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揚揚
摘要: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異的口頭交流能力對于時代發(fā)展、教育改革、學生自身生存和發(fā)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對于語文教育來說,口語交際教學是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口語交流具有豐富的涵義,長期以來,人們對于口語交際能力的重要程度產(chǎn)生了偏頗的理解,加之傳統(tǒng)文化思想的桎梏、口語教育概念的模糊、教育方法的不適和片面追求升學率等因素,導致教師對口語交際的指導不到位,學生對于口語交際的學習也不感興趣,進一步導致學生口語交際能力低下。因此,中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訓練與培養(yǎng)是中學語文教育的一個重要話題。
關鍵詞:中學語文;口語交際;訓練與培養(yǎng)
一、口語交際的內(nèi)涵
口語交際本身的概念是很豐富的,伴隨著如今時代的發(fā)展,人們對于口語交際的理解也不斷發(fā)生著變化。著名語文教育家、語文學家葉圣陶就認為:“口語交際是指交際者出于某種社交需要,運用連貫標準的有聲語言傳遞信息、表情達意的社會活動,是反映一個人的學識、修養(yǎng)、能力等因素的綜合實踐活動”。可見,葉圣陶先生強調(diào)了口語交際的本身功能和表達方式,強調(diào)了口語交際活動的綜合性。
“口語交際能力”這個概念我們可以這樣去理解:口語交際是一種很復雜的心理性活動,能體現(xiàn)人的綜合能力,構成的要素有很多。既包含本身的語言學要素,又包含社會性因素,同時還涉及到心理性因素。所以,我們在實際的口語交際教學過程中要以此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結(jié)合現(xiàn)實的口語交際教學的特點與學生的身心特點,科學而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二、中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缺乏現(xiàn)狀
經(jīng)有關研究表明,中學生口語交際存在的問題如下:
(一)聽話一方面:
1.注意力不集中
注意力不夠集中,極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干擾,如:在教室里有人竊竊私語,自己就很想去聽一聽內(nèi)容;還有一些學生控制不止自己的手,胡亂擺弄的無關緊要的東西,分散注意力。
2.反應慢,“聽不懂”。所謂聽不懂是指沒有好好聽,聽的懵懂。這雖然有性格問題,但大多數(shù)是態(tài)度問題,如:聽話時漫不經(jīng)心,似聽非聽。
3.想象力差
聽一即一,聽二即二。不能在腦海中進行聯(lián)想和想象,單純一字一句的聽,影響雙方對話的質(zhì)量和體驗感。
(二)說話一方面
1.不愿說
有的學生在自己熟悉的領域表現(xiàn)的很健談,如:與父母同學交流,毫無問題。可是一旦環(huán)境陌生,便會緊張,如:出聲不清,磕磕巴巴等。
2.不會說
語言表達是有條理和邏輯的。有的學生說話無章法,天上一腳地上一腳,某一句話還未表述明白就馬上遷移到了別的事情,讓人聽得云山霧罩。
3.隨意說
有的學生喜歡極端自主得表達自己的意見,不論場合,不論時間地點。例如在安靜的自習課上大聲喧嘩等。
三、中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缺乏的原因
(一)教師素質(zhì)
“教師想給學生一杯水,自己要是長流水”。就是說教師要教出來怎樣的學生,自己的素質(zhì)肯定得過關,打鐵還得自身硬。口語交際能力是一個人的綜合能力,優(yōu)秀的口語交際能力自然少不了知識淵博、理論完備、表達能力流暢等因素,而現(xiàn)實中某些教師是不具備的,他們理論學習很匱乏,自身表達能力也不佳,相關知識也有欠缺,如此條件更不用談口語交際教學了,教師本身的交際就是個問題。
(二)學生自身
首先,學生對口語交際學習缺乏興趣。很多學生由于對口語交際學習的重要性認識不清,對口語課程缺乏興趣,學習動力不夠,教師也不能調(diào)動起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學生學習到的少量知識也無法得到鞏固。
其次,缺乏學習口語交際的毅力。口語表達是一種綜合性的技能,必須通過不斷的努力和實踐才能獲得,口語的性質(zhì)和特點說明了培養(yǎng)口語交際能力的長期性、復雜性和艱巨性。這也就決定了意志力在口語交際學習和實踐中的重要作用。
最后,性格方面的因素。經(jīng)過實驗證明,大多數(shù)的孩子的口語交際能力都與他們的性格脫不開關系,就像是愛因斯坦說過的那樣:“一個人能力強的成就是取決于他性格上的偉大。”常理來講,性格開朗,學習認真的同學,口語交際的水平和能力要高于那些性格比較內(nèi)向的同學。而那些缺乏自信的同學就會常常感覺到不安與慌張,這不利于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
四、中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措施
(一)語文教師素質(zhì)準備
1.觀念的調(diào)整。這是根本性的問題,中學的語文教師必須要從曾經(jīng)應試教育的桎梏中走出來,樹立“大語文觀念”,真正認識到語文學科的綜合性所在,不僅僅要重視閱讀與寫作,還要重視聽話能力與說話能力。那么就要求教師必須重視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將學生日常生活中的口語交流與語文教學活動中的口語交際部分結(jié)合起來,相輔相成作為一個有機整體,只有這樣,學生的口語交際水平才能有實質(zhì)性的提高。
2.教師本身的專業(yè)知識水平。這就要求教師要有一定深度和廣度的知識素養(yǎng)。如果教師自身的知識素養(yǎng)不過關,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就無法實現(xiàn)。教師自身要有意識的補充關于語言學、心理學、交際學等方面的知識,日積月累,將自己的口語交際水平提高,能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水平。
3.教師的能力素養(yǎng)。光有知識還不夠,教師的綜合能力水平也是一大重點。中學語文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表達能力,有一口標準的普通話,得體的語言表達,豐富的文化水平,尤其是教學中一定要有藝術性、針對性、感染性、啟發(fā)性,能夠恰當?shù)攸c撥學生。話說回來,教師擁有了流利的普通話和藝術性的表達也不足夠,這僅僅是起到示范作用,如果要真正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需要語文教師將自己的模范作用與實際口語交際教學結(jié)合起來,形成一個有機整體,相輔相成,既要發(fā)揮日常生活的口語交際培養(yǎng)作用,也要足夠重視課堂和利用課堂。
(二)開展豐富的活動
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使其參與豐富的課外活動是一種很好的方法。語文學科具有豐富的人文性,其中就包括要陶冶學生的情操,引導他們關心人文社會。因此,中學教師必須引導或者帶領學生們參加豐富的社會活動,面向生活,走進生活。通過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讓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與完善,同時也可以見見世面,收獲其他方面的學習。比如開展一些課內(nèi)外活動,英語、運動等等的興趣小組,或者一些積極的社團;校外也可以布置一些調(diào)查,訪問等作業(yè)活動,回校后讓學生們討論,這本身就可以促進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錢穆著《中國文化史導論》商務印書館1994年版.
[2]桑新民、陳健翔著《教育哲學對話》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3]王家政、歐小松著《中學語文學科教育學》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4]孫培青著《中國教育史》華東師大出版社1992年版.
[5]顧黃初、顧振彪著《語文課程與語文教材》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