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鳳 王玉萍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逐漸進入到新媒體時代。在新媒體的交流互動中,其文字語言的表現形式不僅僅拘泥于文字形式,更有廣播媒體和電視媒體的“說”的形式,并會跟隨時代的發展而推出一些新的形式。本文從新媒體交流互動中語言文字表現形式的變化和特征入手,并針對新媒體交流互動中一些語言文字表現形式進行反思,希望能給到相關工作者一些幫助和啟發。
關鍵詞:新媒體;交流互動;語言文字;表現形式;反思
所謂新媒體指的是以互聯網技術、無線網絡通信技術和數字技術等為基礎,以手機,電腦等為工具向社會大眾提供一些個性化服務媒體,相比較于傳統的媒體,信息文字不僅能夠看,還能夠聽、說,因此新媒體時代將語言文字的應用帶進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其表現形式有了很大的變化,并且呈現出了全新的特征,但是也出現了一些不好的表現形式,值得我們進行反思。
一、新媒體交流互動中語言文字表現形式的變化
在進入新媒體時代后,語言文字在一些特定的環境和場合中因其特殊的需要而出現了一些全新的形式,這也就是“語言變異”。新媒體時代下的語言文字表現形式具有簡單、易懂、便捷的特點,其形式多種多樣,包括音頻、視頻、符號、表情等等。
1.1詞形的改變
在新媒體的語言文字中,詞形的改變主要體現在詞語諧音化、詞義改變和縮略語的使用三個方面。首先來看詞語諧音化,最具代表性的是英語Fans用漢語“粉絲”來表示,還有漢語的“喜歡”用“稀飯”來表示。其次是詞義的改變,詞語在不同的場合擁有不同的含義,例如沙發和板凳都是家具,但是在新媒體的交流中,他們表示回復帖子的第一人和第二人。最后是縮略語,用英語單詞的首拼BF來表示男朋友,還有取漢語詞組中的字組成簡易的詞組,例如“生快”表示生日快樂等等。
1.2標點符號的變化
相較于傳統媒體中標點符號嚴格的使用規范,新媒體環境下標點符號的使用就比較輕松,有趣。例如句號表示一句終了,而“。。。。。。”則表示無話可說,再例如感嘆號用在感嘆句結尾表示強烈的感情,連用“!!!!!!”則表示一種十分強調的語氣。
1.3特殊符號的變化
一些通信程序為了更加生動形象的表現語言文字創造出了很多表達心情的表情符號,受到了網友的喜愛。這些表情符號既可以節省打字時間,又可以貼切使用者的心情,例如用“(T_T)”表示哭泣;用“^_^”表示高興;用“(o)”表示驚訝等等。
1.4數字意義的改變
近些年來,一些數字的表現形式逐漸應用與新媒體環境之中,比較常用的有“1314”表示一生一世、“520”表示我愛你、“88”表示再見等等,這種數字形式在網絡聊天中具有輸入便捷、意思一目了然的特點。
二、新媒體交流互動中語言文字表現形式的特征
2.1 新媒體交流互動中語言文字表現形式充滿創造力
每一個被廣為流傳的網絡語言都充滿了創造力,他們是網友別出心裁的創作作品,這些詞語被賦予了一些特定的含義,成為網絡用語的最新流行詞。根據調查顯示,網民占比最大的是20-30歲的年輕人,他們能夠熟練地進行電腦操作,并且他們追求前衛,想法獨特且超前,具有很強的創造力,因此網絡語言才會出現“語出驚人”的效果。
2.2 新媒體交流互動中語言文字表現形式呈現多元化
新媒體交流互動中語言文字表現形式呈現出的多元化現象是建立在全球化發展的基礎之上的,英語的普及和使用使得我國漢語的表現形式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特點。例如“PK”一詞的使用,簡化了對兩個人或兩隊人之間對戰的描述,還有日語中的“卡哇伊”,用來形容女孩活潑可愛的性格等等,這些詞語不僅表現出了對外國文化的認同,同時豐富了我國語言文字的表現形式,使其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
2.3新媒體交流互動中語言文字表現形式趨于簡約化
在新媒體語言中存在著一些簡約化的詞語,例如“不明覺厲”的意思是“不明白有什么,只覺得很厲害”、“人艱不拆”的意思是“人生已經如此艱難,有些事情不需要拆穿”等等,這些詞語不通順但盛行于網絡并且受到了網民的喜愛和追捧,究其原因現代人得生活節奏快,大家都追求高效率,因此簡約的語言更符合人們的生活方式,受到了廣泛的推崇和喜愛。
三、針對新媒體交流互動中一些語言文字表現形式的反思
在新媒體的交流互動中,語言文字的表現形式也出現了一些不好的現象,首先是粗俗化、不規范的網絡語言,其中以“可愛”一詞為代表,字典中的原意有兩層:一是令人喜愛、而是令人敬愛,表達出的是受人喜歡的意思。但是在網絡語言中卻把可愛一詞解釋為“可憐沒人愛”的意思。其次是書寫危機的產生,現在大多數人多會發生提筆忘字的現象,尤其是一些大學生更是如此,他們長時間地接觸手機和電腦,遇到問題也是進行手機搜索,因此寫字的機會越來越少。再次新媒體網絡從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中華漢字的傳承,當現代的人們沉浸于鍵盤的敲打只重視效率的時候,忽視了我們漢字的書寫之美,甚至有時會曲解詞語的本意,因此說新媒體從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漢字文化的傳承。
針對新媒體交流互動中文字表現形式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我們要給予正視和重視。首先要從法律層面對新媒體進行規范和凈化,公安部門聯合通信、文化等相關部門制定出相應的監管措施,嚴懲違反者,凈化新媒體環境。同時新聞媒體要發揮其引導作用,不斷地進行相關的法治宣傳,促進新媒體的健康發展。其次要對青少年進行網絡辨別能力的提高,使他們對新事物有著正確的判斷力,對新媒體工具進行合理地使用,不僅要學習新文化,還要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再次我們可以利用大眾媒體對輿論進行正確的引導,傳播積極向上具有正能量的信息,對一些負面信息進行遏制。同時大眾媒體要對新媒體進行規范和引導,并與其進行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共同進步。
結語:
綜上所述,新媒體互動交流中語言文字的表現形式具有全新的變化和特征,并受到年輕一代網友的推崇。但是在這其中也存在很多的問題,我們要對其進行法律的制約和規范,還要對其進行引導,實現新媒體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張美蘭.新媒體語境下代際交流的語言特征研究[J].江蘇外語教學研究,2020(04):39-42.
[2]談飛.簡析視覺傳達中新媒體藝術語言[J].大觀(論壇),2019(06):70-71.
作者簡介:張云鳳(1988.10-)女,云南臨翔人,本科學歷,任職單位:云南省臨滄市臨翔區融媒體中心 ,研究方向:新聞媒體;王玉萍 (1978.11-)女,云南臨翔人,本科學歷,現任職單位:云南省臨滄市臨翔區融媒體中心,研究方向:新聞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