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渲捷


關鍵詞: 中醫情志護理;老年腦卒中;健康教育;腦血管意外
【中圖分類號】 ?R4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12--01
腦卒中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臨床上又稱之為中風或腦血管意外[1]。該病一般多由于腦部血管破裂引起的腦組織損傷,其臨床上最常見的癥狀是一側臉部、腿部或手臂突感無力,甚至猝然昏撲、不省人事[2]。老年人由于身體機能減退及免疫力下降,因此發生該病的概率更高,給其造成了嚴重生理功能障礙和心理負擔,思慮過度而肝郁不暢。研究發現,中醫情志護理可以通過語言、行為、態度等改善病人不良情緒,消除其思慮,從而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使病人能在最良好的心理狀態下接受護理,達到加快疾病恢復的目的[3]。本文研究中選取我科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確診入院的老年腦卒中患者(n=64),觀察對老年腦卒中患者進行中醫情志護理干預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科2020年6月~2021年6月確診入院的老年腦卒中患者(n=64),根據隨機抽簽法分為對照組(n=32)與研究組(n=32)。其中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研究組采取中醫情志護理干預。對照組:男18例,女14例;年齡:55~80歲,平均年齡:(70.02±1.02)歲;病程:1~15年,平均病程:(11.32±0.92) 年。實驗組:男19例,女13例;年齡:55~80歲,平均年齡:(70.03±1.01)歲;病程:1~15年,平均病程:(11.32±0.92) 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
納入標準:(1)經過CT和磁共振確診為腦卒中[4];(2)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并簽字。
排除標準:(1)護理依從性較差者;(2)存在精神障礙者;(3)重要臟器損害者。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措施:①護理人員遵醫囑監測老年腦卒中患者的生命體征,定時進行基礎護理。②護理人員應告知腦卒中患者正確用藥方式及用藥后的不良反應。③護理人員進行有效的飲食指導,囑其清淡飲食,盡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肥甘厚膩等食物。④滿足患者對健康教育的要求,協助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研究組患者采用中醫護理:①移情易性法。向患者仔細詢問病情,利用勸開說導的方式使其將真實痛苦和訴求說出來,可通過注意力轉移等方法疏導患者不良情緒,使其面色光華、神氣旺盛、脈息平和,促進其病情預后。②情志相勝法。可利用對患者一種情志的刺激抑制另一種負面情志。對于憂慮情志過重的病人,可引導其聽歡樂或舒緩的音樂等,增加其喜悅的情緒,從而達到調暢全身陰陽及臟腑氣機的目的,消除憂慮。③順情從欲法。當病人存在合理的欲望或需求時,應盡量滿足順其意愿,使其氣機調和、身心舒暢。病人提出無理要求時,也應給予其解釋的機會并做出諒解,切忌批判或以冷漠的態度對待病人。④因人而異,有的放矢。由于病人來自社會各個方面,各人的性格、愛好 、生活習慣、經濟水平和病情狀況不同,會產生不同的情志。因此,護理人員要在全面了解情況的基礎上,有的放矢地做好情志護理。
1.3 ?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進行比較。依從性內容包括飲食控制、生活方式、遵醫囑服藥、功能訓練。
比較兩組患者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評分情況。SAS評分標準:測評臨床癥狀出現頻率(護理前后各測評一次),將其項目(共20個)分數相加得出粗分,以粗分乘以1.25取整數部分得到標準分。其中50至59為輕度焦慮;60至69為中度焦慮;高于70評判為重度焦慮。SDS評分標準:53分以下為正常狀態;53-62分為輕度抑郁;63-72分為中度抑郁;72分以上為重度抑郁。
1.4 ?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3.0軟件分析及處理數據,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х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 對兩組患者護理依從性進行比較
治療后,研究組患者護理依從性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 ?討論
近年來,由于生活環境和飲食習慣的改變,腦卒中的發病率越來越高。本病是一種臨床綜合征,具有發病率高、致殘率高等特點[5],對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脅,降低了其生活質量。因此,臨床上必須給予腦卒中患者安全、有效的救治措施,促進其病情的恢復。
有學者發現,給老年腦卒中患者實行中醫情志護理干預臨床效果較佳,這是由于中醫情志護理在促進腦卒中患者康復方面具有特殊優勢[6]。①中醫情志護理在“治未病”中注重未病先防。在患者未患病時,積極預防疾病的發生,提倡“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的養生之道。在腦卒中患者病情初期時,積極消除治病因素,減少它對人體的侵害,可有效保障腦卒中病情不會進一步加重。②中醫情志護理在“治未病”中提倡既病防變。在腦卒中患者患病后,積極采取相關措施預防疾病的惡化。在防治疾病的過程中,全面掌握疾病的發生機制與轉變途徑,做到早確診、早治療[7]。由于患者患病后各方面壓力較大,情志護理可通過各種情志療法改善患者不良情緒,有利于加強其在護理過程中的依從性。③中醫情志護理在“治未病”中講究除邪務盡,愈后防復。在腦卒中患者病情初愈或穩定后機體比較虛弱,而“治未病”的過程中注重掌握患者脾腎不足、氣血衰少等病理特點,積極采取綜合措施結合情志護理,使得臟腑器官加快恢復的速度,不良情志得到有效的緩解,最終達到邪盡病愈、病不復發的理想目標。本文研究結果顯示,中醫情志護理在“治未病”健康教育中具有顯著效果,不僅能提高患者依從性,還能緩解其焦慮、抑郁的程度,臨床價值高。
綜上所述,將中醫情志護理應用于“治未病”健康教育中臨床效果較佳,值得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 池萍.中醫治未病結合康復護理對脂肪肝患者的護理價值體會[J]. 貴州醫藥,2021,45(3):483-484.
[2] 黃怡寒.中醫治未病結合康復護理對脂肪肝患者的護理效果[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9,23(13):102-105.
[3] 金方琴.中醫綜合調護聯合常規護理防治老年胸椎壓縮性骨折患者肺部感染臨床研究[J]. 新中醫,2021,53(18):171-174.
[4] 宋雪艾,魏智民,吳丹,等. 中醫"治未病"理論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護中的應用[J]. 解放軍預防醫學雜志,2020,38(10):179-181.
[5] 吳云君,李自全,岑瑤,等. 基于中醫治未病思想的護理干預對結直腸癌患者康復的影響研究[J]. 四川中醫,2021,39(5):200-203.
[6] 金婕,鐘美容,于秀婷,等.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中醫延續性護理方案的構建與應用研究[J]. 中華護理雜志,2021,56(8):1125-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