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愛蓮

關鍵詞:準確率;病毒性腦炎;診斷;腦電圖
【中圖分類號】 ?R373.3+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12--01
病毒性腦炎屬于感染性疾病一種,為神經系統異常疾病,以預后差、進展迅速、病情差異明顯、病死率高等為特征,該疾病的發生不受年齡限制,任何年齡群體均能病發[1]。以意識障礙、驚厥、頭痛、嘔吐、發熱等為常見臨床體現,少數患者還會伴有神經麻痹、肢體癱瘓、精神異常、言語功能異常、抑郁等現象[2]。腦電圖較常用于病毒性腦炎疾病的臨床檢查中,可以輔助醫師完成診斷工作。本次研究即是討論腦電圖檢查方案,在病毒性腦炎疾病臨床診斷工作中的效果及價值。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討論樣本:80例在本院實施診治的病毒性腦炎患者,病例選擇時間:2019年4月-2021年4月,包括48例男性患者和32例女性患者,年齡上限及下限是56歲和18歲,年齡均值即(31.65±2.46)歲;疾病類型:38例輕度異常、26例中度異常、16例重度異常。80例患者均采取頭顱MRI、腦電圖檢查,2種檢查方案間的患者基本資料不具備明顯差異,P值>0.05,可以實施比較研究。
1.2方法
頭顱MRI檢查:醫療儀器:超導MRI掃描儀,型號:MAGNETOM ESSENZA;品牌:西門子;磁共振成像系統:uMR588;通過快速自旋回波T1WI、自旋回波T1WI、彌散加權成像DWI及反轉恢復序列FLAIR進行檢查;快速自旋回波T1WI參數設置:TE參數:117ms;TR參數:3500ms;層厚參數:3.0mm;矩陣參數:320×256;層間距參數:0.6mm;FOV參數:180mm。自旋回波T1WI參數設置:TE參數9.0ms:;TR參數:220ms;層厚參數:.0mm;FOW參數:180mm;矩陣參數:20×228;層間距參數:0.6mm。彌散加權成像DWI參數設置:TE參數:94ms;TR參數:8500ms;層厚參數:3.0mm;矩陣參數:192×192;層間距參數:0.6mm;FOV參數:180mm。反轉恢復序列FLAIR參數設置:TE參數:96ms;TR參數:5200ms;層厚參數:3.0mm;FOV參數:180mm;層間距參數:層厚參數:0.6mm;矩陣參數:178×172。
腦電圖檢查:醫療儀器:16導式常規腦電圖機,檢查時,通過單極、雙極方式完成描記操作,每次25min至30min,檢查過程中,醫療人員需提醒患者完成換氣、睜眼及閉眼、閃光刺激等操作。《臨床腦電圖手冊》用于此次研究,具體用于評價病毒性腦炎的病情進展。輕度:慢波活動為中量低至中等波幅;中度:慢波增多幅度為中等量,約為25%以上,未超過50%,活動優勢良好,伴癇性放電癥狀,包括棘波綜合、發作性或者局限性棘慢波、尖波等;重度:主要高波幅的波率超過50%,基本頻率特征即慢波化高度,自發或誘發產程伴棘波、尖波及高波幅棘慢等癇樣放電現象,且存在爆發性或者平坦抑制活動,a、β波消失或才一側減少,兩側波形、波幅呈不對稱現象。
1.3觀察指標
(1)頭顱MRI及腦電圖檢出率比較,即記錄頭顱MRI、腦電圖檢出病毒性腦炎患者數量,檢出率=檢出例數/總例數×100%。
(2)頭顱MRI及腦電圖檢查病情準確率,即記錄頭顱MRI、腦電圖檢出輕、中、重度異常情況,準確率=檢出例數/總例數×100%。
1.4統計學分析
研究數據的統計與處理由SPSS20.0系統完成,由(x±s)對計量數據進行表述,t檢驗;由[(n)%]對計數數據進行表述,X2檢查;P值<0.05時,證明組間對比差異顯著,統計學意義存在。
2結果
2.1頭顱MRI及腦電圖檢出率比較
頭顱MRI方案檢出病毒性腦炎患者總計55例,檢出率為68.75%,與腦電圖相比,檢出率較高,差異顯著,P值<0.05。詳細情況如表1所示。
2.2頭顱MRI及腦電圖檢查病情準確率
頭顱MRI檢出重度異常、中度異常、輕度異常患者分別是10例、17例、28例,病情檢出準確率分別是62.50%、65.38%、73.68%,與腦電圖檢出準確率相比,差異突出,P值<0.05。詳情可見表2所示。
3討論
導致病毒性腦炎疾病發生的因素包括免疫力低下、機體感染病毒等,均為腦實質受到波及,以嗜睡、頭痛、嘔吐、疲倦、昏迷、抽搐等為常見癥狀[3]。疾病初期時,疾病癥狀并不嚴重,且不具備典型特點,很容易喪失最佳醫治時機。所以,臨床治療該疾病時,應以早診斷、早治療為原則,這對于保障患者生命、改善預后結局有重要作用。
腦電圖屬于生理檢查方案,具有較高的靈敏性,操作過程簡單,且不會對機體形成損傷,能夠將機體腦部活動狀況準確、客觀的顯示,具有經濟、無創、便捷等優勢[4]。機體病發病毒性腦炎之后,腦部組織會出現實質性損傷,進而影響腦神經功能,致使神經傳遞速率下降,病毒對腦部的侵襲,還會導致患者腦部活動、運作出現異常癥狀[5]。患者在病發初期時,波頻會出現變慢現象,與此同時,腦電波的波幅亦會下降,伴隨病情不斷發展,患者會產生顱內壓升高、腦神經壞死、腦部活動異常等癥狀,進而,導致患者出現意識障礙、精神障礙等變化,疾病緩解之后,腦電波亦會產生改變,直至恢復至正常狀態。由此可知,伴隨病毒性腦炎病情的發展與變化,腦電圖會伴隨病情的改變而出現變化[6]。腦電圖是針對患者腦電波變化情況進行檢查的方案,通過分析患者腦電波變化,結合臨床表現,及醫師臨床經驗,能夠予以患者準確診斷。
本次研究數據顯示,腦電圖檢出率、病情檢查準確性均較頭顱MRI檢查方案高,組間存在突出差異,P值<0.05。說明腦電圖檢查措施在臨床上的可行性較高,可以明確檢出病毒性腦炎患者的病情。分析原因能夠得知,腦電圖的檢查能夠準確、客觀、細致的將患者腦電波改變情況顯示在醫師面前,以輔助醫師了解患者病情嚴重程度[7]。
綜上所述,臨床醫師為病毒性腦炎患者實施治療之前,可以通過腦電圖方案檢測患者的病情進展,從而獲取準確數據,其在檢測患者腦電波變化方面有顯著優勢,得到的檢測數據準確率高。
參考文獻:
[1]廖紅梅,江志,楊賽,等. 69例兒童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體腦炎臨床、影像學、腦電圖分析[J]. 臨床兒科雜志,2020,38(3):166-169.
[2]王凌玲,王小姍,葛劍青,等.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體腦炎患者腦電圖分析[J]. 腦與神經疾病雜志,2020,28(12):752-756.
[3]馮卉,馬進,蔡金標. 小兒病毒性腦炎動態腦電圖改變與血清NSE水平相關性[J]. 分子診斷與治療雜志,2021,13(5):728-731.
[4]杜開先,劉夢穎,胡會會,等. 小兒病毒性腦炎繼發癲癇的EEG影像學及臨床分析[J].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20,23(3):241-245.
[5]靳梅,耿文錦,岳玲,等. 重癥腦炎患兒振幅整合腦電圖對腦功能預后的早期評價[J]. 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19,41(9):692-695.
[6]祝黎偉,臧玉萍,李敏菁,等. 腦電圖監測在小兒病毒性腦炎診斷及預后評估中的應用[J]. 臨床醫學工程,2020,27(2):139-140.
[7]包衛方,孫朋波,王慧玲. 動態腦電圖與常規腦電圖對病毒性腦炎的診斷價值比較[J]. 中國實用醫刊,2019,46(21):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