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業美
摘要:隨著教育革新和發展,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調整教學方法,以此增強教學工作開展的順利性,并從多角度構建趣味課堂,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對于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來說,多角度教學模式是教師可以選擇投入到課堂教學當中的重要教學策略之一,教師可以結合英語學科的教學目標來設置教學環節。因此,文章聯系教學實踐,從多角度出發,對靈動小學英語課堂的構建策略進行了分析研究,希望對有關學者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小學英語;課堂教學;靈動課堂
引言:
縱觀小學學生的發展趨勢,其在學習過程中,還需教師的不斷引導,才能真正克服自身的發展限制,從而獲得知識的豐富、能力的提升。對此,教師還要不斷探索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革新教學思路,運用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運用所學知識應對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實現各方面能力的全面提升[1]。因此,教師要從多角度出發,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創新教學內容,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將所學知識最大化地轉化為自身能力,打造英語高效課堂。
一、小學英語構建靈動課堂的意義
小學英語教學不同于語文和數學教學。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尤其是在三年級,教師不僅要教英語,還要激發學生對英語的興趣。對于這個階段的學生來說,它是一塊板,無論是黑白板還是彩色板都取決于老師的教學方法。多元活動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拓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興趣和特長。因此,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尋求每個學生的最大發展區,探索英語教學的科學規律,摒棄獨特而陳舊的教學組織形式,開展生動有趣的英語教學任務,有效實施素質教育。
二、小學英語構建靈動課堂的策略
(一)采用實體化詞匯教學
實體化詞匯教學是指在教學當中,教師通過展現直觀生動的與英語詞匯相關的實物,使學生建立起具象化的詞匯認知。實物本體與詞匯之間、形態方面、含義方面有著密切關聯,通過實體化的詞匯教學方式,能夠使學生從單一的詞匯記憶轉變到完整的詞匯理解,使學生進一步提升英語認知的能力[2]。
三年級下冊 Unit 2 My family是小學階段剛剛接觸英語學習時新詞匯數量較多且與生活關聯較為緊密的一個單元,單元主要以家庭成員為介紹對象,引導學生掌握不同家庭身份的英語表達方式。在本單元中,學生主要接觸到的英語詞匯主要有“brother”“sister”“grandpa”“grandma”“father”“mother”等身份性詞匯。在教材當中通過一家人外出游玩的圖片,將這些人物與身份和英語詞匯一一對照,能夠有效幫助學生完成對詞匯的正確理解。而在教學當中,教師則可以更進一步通過動畫等形式播放家庭生活的相關內容,引導學生了解在英語家庭環境當中對于其他家庭成員的稱呼,進而認識到口語環境中“father”與“dad”,“mother”與“mom”之間的轉換關系。
(二)師生互動,構建趣味課堂
英語教師應該選擇師生互動的方式和有趣的課堂教學來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例如,教師不僅應該教授教科書的內容,而且應設計教學活動,通過玩游戲分層學習英語[3]。
如在學習“Animals at the Zoo ”這一單元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各種教學用具吸引學生的注意,就課本來講,目前我們使用的小學英語課本中包含了大量的動物圖片,教師可以通過互動的方式來講解這一課的內容,如教師提問“What’s this?”學生根據圖片回答“panda/monkey/elephant”等,也可以提問學生有沒有去過動物園?在動物園里都有什么動物?“Who has been to the zoo and what animalsare there?”學生可以通過回想或想象回答教師的問題“tiger/lion/deer/wolf”等,教師也可進一步引申“Whichanimal do you like better,tiger or lion?”“Do you like thelittle elephant?”等。通過一系列師生互動環節,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得到充分鍛煉。同時,也增加了課堂的樂趣,營造了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這也遵循了逐步學習英語和聽說的原則。
(三)角色扮演,提升學生閱讀能力
教師想要使學生在英語知識學習過程中,獲得真正的能力提升,還需多加關注學生的學習動向,挖掘其學習潛力。小學階段的學生雖已接觸了一些英語詞匯和句子,但對于英語的學習還不夠深入。因此,教師更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地開展閱讀教學,運用角色扮演等游戲活動,拉近學生與閱讀內容間的距離,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興趣,促進學生主動閱讀,并加深對于閱讀內容的理解,更好地掌握句型和相應的語法,讓英語課堂更加靈動。
例如,在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8《At Christmas》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明確,這一單元的重難點在于一些與圣誕節習俗、活動等有關的單詞以及短語,學生在對異國文化缺乏了解的情況下,并不能輕松實現這一方面詞匯的學習,因此,教師應當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安排“角色扮演”的學習活動,以此保證學生在自主表演的過程中,發現詞匯學習的趣味性,從而逐步提升其對于詞匯掌握的深度。比如在“Story time”板塊教學中,首先,教師運用多媒體展示與圣誕節相關的圖片,引導學生先用漢語說出它們代表著什么,讓學生對接下來要學的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同時也為學生后續的學習、表演活動營造節日味濃郁、趣味十足的氛圍,然后借機引出本單元的主題——At Christmas。接著,教師運用剛剛展示的圣誕節圖片,引導學生學習:Presents、a Christmas tree、stockings、father Christmas 等單詞,為接下來的教學活動打好基礎。最后,教師組織分角色扮演的活動,讓學生分別扮演圣誕老人、小丑和家庭成員、朋友等,將西方人過圣誕節的情景演繹出來。學生們通過:“Webuy presents for our family and friends.”“Merry Christmas.”“People have a big dinner together on Christmas Day.”的場景對話,提高了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也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促進了學生了解英語文化,更加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英語教師應通過多種手段,促使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發揮自主探究能力,產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在有趣的教學活動中,深化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自然而然地提高英語表達能力和閱讀水平,逐步提升英語綜合能力,讓小學英語課堂精彩紛呈。
參考文獻:
[1]趙愛軍.踐行核心素養,構建英語靈動課堂[J].教育界,2020(41):62-63.
[2]印園園.打造小學英語靈動課堂[J].江西教育,2020(24):83.
[3]徐琴.聚焦核心素養,構建英語靈動課堂[J].小學時代,2020(18):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