顱內壓,擴大血腫,會導致患者形成腦疝,對患者生命安全產生嚴重威脅。筆者選擇50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研究采用從外側裂島葉入路小骨窗手術的療效。
1 資料和方法
1.1資料
從我院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隨機選擇50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以抽簽法分組,實驗組患者25例,男女比15:10,年齡45-72(58.5±2.5)歲,25例患者納入對照組中,男性例數14例,女性例數11例,年齡44-71(58.4±2.4)歲。對比以上基礎資料,P>0.05。
1.2方法
采用大骨瓣開顱血腫清除術的患者納入對照組,氣管插管,為患者實施全麻處理,仰臥消毒鋪巾,依據患者CT掃描結果,入路位置在距離患者血腫最近的皮質層,注意避開功能區操作。為患者實施顳瓣開顱處理,對患者大腦皮質進行穿刺,對血腫位置進行確定。顳中回切開皮質,對患者血腫進行有效清除,為患者實施減張縫合硬腦膜,給予患者實施去骨瓣減壓處理。術后給予患者實施止血劑治療、降壓處理、脫水劑治療等。
采用小骨窗經外側裂島葉入路血腫清除術的患者納入實驗組,麻醉、體位如對照組,入路部位是翼點,將一個4-5cm切口做在額顳部,銑下骨瓣,骨窗大小在2.5cm×3.0cm,經外側裂島葉入路并完成相關操作,首先引流腦脊液,然后將外側裂以及蛛網膜鈍性分離,剝離側裂溝以暴露腦島,對其表面無血管區進行穿刺,對血腫腔所在位置進行確定。對患者腦島皮質進行電凝燒灼,將患者腦島切開,對血腫進行有效清除,沖洗血腫腔,電凝止血。沒有活動性出血之后,將引流管留置在創腔中,將止血紗布貼敷,對患者硬腦膜進行逐層縫合處理,然后關顱。術后處理同對照組。
1.3效果判定[2]
SF-36評分:測定數據中遵循SF-36評分標準。
ADL評分:測定數據中遵循ADL量表。
1.4統計學處理
SPSS25.0統計軟件提出,計數資料行χ2檢驗,計量資料行t檢驗,以%、[x±s]體現,P<0.05,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實驗組患者術后1d的血腫清除率明顯更高,實驗組患者術后3個月的SF-36評分均明顯更高,實驗組患者術后昏迷時間、手術時間均明顯更優,實驗組患者術后6個月ADL評分明顯更高,比較對照組患者,P<0.05。
對于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來說,病情嚴重,在劇烈升高血壓情況下,會導致患者發生不良后果,例如血管破裂,分析患者病情改變,密切相關出血部位、速度以及量等,治療患者過程中,應促進患者功能恢復,對患者出血損害進行有效下降。由于患者病情進展較快,尤其是患者長期血壓升高,應及時就醫。
由于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容易殘疾以及死亡,應給予患者實施有效治療,將有效、安全的手術方案選擇,十分重要。若給予患者實施大骨瓣開顱血腫清除術,可以對患者血腫進行有效清除,但是切口大,損傷腦組織程度嚴重,不利于患者恢復神經功能。
對于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來說,經由外側裂島葉實施手術入路以完成患者的小骨窗血腫清除術治療,可以取得較為理想的手術效果,臨床應用價值較高。在顯微鏡下開展手術,患者周圍血管可以清晰顯示,對側裂血管進行準確分離,避免對患者周圍血管以及神經造成損傷。另外,在顯微鏡下,對患者血腫進行清除,可以將患者大部分血腫進行有效清除,患者血腫殘留減少,在顯微鏡下,給予患者實施電凝止血處理,效率高,會減輕患者周圍腦組織損傷。
此次實驗得出:術后1d,實驗組患者血腫清除率95%以上占比明顯更高,在術后3個月的生活質量評分也明顯更高,縮短患者術后昏迷時間、手術時間,另外,患者術后6個月日常生活能力評分也明顯更高。
綜上,小骨窗治療中從外側裂島葉入路,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血腫清除率、生活質量、日常生活能力均高,術后昏迷以及手術時間縮短。
參考文獻:
[1] 趙峻波, 趙偉. 小骨窗經側裂島葉入路血腫清除術治療基底節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的短期隨訪研究[J]. 卒中與神經疾病, 2020, 27(1):5.
[2] 宋金濤. 小骨窗經側裂島葉入路血腫清除術治療基底節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療效分析[J]. 黑龍江醫學, 2021, 45(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