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健華
摘 要:在幼兒成長過程中,幼小銜接是他們由幼兒園向小學進行過渡的重要時期,此時幼兒教師及家長將銜接工作做好,將對幼兒的未來生活和學習帶來積極影響。在現代教育的發展背景下,幼小銜接中的家庭教育更受關注,為促進幼小銜接教育的有效開展,促使幼兒更快地適應小學生活,文章分析了幼小銜接中幼兒面臨的挑戰,以及幼小銜接中家庭教育的現狀,最后嘗試總結幼小銜接中家庭教育的對策。
關鍵詞:幼兒園;家庭教育;幼小銜接
【中圖分類號】G616?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2)12-0007-03
Talking About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Family Education i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Kindergarten and Primary School
HUANG Jianhua? (Shenzhen Baoan Middle School Group Primary School, China)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children's growth, the connection between kindergarten and primary school is an important period for them to transition from kindergarten to primary school. At this time, preschool teachers and parents will do a good job in the connection work, which will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children's future life and learning. In the context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education, family education i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kindergarten and primary school is more concerned. Finally, we try to summarize the countermeasures of family education i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kindergarten and primary school.
【Keywords】Kindergarten; Family education; Connection between kindergarten and primary school
幼小銜接是幼兒成長過程中一個不能被忽視的關鍵教育時期,幼小銜接并不只是幼兒園和小學的事,家庭和社會各方面因素都對其產生影響,其中家長作為與幼兒關系最緊密的人,其作用尤其不能忽視,能否做好幼小銜接,讓幼兒順利地從幼兒園過渡到小學的學習與生活中,是對家長能力的一個不小的考驗。幼兒在幼小銜接階段的生活習慣、自理能力、身體素質、學習態度、學習能力、社會適應等諸方面的準備都離不開家長的言傳身教和智慧引導。
1.幼小銜接中幼兒面臨的挑戰
從幼兒園進入小學,幼兒所面臨的學習生活環境和方式有了巨大的改變。對幼兒來說,幼兒園相對柔軟、自由,所有的設置與布置更符合幼兒的特點,教室里有專門的閱讀區、玩具角、手工房……幼兒教師的教學沒有固定的課程和課本,而是根據幼兒的需要進行與其身心發展特征相適應、生動有趣的主題教學,教學的游戲性很強,對幼兒學習考核的標準也更具彈性,幼兒在玩中學,身心都能自由放松,幼兒的學習壓力較小。而當幼兒進入小學,從學習環境到學習內容都面臨一個全新的改變。小學的環境設置更注重對秩序感和學習氛圍的追求,教室布置簡潔明快,為減少對學生注意力的分散,也不再如幼兒園般擺放各種各樣的玩具。幼兒離開了熟悉的環境和玩具,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一定的失落情緒。再加上小學學科教學往往更關注拓展培養學生的知識能力,知識技巧和學習方法,會對幼兒的算數、識字、語言、動腦等能力存在較大要求,因此教學的游戲性、趣味性等特征不能充分表現出來,學習教學趣味性相比起幼兒園來說大大降低,并且小學一節課的教學的時間更長,需要學生較長時間地集中個人精力努力跟上教師的節奏。同時進入小學后,學生也開始面對學習質量的標準考核,在標準的分數面前,壓力感必然會驟增,會存在一定的心理負擔,這也是很多學生一時難以適應的因素所在。
新的環境、新的學習方式、新的教師、新的同學,都會使處在這個特殊階段的學生感到不安,甚至適應不良。家長應該協助學生盡快解決這些困惑,讓處在幼小銜接階段的學生能夠做好充分的準備,在小學的學習和生活中獲得集體感、信任感,順利渡過這個特殊的階段。
2.幼小銜接中家庭教育的現狀
(1)對小學和幼兒園的區別不了解
將幼兒園和小學對比可知,它們在教學、管理的模式,師生及同伴的關系等方面都有著明顯差異。差別有師生關系、學習方式、行為規范、社會結構等方面的斷層。這些斷層屬于幼小銜接內的重點,但大部分家長對這一問題的了解不夠充分,最后便讓幼小銜接階段的家庭教育無法科學開展。在家長了解兩個階段的實際差別后,才能將家庭教育更好地開展起來。
(2)未能正確認識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
兒童發展屬于連續式的階段性過程,在各階段內既有交叉也會有差異。因此,小學和幼兒園雖然存在差異,但它們也存在相似之處,而家長應該逐步引導兒童由幼兒園往小學低年級進行過渡。在實際生活中,更多的家長對兒童的心理發展實際特點不夠了解,會對小學低年級學生有著較大期望,但往往剛進入小學的學生無法滿足家長的期待。此時,若家長對幼兒過分苛責便容易讓他們喪失學習的興趣和信心,讓幼兒出現學習上的消極情緒。
(3)對幼小銜接的認識過于片面化
在一些家長的認識中,幼小銜接便是對小學內容的提前教授,但這一片面認識導致了部分幼兒園小學化和幼兒園兒童家庭教育小學化的傾向,也使得幼小銜接時的重點沒有被抓住。在幼小銜接中,不但包括兒童在智育、知識方面的銜接,也包括他們在德體美勞上的銜接,更包括兒童在心智、習慣、品德等方面的銜接,進行幼小銜接家庭教育的引導時要有的放矢,抓住重點。
(4)超前學習小學內容
小學知識與幼兒園的知識顯然有著極大的差異,小學知識和幼兒園相比要更加系統、復雜,在小學階段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而幼兒園階段,不論是智力、學習能力還是思維能力都顯然未發育好,進行系統知識的學習只是在揠苗助長,不利于他們之后的學習。但是很多家長卻忽視了這一點,他們只看到了如果孩子不在幼兒園階段就開始進行一些知識的學習,將會在之后的小學階段跟不上其他的孩子。他們一味地追求在幼兒階段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給他們報很多的輔導班,讓他們超前學習小學方面的知識。雖然家長的出發點是好的,并且超前學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幼兒園和小學知識之間的斷層,但是也有不利影響。當從幼兒園步入小學階段后,面對熟悉的知識會感覺索然無味,對學習失去興趣。
(5)沒有做好生活習慣上的過渡
幼兒園主要實行保教結合原則,當幼兒步入小學之后就不會再有保教老師的幫助,再加上小學階段有著嚴格的規范制度,他們需要遵循小學的所有規律,按時上課、下課,作業按時完成,等等。但是因為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經常會出現上課遲到、上課講話以及作業無法及時完成等情況。家長需要發揮自己的作用,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減少他們在進入小學之后不適應的情況。
3.幼小銜接中家庭教育的對策
(1)正確認識兒童的發展特點
對兒童來講,他們的身心發展屬于階段性、連續性,并有循序漸進特征的過程。當家長全面了解這個階段兒童的實際身心發展特點后,才能將幼小銜接的教育做好,避免對兒童進入小學后存在過高要求使其自信受挫,出現厭學等情緒。要教育好孩子,家長自身先要學習,家長對幼兒身心發展的實際特點的全面了解,是在兒童幼小銜接這個特殊時期做好家庭教育的前提和基礎。
(2)正確認識小學和幼兒園
對家長來講,應該對小學、幼兒園進行正確區別,對小學和幼兒園中改變的學習環境、作息時間、學習方式等方面有所了解,對兒童前往小學之后有可能遇到的問題提前考慮,然后給孩子創造學習和適應的良好條件,嘗試針對性地做好銜接,如小學課堂上往往需要兒童在40分鐘內較好地遵守課堂紀律,保持較為集中的注意力,兒童不能再像在幼兒園中一般自由自在。為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長也可以嘗試在孩子的學習、休息等方面,帶領孩子制定和小學生活相似的規定,并為其解釋各項規定制定的原因和作用,讓孩子在逐步遵守規則的過程中,對未來的小學生活有提前的認識。又如,在小學階段,兒童的學科學習會有家庭作業,家長可以陪伴孩子每天抽出一個固定的時間在家庭中自主學習或進行親子閱讀,陪伴孩子一起對當天所掌握的幼兒園知識、技能進行復習實踐,并幫其養成喜愛閱讀的習慣,等等。
(3)為兒童創設幼小銜接的平臺和環境
在幼小銜接過程中,家長還需要有意識地為孩子創設良好的過渡平臺及環境,讓幼兒得到和外界交流的更多機會,促使兒童提高自身交往能力。對個人發展來講,無論是生活還是學習,良好的溝通能力都十分關鍵,會對個人人際交往等的能力發展起到決定性作用。若兒童在進入小學后,不能積極地參與班級活動,認為自己不被班集體所接受及喜歡。因此,家長應該對孩子做好正確的引導,帶領他們多參與社區內、社會中的公益等活動,讓他們能在參與集體活動的過程中感受到愉快的活動氛圍,可以和他人主動積極地交流,促進互助關系的良好建立。比如,在家庭教育中,家長可以定期帶領孩子前往圖書館、科技館等地方,讓其自主選擇想要閱讀的書籍,請教館內人員一些知識問題,使其大方地和人進行交往,為孩子未來的小學生活打好基礎。
(4)協助兒童適應不同的環境
在幼小銜接過程中,家長應該盡快引導兒童,使其對小學的學習環境、生活進行適應,讓孩子培養樂觀得性格,提高自信心,讓他們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判斷。家長可以嘗試鼓勵孩子進行藝術技能學習,鼓勵兒童在學會某項技能后在班級內進行表演,并讓孩子經過自身努力學會彈一首曲子、會畫一幅畫等,逐步提高其榮譽感和自信心,讓其可以從內心深處得到喜悅的感覺。在家長的協助下,最終兒童便能主動適應小學的學習及生活。比如,在幼兒即將升入小學的時候,家長可以帶領孩子前往小學附近進行觀察,觀察小學的校園、教師和學生,大概了解小學的教學時間等內容。若孩子有一些正在上小學的表姐表哥,家長也可以帶領孩子去和這些學生交往交流,讓他更深入地接觸小學生的生活,從小學生的口中了解到小學的特點,從而讓兒童能從心理上做好準備,對小學生活更為向往。
(5)以身作則成為兒童的榜樣
在幼小銜接過程中,家長是對孩子最了解的人,也必然是孩子模仿學習的重要榜樣。因此家長需要以身作則,發揮自身示范性的重要作用,對孩子的興趣進行積極挖掘,讓孩子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和融入。家長也應該積極地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幼兒能以積極的熱情探索知識的海洋并進行實踐。在小學階段對知識技能的學習顯得非常重要,小學的學習任務也明顯會比幼兒園更重。為讓孩子對小學生活更為適應,家長要在生活、學習等方面為幼兒做好榜樣。比如,小學要求兒童可以大量閱讀,并嘗試做好閱讀筆記,那么在家庭中,家長便可以帶領孩子進行閱讀,鼓勵孩子和自己一樣做閱讀筆記,讓他用簡單的文字和圖畫來完成筆記。此外,小學生活要求兒童早起不賴床,在不生病等前提下應該每天都前往學校上學。家長便可以在作息時間等方面為孩子做出榜樣,讓孩子也能改正不想上學等錯誤觀念,讓他們盡快適應小學生活。最后,小學要求兒童可以實現知識技能、身體素質的同步發展,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長也要帶領孩子培養熱愛運動的好習慣,讓孩子每日或每周定期地進行跳繩、打球、踢毽子等的運動,使其擁有更好的身體素質,以便更好地適應小學的體育課。
(6)家長要關注兒童的各項表現
幼小銜接階段是兒童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家長要對幼小銜接中孩子的表現多加關懷及關注。首先,家長要對孩子的實際身心狀態及時關注,對其情緒進行觀察,針對性地嘗試協助孩子處理內心的困惑。比如,在幼小銜接的階段中,一些兒童會因對小學生活的不了解而出現分離焦慮和恐懼,他們可能會出現不想離開幼兒園,哭鬧著不愿意去上學的狀況。家長便要及時了解孩子的情緒,加以疏導,盡快幫助孩子克服分離的恐懼。其次,家長要對孩子的行為習慣進行關注,如果發現孩子行為習慣方面的問題,要盡快幫助孩子糾正,讓孩子可以順利地實現過渡,為其小學的生活及學習打好基礎。比如,有些孩子在剛進入小學的時候做作業不專心,喜歡一邊玩玩具一邊做作業,家長就要在其形成習慣前加以糾正,幫助其形成正確的學習習慣。
4.結語
在幼小銜接的過程中,家庭教育會對幼兒產生很大的影響,需要家長對此充分關注。在現階段,幼小銜接階段內的家庭教育效果不佳,家長存在不能對小學、幼兒園的差異進行正確區分,也不能正確認識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等不足。為改變此類狀況,家長應改變觀念,積極學習幼小銜接中和家庭教育相關的知識內容,而幼兒園和小學教師也需要對家長做好指導,以家校合作為本,讓家庭教育更好地開展起來,讓兒童更順利地度過幼小銜接時期。
參考文獻
[1]高小淼,邊玉潔.幼小銜接中家庭教育準備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9(11).
[2]劉小霞.幼小銜接中家庭教育的現狀及對策[J].四川教育,20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