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蔚峰
摘要:幼兒期是禮儀行為養成的關鍵時期,這一階段,是促進幼兒獨立性, 自信心, 有利于幼兒的專注力 和秩序感的培養 ,禮儀是人們在社會交往活動中的行為規范與準則 。
關鍵詞:幼兒園;禮儀教育;內容;方法
我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被世人稱為“禮儀之邦”。講禮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精髓。自古就有”不學禮 無以立”的說法 。
一、目前幼兒的禮儀現狀分析
當前,現在好多家長都忽視了一點, 再看看現在的教育, 出來的孩子都存在著很多的問題 ,比如傲慢, 自私 ,沒有禮貌 ,貪心 ,懶惰 ,脾氣大,大部分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在“四二一式”的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溺愛現象很嚴重,孔融讓梨式的歷史美談漸漸淡去,從而漸漸導致孩子從小形成“唯我獨尊”的秉性。這現象和禮儀教育的“尊重、關愛他人”的核心思想是格格不入的。許多家長自身缺乏禮儀行為的認識,也不懂得去引導幼兒學習禮儀言行。由此導致了目前許多孩子在禮貌用語、儀容儀表、體態行為等方面的弱化發展。
二、對幼兒進行禮儀教育的重要性
幼兒禮儀教育是幼兒社會性教育的一個重要部分 3~6歲正是習慣養成的敏感時期,抓住這一時期的培養 ,對幼兒進行文明禮儀教育 使幼兒從小學禮,知禮,懂禮 ,用禮,將關系到幼兒一生的發展, 所以禮儀教育要從小抓起從家長培養的孩子良好習慣開始,從老師用人格的魅力潛移默化影響孩子開始。在孩子發展的敏感期教師應對他們進行針對性的教育,孩子就會得到與平時發展事半功倍的效果。蒙臺梭利博士提出的:抓住了幼兒的敏感期就是抓住了健康、快樂、和諧的一生。所以,禮儀教育是人之初的必修課。
幼兒園禮儀教育的內容
1. 個人禮儀:幼兒個人禮儀一般來說包括儀表儀容、形體姿態等內容,儀表儀容主要是梳洗打扮(包括洗臉、刷牙、漱口、咳嗽、打噴嚏、摳鼻孔)、穿衣著裝(包括穿衣、戴帽、穿褲子、穿鞋子的技能及裝飾美化)等方面,形體姿態主要是坐、立、走、躺、吃、喝、拉、撒、睡等方面的細節規范。
2. 親子禮儀:幼兒親子禮儀主要是幼兒在家庭生活中與家庭成員(包括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與兄弟姐妹)相處時應該注意的禮儀規范,包括請求、應答、敲門、就餐、干力所能及的家務、感恩長輩、體貼關愛、招呼告別等內容。
3. 師幼禮儀:幼兒師幼禮儀主要是幼兒在幼兒園生活中與幼兒教師交往時應該注意的禮儀規范,包括入園問好、認真聽講、舉手發言、聽從教導、請求幫助、感恩老師、離園告別等內容。
三、實施幼兒禮儀教育的方法
(一)宣傳禮儀
抓住生活中的細小事情 ,給幼兒進行隨機教育 ,讓幼兒體驗學習禮儀的重要性和意義 ,向幼兒進行道德教育 ,是培養他們團結友愛, 誠實勇敢 ,不怕困難 ,有禮貌 ,守紀律 等優良品質 充分利用幼兒園內的公共區域宣傳板、宣傳欄和家園共育窗口來創設禮儀教育園地。如在幼兒園的內圍墻及走廊上進行宣傳板或宣傳欄創設“禮儀長廊”,設置禮儀教育課題介紹,家長、教師、幼兒的禮儀規范,張貼禮儀圖片,主要是創造園內的禮儀教育氣氛,給家長視覺上的沖擊,并通過宣傳板讓家長和孩子耳濡目染地受到禮儀的渲染。
(二)三位一體學禮儀
教師學禮儀:教師是幼兒的鏡子,幼兒是教師的影子。幼兒對教師的高度崇拜心理,使他們對教師的各種行為表現都能認真地模仿和學習,可見教師對幼兒禮儀行為的形成影響是非常大的。所以,幼兒園對幼兒開展禮儀教育之前,幼兒園首先要對全園教師進行禮儀培訓,教師首先要詳細了解幼兒園禮儀的各項細化內容及禮儀標準化言行舉止。
總之作為一名幼兒教師, 我深知幼兒教育是人才培養的奠基工程 。是學校教育的基礎階段和終身教育的起始階段 ,我們有義務去幫助,教育孩子學習禮儀 ,實踐禮儀 讓我們成為有氣質 ,有風度 ,有教養的現代文明人,家園共育,齊抓共管是實施禮儀教育的一個重要性,只有我們每位孩子身邊的成人做出自己禮儀的表率,才能潛移默化、一點一滴地影響孩子逐漸成為一個知禮儀、懂禮儀、會禮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