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發
摘要: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課外閱讀,必須要結合實際教學需要和學生的個體差異入手,站在更加宏觀的角度為學生打造一個通往世界的平臺而努力。特別是對于新時期下的小學生而言,他們的認知水平要略強于他們的父輩、母輩,這就決定了他們在進行語文認知提升的過程中,必須要擁有更為豐富的教學手段作為補充,通過營造趣味性、科學性的閱讀氛圍,以此來提升小學生自主閱讀興趣和能力,為他們日后發展奠定夯實基礎與保障。
關鍵詞:課外閱讀;特色;使用
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各種信息資源的取得方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擴寬,與此同時對于小學語文教學而言,更是要結合時代的發展和學生個體差異的特點,來選擇多元化的課外讀物,在拓寬學生認知的同時,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同時也能夠結合書本知識與課外知識的融會貫通,為學生打開一扇全新的大門。下面就來結合實際教學經驗,對小學語文教科書課外閱讀的主要特色與使用展開研究。
一、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概述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提出,現階段的小學語文教學,必須要將從關注學生課外閱讀的角度進行授課突進,將“豐富語言的積累”融入到日常的教學目標中,規定每一名小學生背誦優秀詩文不少于150篇,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50萬字。在不斷積累、創造的過程中鼓勵學生通過多讀書、讀好書來進行自我認知的提升。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則是要通過結合課外閱讀的方式來不斷提升學生寫作水平和語文綜合應用水平,為他們日后的能力培養提供支撐與幫助。
二、小學語文教科書課外閱讀特色
(一)打造良好的閱讀氛圍
語文課堂作為學生閱讀的第一課堂,在良好的閱讀環境中不僅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的閱讀欲望,同時也可以通過互幫互助的方式來實現有效閱讀。而在課外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則是可以結合學生的閱讀特點,通過將班級一角改造成為一個“小小圖書館”的方式,讓孩子們近距離的接觸經典課外讀物、名人名言軼事。在這種新穎的閱讀環境中,感受到”“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閱讀魅力,在課外閱讀中不斷提升個人綜合素養和對語文知識的系統應用,為后續的語文認知學習提供更多支撐與幫助。
(二)通過興趣培養提升閱讀能力
“興趣”永遠是最好的老師,對于小學語文教科書課外閱讀推進的過程中,更是要借助“興趣”來激發學生閱讀欲望,在持久性的學習習慣培養過程中,抓住學生的認知心理,引導他們養成一種良性的課外閱讀習慣,在主動研究、主動了解的過程中提升整體的學習興趣,以一種觸類旁通的方式來實現既定的閱讀目標。
(三)打開一扇多元化體驗的大門
對于小學階段的孩子們而言,他們在看待社會發展的過程中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同時也會由于空間與時間的局限,制約了他們無法從多角度的近距離接觸外面的世界。而科學、有效的課外閱讀則是能夠很好地改變這一困境,以閱讀材料作為支撐、以閱讀習慣作為養成,將課外閱讀作為他們成長、翱翔的翅膀,實現多領域、多學科的學習體驗。
三、小學語文課外閱讀使用策略
(一)通過講解實現有效引導
在這個互聯網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時代里,很多孩子都被電子產品、網絡游戲等項目吸引,這就間接導致了一部分小學生出現了不喜歡看書的現象。結合實際進行分析,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問題在于他們對課外書的了解知之甚少,教師、家長也沒有給予正確的引導,如果這種現象沒有得到優秀扭轉,將會對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起到較大的負面作用。
因此,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必須要結合學生的個體差異來對學生進行教育,通過搭建“有趣的課外讀物”這一定位,來讓學生對課外閱讀充滿主動性和期待性。例如,教師可以在每周五找到一個固定的時間,通過舉辦“故事會”、“我是故事大王”等活動,鼓勵學生通過分享來實現既定的閱讀體驗提升。除此以外,教師還可以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以及興趣愛好,來安排一些 “成語故事”、“經典古文”、“童話續寫”、“名著改寫”等方式來進行引導,鼓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的同時,將課外閱讀中所獲得的感悟進行轉換,通過語言、情境在線、角色扮演等方式進行展示。相信在這種教學手段的引導下,每一名學生都能夠從本質上實現閱讀興趣的綜合提升,真正地利用生動的語言來實現
適當安排一定的時間,引讀部分童話故事、成語故事、作文天地、經典名著,用生動地描述和精彩部分的戛然而止,激發學生強烈的看書欲望,激發每一名小學生對語文課外閱讀的興趣。
(二)做好教師示范工作
小學階段的孩子們更加喜歡模仿教師的一言一行,因此在這種背景下,特別是小學語文教師更是要從端正自身閱讀習慣的角度入手,不僅在學生開展課外閱讀的時候也要積極參與,同時教師也要根據指定的閱讀材料與學生進行讀書筆記與讀書感悟的分享。
在實際的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還可以通過參與學生手抄報制作、diy情境畫報等方式與學生進行互動,同時也可以在日常的師生交流中通過分享個人的閱讀狀況、閱讀習慣、好書推薦等方式來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真正地發揮師道示范作用,引導每一名小學生都能夠不知不覺喜歡上課外閱讀,并通過一種耳聞目睹來將這種學習方式轉變為收益終生的良好習慣。
(三)利用激勵法實現課外閱讀
俗話說“水不激不躍,人不激不奮”,對于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課外閱讀而言,更是要充分地調動學生閱讀積極性和閱讀熱忱,在有的放矢的閱讀體驗中進行科學引導,真正的實現學生閱讀熱情的提高。
在實際的課外閱讀習慣養成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激將法”來調動孩子們那顆不服輸的心。同時,教師也要從賞識的角度來對學生的閱讀特點進行肯定,在不斷放大這種閃光點的同時,也要做好對學生的表揚、鼓勵與激勵;在不斷激發學生內在主觀能動性的同時,深度挖掘其內在動力。此外,在課堂時間允許的前提下,教師還應當結合實際的教學計劃,分配出一定的時間來開展“我是閱讀小明星”、“課外講堂小博士”、“書香姐妹”等評比活動,在多角度的閱讀激發過程中,不斷提升學生們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認知。
三、小學語文教科書課外閱讀重點分析
(一)不斷沉淀學習方式
對于小學階段的孩子們而言,在語文課外閱讀的過程中必須強調自主閱讀習慣的養成,通過多元化的感官理解、發散性的思維認知來實現一種良性的閱讀方式,在不斷提高閱讀習慣與閱讀能力的同時,也為他們日后提高其他學科的理解認知提供支撐與幫助。結合實際來看,在教學引導的過程中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重點引導:
一是通過“選讀法”進行閱讀水平提升。在這種課外閱讀引導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要以課內閱讀作為出發點,充分結合教學大綱既定的各種授課目標,鼓勵學生在大量的課外閱讀中尋找到一些重要的知識點,利用快速閱讀來尋找到文章中最核心的知識要點,通過學以致用的方式實現既定的閱讀目標。
二是利用“精讀法”進行有效閱讀。很多學生由于缺少科學的課外閱讀方式,因此在進行閱讀的過程中無法集中精力對文章中的重點句子、重點段落進行準確的把握。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必須要引導學生們,通過適用的精讀方式來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在一邊讀、一邊想、一邊寫備注的方式中不斷培養個人獨到的閱讀習慣,為日后開展更為多元化的閱讀體驗提供支撐與幫助。
三是利用“速讀法”提升閱讀效率。所謂“速讀法”就是在進行閱的過程中,要通過集中注意力的方式來開展不發音、不辨
(二)在評價中激發閱讀情感
在一段時間的課外閱讀訓練結束后,絕大多數的學生都會有不同程度的能力提升。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必須要用好“評價”這把金鑰匙,利用有效的激勵和表揚來調動學生的閱讀情感展示,在積累中實現自我的超越和提升。例如教師可以在學生的課外閱讀感悟中用紅色的筆勾勒出那些優美的句子,同時配以鼓勵的語言為學生加油。還可以通過召開“新聞發布會”等方式來對學生近一段時間所讀的課外讀物進行交流,以回答“記者問”的方式請一些閱讀效果較好的孩子走上講臺進行經驗分享,從提升榮譽感的角度實現既定的能力提升。此外,語文教師也要和班主任進行溝通,將課外閱讀情況納入到班級制度管理中來,以一種制約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
(三)關注習慣養成
在進行語文課外閱讀引導的過程中,每一名語文教師都必須清楚地認識到“教師為了不用教”,必須要從推進學生綜合能力發展的角度為其日后養成終身學習的良好習慣打下夯實基礎。一方面,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鼓勵學生制作《課外閱讀卡片》的方式來將一些精彩的段落、優美的詞匯進行記錄和摘要,鼓勵學生通過這種方式實現有效閱讀。此外,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在進行課外閱讀的時候,借助讀后感悟的方式來對文章中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進行提煉,在不斷提高表達能力的同時獲得綜合素養的提高。
總結
綜上所述,新課改下的語文課外閱讀不僅要從拓展學生認知、提高學生思維水平、實現有效知識儲備的角度入手進行培養,同時也要結合大語文課堂教學目標,制定出一整套適合學生個性化發展的教學之路。只有這樣,我們的語文課外閱讀才能夠成為學生未來發展的階梯,為他們終身學習打下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1]董志霞. "部編本"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的特色與使用研究[D]. 河北師范大學, 2019.
[2]劉昕. 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與應用策略[J]. 中外交流, 2020, 026(022):362.
[3]程瑋. 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的重要性及其應用策略[J]. 神州, 2019, (010):144-144.
[4]張紅. 淺談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重要性及應用策略[J]. 新課程, 2020(1)2-7.
[5]李章福. 探討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及應用[J]. 中學生作文指導, 2019, (019):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