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紅艷 海靜 胡潔東 張艷紅
摘要: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數據庫建設是目前非遺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為更加合理的保護南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為南陽市文化建設增添一張新名片,本文依據南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從建設數據庫的內容框架方向研究,依據建設南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數據庫的建庫原則,從非遺檔案資料的收集、整理、欄目設置、權限設置等四個方面進行數據庫建庫。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數據庫;構建策略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歷史的載體,是對昨日時光的再現,體現著當時生活狀態的見證,同時能夠凝聚人心,為人們留下寶貴的記憶,是尋找情感歸屬的重要手段。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在物質財富不斷滿足的前提下轉向對精神文化的追求,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對傳統文化的政策支持,有力的推動了我國各地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視;在數字化快速發展的今天,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進行數據庫建設是順應時代發展,符合新時代要求的[1]。建設南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數據庫不僅是響應政府號召,而且通過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數據庫可以對非遺文化進行很好的保護和傳承,獲得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同時可作為南陽市的文化名片向大眾介紹本地的非遺文化,吸引大眾到當地進行參觀學習,通過文化宣傳促進本地經濟的發展。
1 南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現狀
南陽市早在50萬年前,就已經有人在此繁衍生息,是楚文化的發祥地、漢文化的興盛地;現轄臥龍、宛城2個區,南召、鎮平、內鄉、淅川、新野、唐河、桐柏、方城、西峽、社旗、鄧州市11個縣(市)及高新區、示范區、官莊工區、鴨河工區4個功能區,是河南省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直轄市,也是國務院較早命名的歷史文化名城。
截止到2020年,南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家級占11項,省級占39項,市級占177項。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目前有1144名,保護性代表項目有1130項。獲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研究和示范基地等。
針對南陽市獲國家級、省級、市級的非遺項目進行分析,傳統技藝型獲批47項,傳統美術獲批18項,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獲批11項,傳統舞蹈獲批8項,傳統戲劇、戲曲獲批11項,傳統醫藥獲批14項,傳統音樂獲批11項,民間美術獲批7項,民間手工技藝獲批7項,民間文學獲批32項,民間舞蹈獲批10項,民間習俗獲批1項,民間信仰獲批2項,民間音樂獲批11項,民間雜技獲批3項,民俗獲批5項,曲藝獲批15項,人生禮俗獲批1項,歲時節令獲批2項,戲曲獲批11項,可見南陽市非遺文化涉及面廣,與其悠久的歷史文化分不開。
從南陽市非遺項目申報所在地看,非遺項目數量最多的為唐河縣占有22項、內鄉縣占有21項、臥龍區占有20項等。
因此,南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因其地理地理位置、歷史積累等原因留存下來很多,且涉及的范圍非常廣,主要通過文獻、照片、視頻、音頻等方式保存下來,導致每一項非遺項目都擁有很多檔案資料。
2 南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數據庫現狀
通過查看南陽市已建成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數據庫--南陽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網站中的非遺集萃專欄,該數據庫收錄了南陽市獲得的國家級非遺名錄11項,數字化程度低,展示手法落后,展示內容簡單,僅對每一項非遺進行簡短的文字介紹,沒有音頻、視頻等相關資料的展示;沒有收錄本市獲得的省級、市級相關的非遺名錄相關信息,且不顯示關聯網站。
通過網絡搜索占非遺項目數量最多的唐河縣、內鄉縣和臥龍區三個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數據庫,發現唐河縣沒有相關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數據庫,只有零星的非遺宣傳介紹;內鄉縣在內鄉縣人民政府官網中,通過文字的形式簡短的對外介紹了九項內鄉文化中涉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臥龍區建有非物質文化遺產數據庫,通過瀏覽臥龍區文化館官網中臥龍非遺欄目,介紹了少量非遺項目介紹,通過簡短的文字介紹和為數不多的圖片對外展示。
因此,南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數據庫存在以下方面的問題:(1)非遺數據庫建設相對滯后,從市到縣,沒有引起足夠重視;(2)現有的非遺數據庫展示內容簡單,無檢索功能,無交流聯系方式,讀者的互動性不夠,不能激發讀者的參與度和探索欲[3];(3)現有的非遺數據庫沒有關聯網站,不能夠給用戶很好的上網體驗。(4)簡單的文字介紹制約著非遺文化的傳承。
3 南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數據庫設計原則
3.1 一致性原則
南陽市非遺檔案資料豐富,有文獻、照片、視頻、音頻等眾多資料,這些資料是由許多部門,通過一個漫長的過程,經過普查專家和工作人員收集起來的,受各種因素影響,導致收集的檔案資料各式各樣,對建立非遺檔案數據庫帶來一定的難度因此,有必要對入庫資料進行標準化和規范化,遵循一致性原則,從相關資料的建立、加工、數字化到數據入庫的各個步驟等都要以標準化、規范化為前提,這樣能夠從根本上保證南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數據庫的質量及可使用性。
3.2 實用性原則
建設南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數據庫不僅要方便讀者對其進行查閱、研究;而且要能夠對非遺起到保護、傳承和宣傳的作用,因此在數據庫建設過程中要充分考慮不同讀者對數據庫內容的需求,考慮所建內容是否對傳承、保護和宣傳能夠起到相應的作用,同時要考慮資料的使用價值、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因此在建設過程中要本著實用性的原則進行建庫。
3.3 觀賞性原則
南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數據庫要滿足用戶的視覺需求,在建庫的同時要考慮頁面的整體設計、資料顯示的整體效果、用戶的使用體驗等。同時,觀賞性原則的前提是其數據資料真實可靠。
4 南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數據庫構建路徑
4.1 收集南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資料
南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資料主要包括文獻、照片、視頻和音頻等,它們主要來源于館藏資源、征集資源、田野調查及網絡資源等[4]。
館藏資源是獲取南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文獻檔案數據資料的最直接途徑,它可以提供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來龍去脈,能夠為了使傳承人更好地繼承和發展非遺提供史料查閱挖掘。
征集資源主要是面向傳承人、傳承基地等進行征集,通過征集、購買、交換和資源共享等方式來獲取[4]。因很多資料帶有保密性,在征集的時候要做好標記,方便后期對資料的整理。
田野調查主要是依據南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實地走訪,通過訪談、拍攝等方式記錄當前獲批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現狀,獲得最真實的第一手資料。
網絡資源主要是從網站上獲取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關的信息。
4.2 整理南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數據
因同一非物質文化遺產收集的內容碎片化程度比較高,積累了大量包括文字資料、圖片、視頻、音頻等檔案資料[5],所以依據《南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制定非遺數據檔案入庫的標準,從而來提高碎片資料的整合度。依據制定的入庫標準對相關非遺項目檔案進行整理,查漏補缺,然后進行規范化、標準化整理。
文獻檔案資料的整理過程,依據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字記錄的時間順序,從無到有進行排序后,整合重復率較高的文獻,最后對采用的文獻資料進行數字化,同時做好每一份文獻數字化的格式命名。
照片資料的整理過程,把內容顯示模糊、識別度不高、沒有記錄價值的照片剔除掉;按照顯示的內容整合相似度高的照片;按照非遺項目表現內容時間的先后順序進行排序或者按照非遺項目顯示內容重要程度進行排序;對采用的照片資料進行數字化,同時做好每一份照片數字化的格式命名。
視頻資料的整理過程,把內容顯示不清晰、沒有記錄價值的視頻剔除掉;按照顯示的內容整合相似度高的視頻;對采用的視頻進行后期處理,做好每一個視頻的格式命名。
音頻資料的整理過程,把沒有價值的、交談發音不清晰的音頻剔除掉;按照音頻內容進行相似度的整合;對采用的音頻做好格式命名。
4.3 數據庫對外顯示欄目設置
依據南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建庫目的,為滿足不同讀者對非遺檔案的需求,將數據庫建設成一個有資料錄入、非遺圖片欣賞、非遺視頻集、非遺音頻集、非遺傳人專訪、史料文獻查閱、查詢檢索等欄目的信息管理平臺。通過此數據庫平臺,可以把該數據庫分為將該數據庫設置為兩個模式的數據庫:一個為直接顯示音頻、視頻、圖片、文獻資料內容的數據庫;第二個為根據南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性質設置為級別、屬地、項目類型等欄目的數據庫。
4.4對一些涉密信息、受保護信息增加相關瀏覽權限
對一些受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中醫正骨療法(源潭王氏中醫骨科)、中醫內科(開胸化滯丹-剩飯丸)、張氏臟腑經絡手針、鎮平侯記燒雞制作技藝、界中米醋釀造技藝等帶一些傳承中帶有技術涉密信息的,要設置相關的瀏覽權限,授權特定的人員進行瀏覽。
南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數據庫的建立,實現了對非遺文化檔案保存的新方式,能夠很好的保護和傳承非遺文化,增加當地居民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為對南陽市城市文化建設增添一份有力的名片。
參考文獻
[1]羅敏.重慶非物質文化遺產數據庫建設與研究[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07:22-27
[2]南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發展協會成立保護傳承"非遺" 豐富南陽文化寶庫[EB/OL][2020-05-08] https://www.toutiao.com/i6827993776108077580/
[3]孔凡敏.公共圖書館非物質文化遺產數據庫建設研究[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 2019.05:83-86.
[4]姚舜.論湖南非物質文化遺產數據庫建設[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 2014.09:45-47.
[5]趙輝 王淑蓮.新疆非物質文化遺產專題數據庫的構建[J]數字蘭臺2015.01:33-34.
作者簡介:付紅艷(1986-)女,漢,河南省安陽人,助教,從事管理類專業的教學與科研工作。
基金項目:南陽師范學院2020年度校級青年項目“基于南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數據庫建設研究”。
河南省高等學校重點科研項目計劃支持(項目編號:19B4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