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紅十
摘 要:在河北省的城鎮體系規劃中,承德市被定位為“建設首都水資源涵養功能區,建設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當地以發展綠色產業經濟為主要方向。文化旅游和醫療康養是承德要做大做強的“六大主導產業”之一。本文主要研究承德生態康養小鎮發展的優勢與價值,進而探討承德地區生態康養小鎮發展路徑。
關鍵詞:生態康養小鎮;高質量發展;承德
中圖分類號:F592.7;F719 文獻標識碼:A
基金項目:2021年度承德市科技局軟科學課題“京津冀協同下承德特色旅游小鎮建設對策研究”(202102A055);2021河北民族師范學院校級課題“基于‘兩區’發展布局下的承德生態旅游發展對策研究”(PT2021030)。
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成為推動京津冀協同戰略實施的綱領性文件,明確河北省“全國現代商貿物流重要基地、產業轉型升級試驗區、新型城鎮化與城鄉統籌示范區、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的定位[1]。2017年,河北省住建廳發布《河北省城鎮體系規劃(2016—2030年)》,明確指出河北省將構筑“兩翼、四區、五帶、多點”城鎮空間新格局。承德的城市規劃定位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際旅游城市、京津綠色農副產品保障基地、釩鈦產業升級示范區。2016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公布《關于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全國掀起了“小鎮熱”;同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要積極促進健康與養老、旅游、互聯網、健身休閑、食品融合,催生健康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2]。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承德落實河北省“兩區”發展布局,積極建設環京津旅游小鎮,促進旅游產業升級。
(一)有助于承德地區旅游產業的升級
2021年承德市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承德市“十三五”規劃目標如期實現,文化旅游產業提檔升級,重磅推出了“一號風景大道”、中國馬鎮、興隆山等一批新興旅游項目,金山嶺長城晉升國家5A景區,“21世紀避暑山莊”文化旅游產業園區成功創建為國家級園區,興隆果品加工、隆化溫泉休閑養生等縣域特色產業集群加快發展,平泉食用菌獲評全國示范產業集群。當前京津冀協同下承德文化旅游產業雖然取得一定成就,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如旅游產業發展模式較為單一,旅游景區和旅游小鎮中的旅游項目同質化、受季節性因素影響依舊明顯,旅游產業鏈條較短,產業層級不高,當前以門票收入為主。承德可以吸引外來資本進行投資,開展旅游服務設施建設的同時,引進中高端旅游管理人才,為承德地區旅游業和旅游小鎮的發展注入活力,促進承德地區旅游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二)有助于承德鄉村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
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此后歷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在強調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并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新路徑,其中,在鄉村地區發展旅游產業,建設發展特色小鎮是重要舉措之一。為了實現鄉村振興,促進承德地區鄉村社會經濟的發展,承德市落實了隆化溫泉康養小鎮、豐寧馬鎮、平泉契丹風情小鎮等15個獨具特色的旅游小鎮建設。這些旅游小鎮的建設和發展可以提升當地鄉村公共服務水平,是鄉村人力資本回流、相關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載體。在京津冀三地交通一體化不斷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的情況下,承德地區建設生態康養旅游小鎮有助于吸引人力、資本、技術等要素進入鄉村地區,提升參與鄉村旅游相關產業農民的收入,有助于農業農村的現代化目標達成。
(三)有助于滿足人口老齡化下“康養”需求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解讀》數據顯示,從人口結構來看,近10年間,中國已跨過了第一個快速人口老齡化期,很快還需應對一個更快速的人口老齡化期。2020年,大陸地區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總數為2.64億人,已占到總人口的18.7%。未來直至21世紀中葉后,中國老年人口數量增長的步伐不會停止,通過在勞動供給、財富儲備、科技創新及產品服務供給等多方面持續發力,人口老齡化給高質量發展帶來的壓力有望得到緩解,甚至于向動力轉換。要積極培育冰雪、山地、水上、汽摩、航空、極限、馬術等具有消費引領特征的時尚休閑運動項目,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健身休閑示范區、健身休閑產業帶。因此,京津冀協同發展下承德地區發展康養旅游產業,建設生態康養旅游小鎮是適應我國人口老齡化加速,滿足國民重視健康養生需求的重要路徑。
(一)承德地區發展生態康養小鎮的自然和人文資源
河北省承德市是國家級森林城市和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域內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豐富。承德市是林草資源大市,全市有林地23 706.67 km2,森林覆蓋率達60%,占京津冀地區的32%,草地面積4 671.33 km2,草原綜合植被蓋度73.5%,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承德市域內擁有塞罕壩、白草洼、六里坪等國家森林公園和霧靈山、雙塔山、磬錘峰、御道口牧場、豐寧京北第一草原等著名旅游景區。除林草資源之外,承德也擁有七星湖、灤河武烈河濕地、蟠龍湖、月亮湖、七家溫泉等自然資源。同時,承德還擁有豐富的歷史人文資源,如世界文化遺產避暑山莊及其周圍寺廟、滕氏布糊畫、滿族刺繡等。康養方面,承德的中草藥種植面積位居河北省首位,域內草藥資源豐富,擁有黃芩、山楂、金蓮花、北沙參、苦杏仁等知名中藥材,以及熱河中藥花海小鎮。綜合來看,承德市擁有豐富的森林、草原、湖泊、溫泉、中草藥資源,為發展森林康養、溫泉養生、水上運動、馬術運動等康養項目提供了自然和人文條件。
(二)承德地區發展生態康養小鎮的旅游市場環境
承德市作為京津冀域內著名的旅游城市,旅游基礎設施較為健全、旅游服務業較為發達,承德建設生態康養小鎮具有區位和交通優勢[3]。承德市位于河北省東北部,南部和秦皇島、唐山、北京、天津相鄰,北部與內蒙古赤峰、遼寧朝陽相鄰,西部緊鄰張家口,是河北、內蒙古、遼寧三省的交界地,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交通條件上,承德境內有101、111、112三條國道通過,直接通達內蒙古自治區,東達遼寧、南向到達北京、天津。承德域內的高速公路成網絡狀分布,直達秦皇島、唐山、北京、赤峰等地。承德市的鐵路運輸路線主要為過境的張唐鐵路和京沈高鐵。承德機場是國內的旅游支線機場,在2020年承德市機場完成旅客吞吐量32.61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15.26 t,執飛航線10條,通航石家莊、上海、西安、天津、廈門、杭州、廣州、成都8座城市。承德市建設生態康養旅游小鎮,發展康養旅游產業除具有區位和交通優勢之外,還具有民族文化優勢。承德全市有多個少數民族聚居,以滿族和蒙古族為主。因此,承德擁有豐富的少數民族體育文化運動項目,如滿族的珍珠球、陀螺,蒙古族的馬術、摔跤,這些少數民族體育項目可以增加承德康養旅游的特色。
承德域內具有康養功能的小鎮有溫泉小鎮、灤平縣興洲皇莊農業小鎮、中國馬鎮等,提供觀光、休閑、健身、療養等旅游度假服務,滿足游客康養需求[4]。與此同時,也要正視承德當前康養旅游存在服務質量不高、小鎮的旅游項目不豐富、文化資源挖掘度不夠等問題。承德市要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下,結合河北省區域布局以及國家、省市地方相關產業規劃,發展康養旅游產業,建設生態康養小鎮,助力承德地方社會經濟發展。
(一)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引,推動生態康養小鎮高質量發展
承德生態康養小鎮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就要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引。第一,注重融合發展,強化產業創新。同質化的旅游產品與服務是不能夠長久地吸引游客,支撐生態康養小鎮高質量發展的。因此,深度挖掘承德歷史文化資源和森林、草原、濕地、湖泊等自然資源,進行創新,將科技與康養結合,促進生態康養小鎮產業升級,打造承德高端生態康養旅游產品的同時,促進產業融合發展,創新承德地區新業態。第二,補齊要素短板,統籌協調規劃。承德生態康養小鎮的發展中存在要素不齊全、旅游產業鏈條較短等問題,因此在承德生態康養小鎮建設過程中,完善“吃、住、行、游、購、娛”要素短板,通過構建高端精品民宿和培育體驗式旅游產品的方式打造高品質、有特色的康養旅游產品體系。同時,承德生態康養小鎮要統籌發展空間布局,協調產業間關系,促進城鄉協調發展。第三,秉承綠色理念,提升生態旅游小鎮競爭力[5]。承德作為全國著名旅游城市,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承德旅游產業發展的基礎。承德生態旅游小鎮的發展,必須秉承綠色發展理念,實現從開發、管理、服務、保護的全過程生態供給與消費,促進承德地區生態康養小鎮的綠色發展,滿足游客對于生態康養旅游產品的需求,提升小鎮的競爭力。第四,強化內外聯動,創建包容的開發環境。承德生態康養小鎮的發展離不開國內外的聯動,秉承開放的理念,立足國內,充分發揮生態資源和文化優勢的前提下,引進資金與先進技術,提升生態康養小鎮發展水平。第五,以人為本,共享發展成果。在承德地區生態康養小鎮的建設和發展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承德發展生態康養旅游的目的是促進承德地區社會經濟文化生態的發展,讓發展成果惠及各方。在生態康養小鎮的發展過程中,要發動小鎮社區居民積極參與,對社區居民進行生態康養旅游的相關培訓的同時,在生態康養小鎮建設和規劃中,充分考慮當地社區居民的訴求,讓他們共享生態康養旅游小鎮的發展成果。
(二)凸顯文化內涵,打造生態康養小鎮品牌
生態康養小鎮有特色才有競爭力。當前承德生態康養小鎮的發展需要凸顯獨特的文化內涵,打造生態康養小鎮的品牌[6]。首先,承德地區生態康養小鎮建設、發展過程中,要把承德地方特色文化融入生態康養產品中,體現承德文化特色,即政府相關部門搜集承德當地文化資源,梳理承德文化特色。在生態康養小鎮的建設發展中,把承德特色文化融入其中,明確生態康養小鎮的定位和發展方向。承德各生態康養小鎮所提供的生態康養產品要有小鎮特色,避免京津冀區域內的同質化。其次,承德地區生態康養小鎮建設和發展中要注重品牌的培養,打造生態康養小鎮品牌。承德生態康養小鎮可以借助滿族、蒙古族的少數民族文化打造周期性、系列化、多元化的品牌活動,在吸引游客的同時,提升生態康養小鎮的知名度,進而塑造小鎮旅游形象。
(三)健全生態康養小鎮旅游產業鏈,帶動產業融合發展
承德生態康養小鎮要健全旅游產業鏈,帶動相關產業的融合發展。首先,承德地區生態康養小鎮要建設配套的康養機構,如心理咨詢、中醫食療養生館、健身館等。其次,提供多層次、多元化的康養服務產品。針對生態康養小鎮的特色提供溫泉養生、森林氧吧、馬術等康養項目,優化產品服務。再次,承德生態康養小鎮要完善旅游交通、主題住宿、康養醫療等設施,提升游客體驗度,承德生態康養小鎮要通過健全旅游產業鏈帶動產業融合發展。旅游產業是與其他產業有著較高關聯度的產業,當前旅游業的發展導向是走產業融合發展模式,即“旅游+”。因此,在生態康養小鎮發展中,與第一產業融合模式是“生態康養+旅游+種植”,即開發養生食品、體驗農業種植、采摘等產品;與第二產業融合模式是“生態康養+旅游+加工制造”,即提供康養食品加工、康養設備體驗等產品;與第三業融合模式是“生態康養+旅游+文化/體育/醫療”等模式,即開發體育運動、中醫保健養生、文創旅游等產品。總之,承德生態康養小鎮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需要健全旅游產業鏈,帶動相關產業協同發展。
[1] 萬文芳.《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獲批 交通一體化將取得率先突破[J].港口經濟,2015(5):40.
[2] 李紅,雷經祥,章夢瑋.霍山縣建設康養小鎮踐行“兩山理論”的案例研究[J].現代商業,2020(35):144-146.
[3] 朱冬雨.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河北省冰雪小鎮建設路徑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20:1-7.
[4] 楊濤.康養特色小鎮高質量發展研究:以承德市七家溫泉鎮為例[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21:9.
[5] 叢婉.鄉村振興背景下的農康旅小鎮發展路徑探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1(2):40-41.
[6] 劉穎.青龍滿族自治縣山泉旅游小鎮品牌建設研究[D].石家莊:河北經貿大學,202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