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香,張丹,吳曉宏
摘? ? 要:生命教育是我國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構成之一,是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的基礎,也是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前提與基石。文章針對目前實驗教學中生命教育存在的問題,探討了通過開展適宜的生命教育內容和補充針對相關內容的課程評價等途徑來提高生命教育的開展質量。
關鍵詞:實驗教學;生命教育;高等教育;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7?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002-4107(2022)04-0030-03
一、高校延續和強化生命教育的意義
由于教育是在生命個體存在的前提下開展的提高生命質量的活動,所以說生命的存在是教育存在的根本保障,即生命的存在既是教育的基本前提,也是教育的終極目標。
高等教育是立足于通識教育基礎之上的專業教育,生命教育因在專業教育中歸屬不明確,而長期處于邊緣地帶不被重視。同時,高等教育以“就業率”為指揮棒,導致“社會需求”或“社會價值”長期引領高等教育,加劇了高等教育對生命教育時效性的忽視程度,淡化了教育過程中對學生生命個體生活現狀和生活質量的關注,漠視了學生精神與心理健康問題。
傳統教育將學生視為知識的接收工具,對知識內化、拓展、遷移不夠重視。同時,對知識、技能的過分關注導致人文精神缺乏。而對高校學生而言,高等教育不僅僅是個人的事,同時也擔負著家庭的期望。在校期間,學業的壓力以及即將面臨的就業壓力,使大學生從剛入校門即拋棄自我背負“歷史”重任。社會上的高額房價、婚戀成本也成為即將畢業大學生面對的問題,部分大學生未入社會,心理早已“身先士卒”[1]。
由于大學生的“三觀”還尚未完全成型,人生閱歷也相對單薄,對問題或信息的分析處理常常基于感性認識而缺乏正確的判斷力,導致青年群體普遍的主導行為是感性行為,其心理承受能力、抗打擊能力、抗挫折能力相對較弱。因此,加強當今高等教育中的生命教育迫在眉睫。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完善與發展,特別是新時代、新發展、新使命賦予高等教育中生命教育的新要求,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學科大背景使得生命教育研究具有重大的學術價值和理論意義[2]。
二、在實驗教學中開展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我國從引進“生命教育”概念并逐步發展至今,理論尚不成熟、體系尚不完備。雖然國家從宏觀層面一直大力支持并倡導生命教育,但在實踐、執行階段由于生命教育的學科劃分等問題,導致生命教育的研究多數處于理論研究階段,具體管理和實施細節很難落實到位[3]。特別是高校生命教育,目前我國部分高校與生命教育相關的研究和課程僅僅是從哲學、心理學、教育學甚至思想政治等學科的角度進行開設,而以工科院校為代表的部分高校還未開設生命教育課程,學生的生命教育僅依靠輔導員完成,這就導致學生對生命教育的認識較為狹隘,并存在將生命教育等同于安全教育的現象,缺乏對生命意義、生命價值以及生命本真的認識。
在高等工科教育中,實驗教學是幫助學生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具體實踐的重要環節,也是實現學生工程能力、創新能力、知識集成再利用能力的重要載體。以化工專業為例,化工專業各專業課程教授學生各種理論知識,但學生在實習或走上工作崗位之后,需要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方能解決工程實際問題。因此,在校園學習過程中通過實驗教學刻意培養、鍛煉學生的知識集成能力、工程能力,是學生將來能順利步入社會不可或缺的必備過程。而在化學實驗過程中,需要頻繁使用化學試劑和高溫、高壓儀器,若使用不當或操作失誤,都有可能會引起中毒、傷害、爆炸、火災和觸電等重大事故,造成人身傷害或危害環境[4]。因此,在化學或化工實驗進行之前開展包括安全教育在內的生命教育,讓學生明晰生命安全的重要性,是實驗教學順利開展的前提。所以,在實驗教學中積極開展并加強生命教育,特別是強調生命教育中的安全教育,有助于鍛煉并提高學生素質能力。
三、目前實驗教學中生命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內容以偏概全
就生命教育的本質而言,具有顯著的廣博性。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必然被賦予新特征,生命教育也必然融合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等特征,成為符合教育發展需求、具有時代特征的生命教育。然而,由于安全意識和安全保障工作貫穿高校教育始終,并且部分高校幾乎將生命教育等同于安全教育,因此在專業設置不斷調整、教學內容不斷優化的高校教育中,只有從生命教育的角度出發,凝練出高等教育環節中的主要矛盾,再利用心理學、教育學、倫理學等諸多學科的最新知識來化解該主要矛盾,才能滿足當代大學生對于生命教育的需求。
(二)生命教育流于“口頭教育”
高校融合在課堂教學中的生命教育,通常以“口頭教育”為主要開展形式,其中實驗教學較為典型。這主要是因為實驗教學本身課時緊、任務重,多數情況下不便同步開展生命教育體驗活動,只能邊操作邊提示[5]。同時,由于生命教育缺乏學術獨立性,須依賴于其他社會科學學科,導致其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難以進行實際演練或體驗。而且部分高校存在對實驗教學中的生命教育,尤其是化學實驗安全認識不足、重視不夠等問題,也致使生命教育未能引起廣泛重視,導致師生實驗安全意識淡薄。
(三)缺乏教學計劃支撐
生命教育的本質在于珍愛生命、理解生命的意義。但是具體的珍愛生命技能教學內容較為寬泛,不同的生命教育課程內容對于實現教育目標的作用力度不同。而課程內容服務于課程目標,對于同一課程目標,不同的課程內容形成的學習效果也不盡相同。同時,生命教育的目標是以學生為中心,教學內容應該緊跟時代特點和實際需求,適當增添、突出或刪減,也可改造、調整以達到其效果。如在部分涉密高校,生命教育內容應根據實際需求增加保密教育等內容;而在化工專業實驗教育中,應根據實際需求增加如化學藥品安全擺放、廢液(廢渣)的回收再利用等內容。因此,高校實驗教學中的生命教育應根據各高校專業特色設置具有針對性的生命教育內容。目前高校實驗教學中生命教育的開展或實施,主要為實驗教師以典型事故案例教育為主,教學內容具有隨機性,缺乏教學計劃支撐,難以形成生命教育實踐或操作體系。080E74EC-1A1B-4510-9581-E492F56D90C5
(四)教師缺乏開展生命教育的教學能力
教師是教學過程中的執行者,是影響教育質量、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教師自身對生命教育內涵的學習與掌握是影響生命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然而,我國部分高校尚未組建或形成負責開展生命教育的專門機構以及專職教師,常是由輔導員代為開展學生的生命教育。但輔導員并未接受相關專業培訓,不能詳細且深入地開展生命教育。高校實驗教師在職前教育階段,通常較為專注本領域或專業的理論,對生命教育的理解主要依靠于自身閱歷。而在職后培訓(在職培訓)階段,往往也沒有生命教育的相關培訓。這導致教師在實驗教學過程中,不能挖掘和探索實驗內容中隱藏的生命教育素材,也不具備開展生命教育實踐活動的能力,致使高校實驗教學中的生命教育很難有所收獲。
四、實驗教學中加強生命教育的對策
(一)普及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生命教育在我國出現并被接受只有十多年時間,在教育領域仍然是全新事物。鑒于此,高校行政部門應當承擔起推廣生命教育的責任,不但要從思想層面肯定生命教育,還要在行動上給予支持。哈爾濱工業大學針對90后大學生的心理特征,廣泛開展以心理疏導為目的的散步、下午茶等活動,在保護學生隱私的前提下做好生命教育工作。同時,組織大學生建構冰雕比賽等校園主題活動,營造積極、向上、樂觀、進取的校園氛圍。
(二)豐富實驗教學中的生命教育教學內容
高校生命教育兼具教學功能和育人功能,也就是通過生命教育不僅能傳承生命意義,而且能增進學生對生命的理解。因此,在高校實驗教學中對生命教育內容的組織和展開上,不僅包括使學生獲得安全知識和保護技能的基本生命教育內容,也應包括風險回避、安全保護、國家秘密守護等內容,從而發揮生命教育增進學生安全成長的育人功能,使生命教育發揮教學與育人功能。哈爾濱工業大學化工與化學學院借鑒和利用學院產學研結合辦學傳統和優勢,在推動產學研結合優質資源向實驗教學各個環節滲透轉化的同時,結合不斷更新的實驗教學內容,以危險工藝模擬、高溫(壓)數據展示、噴淋裝置以及急救藥箱分布講解等多方面,完善實驗教學中的生命教育教學內容,讓學生在理解實驗原理、熟悉實驗操作的同時,悉知實驗安全隱患來源與化學試劑對身體損傷的程度,并掌握規避危險與傷害的方法。
(三)提升教師生命教育素養
由于生命教育涉及學科廣泛,高校教師在課堂上想要進行生命教育,須對生命有全面科學的認識。哈爾濱工業大學為促進多學科交叉、增強理工科教師社會科學知識素養,舉辦了如“文學與人生”“學生朋輩輔導員”“女性自醫小竅門”等近千余次專題講座、培訓,為教學過程中生命教育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基礎。
(四)開展適宜的專業課程生命教育內容課程評價
由于目前高校生命教育主要依賴專業課程進行,需要教師在專業課程中捕捉生命教育元素,適時、適當地進行生命教育。因此,對專業課教學中開展的生命教育,不適合從課程體系角度進行評價。鑒于高校實驗教學對學生素質、能力培養的目標和要求,高校實驗教育關于生命教育部分的課程評價,參考以下幾方面內容。
1.從學生對生命教育的具體需求出發,結合對應的生命教育內容和實施條件,增加相應的課程目的和教學目標。只有考慮教學過程中的具體實施條件和學生自身需求,生命教育才能從“口頭教育”走向“實踐教育”“走心教育”,才能達到專業課程中開展生命教育的教學目的。
2.在專業課程中對課程目標進行具體分類。如生命教育中關于安全教育內容部分可具體對應為安全知識的認知領域、滅火設備使用的安全動作技能領域、保密(防騙)安全意識的觀念領域,根據需求建立不同的課程目標,且課程目標須具體化、可操作化,避免抽象模糊。
3.生命教育內容部分的課程評價形式須具體化和多樣化。如有關安全知識認知領域的內容可采用書面測驗等量化評價法;安全動作技能領域的內容可采用觀察法等質性評價法;學生態度方面的內容可采用問卷法等評價方法。
(五)開展實驗課前生命教育
在信息化社會中,大學生易受到網絡不良文化的影響。微信等自媒體的廣泛傳播極大地改變了大學生的閱讀、交流與生活習慣,進而影響學生的價值判斷和選擇。如何利用當代便捷的信息化工具開展潤物細無聲的生命教育,是高校生命教育開展需要考慮的途徑之一。在課堂教學開展前,教師要向學生推送納米人、材料人等微信公眾號以及小木蟲等專業科研APP,讓學生及時了解與專業相關的最新科研進展與科研成果,培養其對專業的熱愛,同時對他們形成指向性上網,避免網絡不良信息的影響。
在實驗教學中,由于動手操作任務量大,深入開展生命教育的課時量較少。因此,在實驗教學課程之前,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網絡工具,如網絡視頻、慕課、虛擬仿真實驗,向學生講授實驗課生命教育中的安全重要性,引導他們珍愛生命,遵守實驗室安全規則,同時播放一些典型實驗室安全事故,予以警示。哈爾濱工業大學化工與化學學院利用手機微信平臺積極開展實驗課前“實驗室準入考核”,考核內容包括通識安全知識,如滅火器的分類與使用方法、試劑的分類與儲存等,也包括專業安全知識,如液氮的使用操作方法、危險緊急情況處理等。學生從一般實驗室準入考核到專業實驗室考核再到課題實驗考核,層層遞進,逐級深入,既能強化學生安全知識,結合專業、課題形成系統生命教育知識,又能節省課時,便于課堂實驗教育的順利開展。
加強實驗教學中的生命教育是實驗教學順利開展、提高實踐操作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的前提和基本保障。在實驗課堂教學與管理中,不僅需要提升教師生命教育素養、不斷更新完善與實驗教學內容相關的生命教育教學內容、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開展生命教育,更需要從管理層面加強生命教育重視程度、因地制宜地開展專業課程生命教育內容課程評價,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范林波,林希玲.高校生命教育有效路徑探析[J].青少年學刊,2017(4).
[2]彭鴻.高校開設生命教育課程的必要性[J].高教學刊,2016(9).
[3]高文臣.大學生的生命教育[J].大學教育,2019(12).
[4]李志紅.100起實驗室安全事故統計分析及對策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4(4).
[5]魏竭,王袁隆.淺談化工類專業教學實驗室的開放與安全管理[J].四川化工,2019(6).
[責任編輯? 宋? ? 宇]080E74EC-1A1B-4510-9581-E492F56D90C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