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佳康 桂宏艦 李靖嫻 李光藝

基金項目:2020年9月湖南省教育廳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企業需求與財務共享模式發展——以B公司為例”(湘教通[2020]191號,S202012662005)
作者簡介:鄧佳康(1997-),男,漢族,湖南郴州人,吉首大學張家界學院,研究方向:智能財務發展與應用;桂宏艦(2000-),女,漢族,湖南永州人,吉首大學張家界學院,研究方向:智能財務發展與應用;李婧嫻(2000-),女,漢族,湖南益陽人,吉首大學張家界學院,研究方向:智能財務發展與應用;李光藝(2000-),女,土家族,湖南張家界人,吉首大學張家界學院,研究方向:智能財務發展與應用。
摘 要:財務共享服務的發展和信息化緊密相連,在大智移云時代,信息化的快速發展將促使企業財務共享的飛速發展。財務共享能夠不斷實現流程標準化、工作效率提高以及經營成本降低。本文回顧財務共享模式的發展,發現企業需求與財務共享模式發展匹配中的難題,提出了財務共享模式未來發展的方向。
關鍵詞:財務共享中心;企業需求;財務管理
中圖分類號:F2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1.048
與傳統的管理模式相比,財務共享服務模式是一種創新的管理模式。該模式凝聚了分散和集中的優越之處,管理職能從原來的事后檢查向事前計劃、事中控制、事后分析轉變,從確保核算標準化、規范化、效率化著手,達到有效管控風險和提升賬務核算質量的目標。核算檢查更加標準、核算質量管理職責明確、調整組內職能分工,對分業務類型進行往來管理。同時企業將財務人員的培養核心轉變為管理會計,能夠更好地為集團企業提供風險預估、經營決策等合理性建議,助力企業發展,為企業戰略提供必要的決策信息。財務共享為企業提供便利的同時,也需要滿足企業經營管理需要,以達到最理想狀態,發揮其充分作用。
1 財務共享模式發展歷程
第一個金融共享服務中心由福特公司于1981年建立,20世紀80年代末,通用電氣、杜邦在公司管理中引入財務共享理論,提高了財務效率。歐美企業對金融共享服務了解研究后,建立了類似機構。20世紀90年代,惠普、道爾、IBM充分發揮財務共享理論的作用,成立了財務共享服務中心(以下簡稱FSSC),2004年,惠普在大連成立了FSSC,服務對象有中國、日本和韓國,加快了其理論在中國的推廣應用,進一步推動了財務共享理論的全球化應用。
中國的第一家企業FSSC由中興通訊于2005年建立。海爾、平安等企業邁開探索建立共享中心的第一步。2007年,海爾集團率先成立FSSC,實現了標準化程度高、交易頻率高的財務會計業務流程轉交于FSSC處理;2008年四川長虹逐步完成“2+3”(即2個平臺,3個系統)的信息化建設,成功將“財務服務中心”轉型升級為“FSSC”;2012年永輝超市開始實施財務共享,包括了總賬和報表、資金管理、費用管理、應付賬款、應收賬款等;2013年后,更多的企業為適應市場發展,開始探索金融共享服務業,中國金融共享由此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
2 財務共享模式與企業需求相匹配中存在的問題
財務共享模式是根據企業發展需要而產生的財務管理模式,理想化運用狀態是,財務共享中心僅由20名以內的人員組成,極大地節約人力成本;財務共享系統之間完美協同運作,人工智能化程度高,文字識別技術成為識別的主要手段,報表及稅務均由AI完成;機械化程度高,從原始憑證進入財務共享中心伊始,掃描、排序、裝訂、裝箱、儲存均由機械化設備完成;財務核算邏輯無漏洞,特殊情況均有應對及緩沖方案。這樣的財務共享中心建設完成,將成為整個企業有力的推手,將企業推上更高一個臺階,同時財務共享中心自身也將進化為未來財務行業一個優秀財務核算方案。但目前的技術手段及機械設備、財務邏輯等方面沒能達到理想化的水平,但可以肯定的是財務共享模式會不斷完善、不斷適應各種復雜環境。
2.1 財務共享難以滿足企業的差異化需求
財務共享模式作為一種因企業發展應運而生的財務工具,其運用具有多樣性,能夠做到根據不同的行業特點進行自定義。同時也正是因為需要運用財務共享模式的企業行業多且雜,要實現財務共享模式在財務行業推廣開來,這就要求財務共享模式必須能夠適應各個行業的特殊問題和側重點。
以連鎖超市為例,其側重點在于供應商、門店、存貨等方面的監管核算。在供應商方面,通常使用財務共享模式的企業都具有多個子公司,對于連鎖零售業來說,其供應商多達成百上千。為了方便戰略決策以及供應商之間的往來核算,財務共享模式必須擁有強大、清晰的供應商分類、核算邏輯,既能方便財務人員的日常核算,又能讓決策者通過企業對供應商的評判標準評判供應商。在門店方面,如何以自動化方式正確處理收入數據就成為財務共享模式的一個問題,收入數據中包含退換貨、優惠券、滿減等各種特殊情況,同時還包括多個收入渠道來源的數據,例如微信支付、支付寶、現金等,這多方面的現實經營因素導致財務共享模式收入自動化核算成為財務共享模式發展的瓶頸。在存貨方面,目前連鎖零售業已經不再滿足于專注線下市場,而是轉向線上線下雙向發展,搶占了一部分線上零售市場。通過線上市場連鎖零售業企業能夠實現部分商品的預售,這就要求財務共享模式在存貨控制方面擁有特殊性:存貨控制可以為負數。存貨為負數表示未來的存貨被銷售,即預售。在財務共享模式中如果不能控制存貨為負數,則預售這一商業形式在財務共享模式中無法被核算或需耗費一定人力才能核算。
2.2 財務共享對人工依賴性強
財務共享模式大致可以分為8個模塊,分別為收入、費用、總賬、資產、結算、支付、檔案、系統。每個企業根據其財務共享模式發展程度、模塊數量及名稱不同,在業務模塊的設置上各具企業特色,但都無法脫離會計基本原理與財務共享模式的特點。
在財務共享模式運轉的過程中,會出現許多考慮不周全、技術完成度不夠的情況,這類情況目前的表現為兩類:一類是處理邏輯存在問題,但沒有更好的解決方式出現,僅依賴人工干預系統進行處理;另一類是技術能力較弱,使用的技術無法滿足現有業務需求,導致對人工的依賴性強。在費用報銷模塊中,需要使用發票及其他輔助材料來進行報銷,在審核過程中就需要驗證發票的真假并提取發票關鍵信息,這一過程需要用到國家稅務總局全國增值稅發票查驗平臺以及文字識別技術。
以連鎖超市為例,不僅發票數量巨大而且涉及地域廣泛,發票在集中到財務共享中心的過程中出現的折痕、褶皺、文字印刷不清晰等情況難以避免,人工處理效率較低,難以實現完全財務共享的作用。
對于會計模塊中遇到的問題,企業日益發展壯大,必然要求財務共享模式在日常業務處理邏輯及技術功能上有所突破,能夠留出解決突發問題的余力,以滿足企業經營發展需要。
2.3 部分績效考核難以量化
財務共享模式中的績效考核與傳統會計有較大的區別,傳統會計的績效考核側重點在于資金及往來賬項管理、固定資產及在建工程管理、會計核算質量及稅務管理控制等方面,部分績效指標難以量化;傳統會計更加注重核算質量,財務共享模式因自動化處理的原因極少出現錯誤,故更加注重各個模塊的業務處理效率。
以連鎖超市收入為例,財務共享中心需要及時核算收入,如收入數據未及時核算,則會導致后續的月度、季度等報表無法出具,或無法及時發現存在的風險。財務共享模式的各個模塊都是緊密相連的一個整體,環環相扣,沒有哪個模塊的工作能單獨存在,故財務共享模式普遍更加重視業務處理的效率。因此,各個模塊的業務處理效率方面指標成為財務共享模式績效考核的重點。
對于目前企業發展需要來說,要求財務共享模式更多地采用自動化處理而非手動處理成為績效考核的目的,當財務共享模式在一個企業中成熟度、完成度非常高時,財務共享模式將不再需要績效考核,但目前國內財務共享模式的發展程度遠沒有達到這一理想化程度。
2.4 財務共享人才難求
人從來都是一個企業的核心,作為專業的財會領域來說更是如此,財務共享模式在企業的磨合、發展始終都離不開人的推動,在本科及以上畢業生每年增加這樣一個大背景下,財務共享的工作崗位對人的要求相應的提高。由于多采用自動化處理,手工操作簡單重復,這與本科畢業生的自我認同感相背離,所以導致財務共享模式在近幾年的發展中產生了人員流動性強的缺點。
從畢業生的角度看,大部分即將畢業步入社會的學生對于崗位薪資和自身價值沒有準確的認知。根據前期調研結果圖1顯示,38%的畢業生認為財務共享工作崗位應達到5000-7000元的月薪水平,認為應達到5000-9000元月薪水平的畢業生更是達到了56%。顯然現實中的崗位薪資達不到畢業生的期望。
正因為上述的自我認同感差距、薪資待遇差距,以及本文未進行敘述的企業文化、管理制度等方面因素綜合造成了財務共享中心人員流動性強的缺點,這一矛盾體現為普通員工在工作中無法找尋自我價值。
3 財務共享模式發展的建議
3.1 加強財務共享提供差異化服務能力
現代企業面臨的環境越來越復雜多變,企業對財務共享的需求也更多樣化,不同部門、不同環境下的企業的需求都是不同的。財務共享只提供標準化的服務是無法滿足企業的不同需求,針對多樣的、變化的企業需求財務共享需要加強其提供個性化、差異化服務的能力。
3.2 優化財務業務流程
廣泛使用大數據進行管理,對于企業,大數據可以幫助其有效控制庫存,通過新型信息技術收集和分析數據提高效益,進一步加強共享中心技術支持體系建設,建立系統間的信息反饋,逐步優化IT系統可操作性,精簡業務流程,減少人工處理環節,提高了系統自動化運行能力,實現服務中心的全球發展。
3.3 績效考評優化
在培訓和團隊合作的模式下,員工擁有更多成長的可能性,不斷提高自我綜合素質,在迅速發展的時代中,可加強員工對信息技術的適應能力,引入績效考核平衡計分卡,能保障對于員工能力評價的科學性,建立健全企業人才初期引用,后續培養、長期發展體系。
3.4 加強人員培訓
在員工的后續發展能力方面,企業有必要明確要求員工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提高員工學習能力,保證企業人才發展。企業可定時邀請相應專家或教授展開講座培訓,并讓員工定期報告學習成果,采取自查抽查檢驗學習成果,以小組競賽模式互幫互助互勉,互相交流學習經驗,對于進步快的以及成績優秀的員工給予補貼和獎勵,促進員工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習熱情。通過提升機會、待遇獎勵、談話、嘉獎等方式構建和諧企業文化,完善財務共享專業人才培訓、成長的人事制度,培養員工對企業的認可和情感,
由于技術手段、軟件設計開發、財務邏輯等方面原因,財務共享模式并沒有完全滿足企業的需求,財務共享沒能達到理想化的水平,也難以發揮出最大的作用。財務共享模式需要不斷發展和完善,以適應企業各種復雜的經營環境、經營方式等。
參考文獻
[1]安德魯·克里斯,馬丁·費伊,郭蓓譯.服務共享———新競爭系列[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2]2015中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調研報告[R].北京國家會計學院,2015.
[3]李聞一,于文杰,李菊花.智能財務共享的選擇、實現要素和路徑[J].會計之友,2019,(08).
[4]趙詩宇,彭瑤.財務共享中心動態績效評價研究[J].綠色財會,2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