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月
摘要:在新時期下,人們生活質量有了很大提高,同時也帶動了我國群眾文化建設的發展,群眾文化的發展展現著國民群眾的精神面貌和綜合素養,群眾文化發展的程度影響著社會主義文化繁榮昌盛的程度。如何使群眾文化發展順應新時期社會的發展是我們值得深入權衡的問題。
關鍵詞:群眾文化; 理論建設;文化建設
經濟建設的重要內容就是文化建設,群眾的生活方式是群眾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社會體系文化構成的關鍵因素,群眾文化的發展關系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和諧社會的建立。在我國經濟日益發展的影響下,群眾文化建設顯得越發重要,其建設內容更是要順應時代發展而豐富飽滿,使之在新形勢之下依然可以服務于人民增添于國家。適應新形勢,就需要在這個新時期,使群眾文化工作者緊跟時代的步伐,迎接時代挑戰。全力推進新時代的群眾文化的建設工作,搞好群眾文化指導作用,引領群眾文化積極健康發展,使之推進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和諧前進。群眾文化建設影響著農村文明和廣大老百姓群眾的日常生活多彩化,隨著農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群眾文化建設的要求越來越高,如何在新時期建立符合國情符合農村體制的群眾文化,是值得每個參加群眾文化建設者需要深入細致思索和研究的,落實群眾文化建設,推動群眾文化發展,豐富群眾文化內容是眼前需要解決的難題。
一、新時期加強群眾文化理論建設的必要性
一個國家的文化標志著它的民族血脈和人民精神面貌,文化昌則國家盛。社會主義新時期,在全面建立小康社會之時,應該同步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大繁華,通過文化建設促進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倍增,以文化向世界展示新中國的精神面貌,通過文化引領新風尚和綜合國力,從而服務于社會服務于人民,促進社會的全面發展。隨著國家實力的不斷增強,群眾文化所占的地位越來越高,一個國家如果在文化建設方面跟不上綜合國力的發展,則標志著國民素質的低下,如此一來勢必會遭受到國際的病垢。雖然群眾文化建設屬于公益文化事業范疇,但并不能因此就不去重視不去推廣不去建設發展它,從關系層面分析,群眾文化是綜合國力的表現手段之一,群眾文化發展好了,國民素質隨之也會跟著提高,越來越多的群眾重視文化建設,就會積極投身于文化建設,也會不斷提高個人綜合素質,長此以往就會涌現不少人才,這些人才對于國家建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國民綜合素質提高了,也有利于社會治安,減少違法犯紀事件的發生,降低犯罪率,對于構建和諧社會有著直接影響。
二、新時期加強群眾文化建設策略
(一)群眾文化和人民精神需求相結合
人民群眾才是創造文化建設的人員,是文化成果最終的擁有者與受益者。群眾文化深受影響,并且展現非常大的影響力,想要推動文化的進一步發展,更加地繁榮,就要全體的社會成員加強努力以及艱苦地奮斗,與此同時,還需要人民群眾主動地響應并參與其中,充分地發揮文化建設過程中群眾的主觀能動性,創造一個以群眾作為核心的文化場所,為群眾搭建一個適合個人的舞臺,主動地位群眾進行自編自演和自娛自樂,例如,在我區的群眾文化館都會舉辦群眾文化活動,主要涉及到廣場舞大賽、書法比賽、戲曲大賽等,人民群眾在這些活動中,能夠激發熱情,積極地參與其中,并且能夠帶動身邊人,融入到文化建設領域。只有深入到群眾當中,發現群眾在文化方面的不同需求,可以讓群眾積極地融入到文化活動中,參與的同時,應該盡情地享受各種文化的樂趣所在,凸顯群眾文化所具有的優勢,讓人民群眾更好地融入到文化當中,凸顯群眾的動力,體現我國群眾文化以服務于群眾的宗旨,與群眾文化方面的需求相適應,群眾文化的建設與人民群眾的精神需求之間必須相適應,只有這樣,所建設的文化才是人民需要的文化,才能推動社會的不斷發展。
(二)培養文化創新意識。
注重群眾文化活動內容的創新,應結合黨政方針,以新穎的思維方式推進群眾文化建設的創新和改革,建立全新的群眾文化建設新體系,同時結合群眾文化發展的經驗和規律深入探索群眾文化的運行機制和奧秘。推進文化運動機制和市場機制的有效融合,形成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來豐富群眾文化建設的內容。
(三)重視傳承和創新之間的有效融合
人民群眾是創造歷史的人員,同時,人民群眾還是文化傳承的人員以及弘揚人員、創新人員,各個階段的文化依靠的都是人民群眾自身的智慧所創造的,人民群眾的智慧結晶,特別是民間非常豐富的文化,早已根植在大眾的生產生活中,展現了人民群眾的辛勤汗水以及聰明智慧。從歷史發展的過程中可以看出,展望未來,不管屬于遠古時期鉆木取火,或者是奴隸社會的精湛樂器,然后到封建社會存在的詩詞歌賦,再到當地非常流行的一些歌曲,是不能與廣大人民群眾相互脫離而存在的。為了保障新時代的群眾文化更加地繁榮與發展,就需要群眾文化的工作者,主動地獻身在民間藝術傳承與發展的過程中,還要針對各種文化做好創新工作,給予民間文化一定的內涵,對群眾文化所具備的特色與亮點進行突出,結合民間文化和群眾文化,使得群眾文化在發展的過程中,對民間文化所具備的精髓進行吸取,使得兩者之間可以融合與交流,充分發揮互相促進和互相補充與相輔相成的效果。
三、結語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經濟轉型和體制轉軌也隨之而來,帶來了文化活動的多元化,影響著文化建設的發展。只有改變傳統的群眾文化,才能滿足不同群眾的不同文化需求。而群眾文化工作者要以改革創新的精神,要打造文化新優勢,必須把人文資源轉化為文化產業優勢,思想的轉變、措施的實施在文化建設上顯得尤為重要和關鍵。同時加強文化交流范圍,貫徹執行正確的文化發展方向,將文化建設和市場經濟無縫隙融合可以促進群眾文化的建設和發展。群眾文化建設是全國民的社會責任也將影響著公益事業的發展和形成,不僅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而且將其發揚光大還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意義,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有著助推作用。
參考文獻
[1]于偉立.淺談群眾文化發展的新思路[J].科技信息,20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