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香平
摘要:在當前室內設計專業的教學工作中,學校需要積極地引入新型導師制模式。教師在此期間應當實現對學生有效地教學引導,同時,學校還應當尊重學生個性化地發展,及時建立相應的教學制度,實現對學生人性化地管理。此外,學校還應當構建合理的激勵機制,確保學生以及導師都能夠有效地投入到導師制的教學模式中。
關鍵詞:室內設計;新型導師制;模式
引言
在當今素質教育改革的大環境下,室內設計專業需要積極、有效地融合新型導師制模式,來實現對學生定向化地教學引導。在新型導師制模式下,學生需要具備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能夠及時地了解自身所存在的學習短板。同時,教師也需要實現對學生有效地教學引導,以此來提高室內設計專業的教學質量和效率。
一、室內設計專業教學中導師制模式的具體內容
在當前室內設計專業的教學工作中,結合新型導師制模式涉及到三個階段的教學內容,包含學習引導、知識積累、工作實踐三個時期,在不同的時期,教師對學生所開展的教學管理方式均不同。
(一)學習引導階段
在學習引導階段,主要是針對大一新生而設立的,學生要選擇相應的導師,并且與導師進行后續的工作、學習。在此期間,學生主要是觀察導師的工作開展形式以及工作開展內容,同時完成導師交接的任務。在此階段,學生需要通過大量的自主學習,結合觀察以及基礎練習來掌握教師對其傳授的知識內容,跟隨導師學習解決問題的策略,協同導師做設計。在學習過程中多領悟、多思考、多觀察,養成對室內設計專業基本的問題分析能力和解決能力。
(二)知識積累階段
當學生完成前期的“跟隨學習”之后,學生能夠熟練地掌握教師日常工作開展所使用到的基本方法以及基礎的設計技能。此時,學生應當承擔更多的職責,導師也會將更多的工作,難度更大的室內設計任務以及相關課題交接給學生,讓學生獨自完成對相關作品地設計,并且,學生也需要對相關室內設計專業課程進行體系化地學習。在知識積累階段,學生主要是增加自身的知識儲備,協助導師一同做設計,在學習實踐中發現自己的創作所存在的不足之處,并且給予相應的解決策略,針對自身知識儲備的短缺進行相應地拓展學習。而整個知識積累學習的階段貫穿大二、大三學年,學生在該時期逐漸對室內設計行業形成清晰的認知,并且其實際的設計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地提升。在此期間,學生要實現自主、高效率地學習,才能夠掌握更多的知識。
(三)工作實踐階段
當學生完成之前兩個階段的學習任務之后已經具備了基本的自主學習能力。在設計相關作品時,也具備清晰的思路,同時也有自身獨特的認知和見解。此時,學生可以更好地勝任某一方面的工作,當學生獲得導師的全面認可之后,便能夠獨立自主地開展項目設計工作。在此階段,學生已經具備較高的專業素養,同時也具備相應的工作能力,能夠站在更高的視角去看待室內設計行業的發展變革。但是,學生還需要結合多門學科的知識,來拓寬自身的認知面,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同時還要與其他專業的導師進行合作、交流,進行更加復雜的作品設計工作。在學生獨立工作的階,段學生應當具備較強的自主性,能夠形成自身獨特的工作認知。
二、室內專業教學中導師制教學模式的教學方案
(一)尊重學生個性化發展
室內設計專業教學中融合新型導師制模式需要全方位尊重學生個性化的發展。由于不同的學生存在個體上的學習差異,教師在制定教學計劃、教學內容、教學大綱的過程中都應當考量學生個體的成長和發展,給予學生更多自主學習的空間。此外,在當前新型導師制下,不同的專業、不同的學科往往具備不一樣的教學培養內容,同時導師在指導學生完成相應的設計任務時也具備不一樣的要求,因此學生所獲取到的知識內容也會存在相應的偏差[1]。
因此為了確保在當前導師制模式下能夠提高相關教學管理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學校應當盡可能打破原本班級統一排配課程的教學管理模式,讓學生實現自主選課。在對學生施行教學考核的過程中,院系應當以學生最終的成績作為考核對向,不必過于在意學生在某一個階段的學習狀況,但是要求學生總體成績要達標。雖然學校給予了學生自主選課的權利,但是學生在選擇相關課程時需要尋得導師的同意,并且還應當按照相關課程選修學習的情況按時地提交學習報告。
(二)建立健全規章制度
在室內設計教學中融入導師制的教學模式不等同于實施對學生“放羊式”地教學管理。由于在導師制的教學模式下,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自主學習要求。因此,學校應當沿用一套全新的教學管控制度,來對學生實施定向化地管控,確保學生在跟隨導師進行學習的過程中,能夠規范自身的行為。為此,學校應當積極地制定完善的配套教學管理模式,融入全新的教學管理策略,讓學生在相應的教學機制下,結合對應的規章制度,跟隨導師來完成后續的學習。例如為了檢驗學生最終的學習成效,管控學生在各時期的學習狀況,學校可以引入學分制,以及高效率的師生評價機制,對學生在各階段的學習狀況進行評價,使得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具備相應的緊迫感。
(三)建立激勵機制
通過對新型導師制所具備的管理模式進行分析可以看出,在相關教學模式下,會進一步提高教師的工作強度,教師不但要實現對學生在課堂上地教學引導,還需要結合課后時間來對學徒進行相應地指引。因此為了提高新型導師制的實際教學功效,學校應當引入全新的激勵機制,結合對教師的職稱評價以及薪酬待遇,鼓勵教師在相應的教學期間實現對學生良好地引導。
同時為了提高學生在導師制教學模式下的學習積極性,導師需要與市場、企業、社會構建起相應的交流溝通機制,使得導師能夠承接相應的社會項目,將對應的創作項目劃分為若干的子項目交接給學生,讓學生自主獨立地完成。最后教師以及院系將相關項目所獲取的經濟回報以獎勵、鼓勵的形式發放給學生,或為學生后續的科研學習活動提供相應地經費支持,以此來提高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2]。
三、結束語
總體來說,在當前室內設計專業中,整合新型導師制教學模式具備較大的現實意義,并且也能夠實現對學生多元化地教學引導。在相關教學工作中,導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個體差異來對其進行定向化地教學指引,同時學校也需要采取相應的教學管控策略,來提高相關教學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1]彭婷. 淺析工作室制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以室內設計專業為例[J]. 科技資訊, 2019, 017(027):109-110.
[2]張杰, 段慶, 釧文憑. 室內設計專業"現代學徒制"學習模式探索與實踐[J]. 建材與裝飾, 2019, 000(018):14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