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從閱讀與寫作的整合入手,以任務型教學活動自主性、整合性、循環性、扶助性和反思性原則為指導,通過對一堂高中英語讀寫課的教學設計,以及設計意圖的描述和課堂實踐,探索基于任務型教學原則的高中英語讀寫課型有效任務設計的可操作性范式。
關鍵詞:讀寫課型;任務型教學;五原則;運用
作者簡介:姜先杰,貴州省桐梓縣第一中學。
一、 引言
閱讀寫作課(Reading for Wring)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書《英語》必修第一至第三冊的重要課型之一,每個單元都有一個讀寫模塊。高中英語閱讀寫作課型中的“寫”主要是指有指導的程序寫作。“閱讀”為“寫作”作鋪墊,“寫作”是“閱讀”的升華。語言教育家Krashen認為,輸入和輸出是語言習得中不可分割的兩個重要環節,但輸入僅是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學習者在輸入的基礎上需要進一步內化相應的語言結構才能完成習得的全過程。輸出訓練似乎正是促進并加強語言結構內化的有效手段。因此將輸入的核心方面(閱讀)與輸出的重要環節(寫作)結合在一起教學,既強調信息的輸入,也強調對輸入信息的選擇、組織、儲存和運用,是輸入與輸出方式結合的有效方式之一。讀、寫話題相關既有助于改善學生的讀寫結果,發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又有助于提高學生語言表達的準確性。然而在一節課的有限時間里,要完成“讀”和“寫”的雙重任務,處理好“讀”與“寫”的關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引領和教學設計是否有效是教學成敗的關鍵。本文以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書《英語》必修第二冊Unit 1讀寫課為教學案例,以任務型教學活動五原則為指導,對高中英語閱讀寫作課型有效任務設計的可操作范式進行了探究。
二、教學分析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教材單元教學由Listening and Speaking 、Reading and Thinking、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s、 Listening and Talking、 Reading for Writing、Assessing Your Progress 等模塊組成。Reading for Writing 是單元教學的第五個模塊,也就是說在教學這一模塊之前,學生對這個單元的相關話題已有了較多的了解。本課例所在單元的教學話題是“Cultural Heritage”,教學任務是“寫一篇關于保護文化遺產的新聞報道”。閱讀輸入為寫作搭建支架,包括主題、語境、文本結構、語言特征等。本課例的閱讀文本是一篇有關利用數字技術制作敦煌莫高窟文物圖像的新聞報道,作者認為利用這種方式可以在世界范圍內引起人們對中國歷史、文化和傳統的關注和了解,從而更好地增進國際間的文化交流、理解與合作。文本結構簡明,具有比較典型的新聞內容和語言特征,包括標題(Title)、導語(Lead in)、主體(Body)、結束語(Ending)。標題使用了動詞短語,簡明扼要且概括了文章的主題。導語是第一段中的前兩句,講述了該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的概況,包括時間(When)、地點(Where)、人物(Who)、事件(What)等新聞要素。導語之后是新聞主體,介紹該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的細節,包括人們是通過什么方式來推廣莫高窟(How)的、為什么要推廣莫高窟(Why)。其中,第二段講述了莫高窟的重要歷史和文化價值,即該項目的背景和原因(Reason)。第三段講述了研究人員制作莫高窟文物數字照片的目的和期許(Purpose),即傳承中華歷史文化,增進國際文化理解、交流與合作。報道使用了直接引語(Direct quote)等新聞寫作手法。
本堂課的教學內容包含閱讀理解和寫作兩部分,閱讀是為寫作搭建支架的,本課的重心在輸出——寫作部分。
(二)學生分析
本教學設計的教學對象是入學兩個多月的高一學生。他們有一定的英語語法基礎,但口語和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較弱。由于是本班學生,對前任務(Before class)的安排和落實比較容易到位;又因為是公開課,學生參與熱情較高,有利于形成積極的課堂氛圍。
(三)學習目標
本課例是以語言輸出(寫)為主的“讀”“寫”結合綜合技能課。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能夠:
1.通過略讀和掃讀,理解文章內容,掌握主要信息。
2.弄清新聞文體的寫作框架,即Title、Lead-in、 Body、 Ending,以及新聞用語特征Quote。
3.完成習作任務:寫一篇關于文物保護的新聞報道。
(四)教學設計思路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思路如下圖所示:
教師課前讓學生通過互聯網和查閱相關參考書籍了解有關莫高窟及文物保護信息,然后在課堂教學開始時與同學分享,以激起學生進一步了解文物保護的愿望,為閱讀作鋪墊。 通過第一遍文本閱讀,學生了解課文大意,培養學生快速閱讀的能力,完成理解練習Exercise 1。讓學生再讀課文,掌握新聞文體的寫作特點,完成練習Exercise 2,旨在培養學生快速概括總結和提煉主題的能力,同時了解新聞文體寫作特征,為下一步的寫作(輸出)打下基礎。Writing部分要求學生結合所學知識,寫一篇關于文物保護的報道。學生既可以參考文本,寫一篇關于陳雷保護武漢文物的報道,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所學和所知,寫一篇關于文物保護的報道。 Presentation & evaluation 部分在向學生提供展示舞臺的同時,固化評價標準,引導學生學會評價。 Homework讓學生反思修改作品,同時為后續學習搭建平臺。
三、任務設計與設計意圖
(一)前任務(Before class)
任務一:整理型任務Ordering, sorting, classifying
Surf the internet or read other reference books to find out some information about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設計意圖】
教師課前讓學生通過互聯網和查閱相關參考書籍了解有關莫高窟及文物保護的信息,然后在課堂教學開始時與同學分享,以激起學生進一步了解文物保護的愿望,為閱讀和寫作作鋪墊。
本任務設計明確告知學生信息搜集的途徑,不僅讓學生在完成任務時能對文物保護有初步了解,為課堂閱讀降低難度和寫作目標的達成積累語言素材,而且通過完成任務,培養學生搜集資料、整理和歸類信息的能力。
(二)任務環(Task—cycle)
任務二:Lead-in (分享個人經驗型任務Sharing personal experience or opinions)
Students share their personal experience or opinions by answering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 What have you learned about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2. List some of the cultural heritages in our hometown. And tell us why it is important to protect them.
【設計意圖】
學生已在網上查找或查閱相關參考書籍,通過回答問題1,交流他們對文物保護的了解和認識; 通過回答問題2,了解家鄉文物保護的情況,培養熱愛家鄉的情懷。該任務的設置,既為學生學習課文作鋪墊,同時又調動學生課外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搜集資料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活躍課堂氣氛。事先告知學生學習任務,使學生由傳統的被動接受任務轉變為自發地帶著任務去學習,這符合任務型語言教學活動的自主性原則,有利于學生轉變為主動的、積極的學習者。學生通過課堂分享,既能補充完善相關知識,又能提升自身的表達能力,增強學習成就感。
任務三: 1st Reading(整理型任務 Ordering, sorting and classifying)
Read the passage as quickly as possible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 What are the researchers and scientists trying to do? What modern technology are they using?
2. Why are so many people interested in the Mogao Caves?
3. Why is it important to protect cultural heritages?
Tips:
1. Don't read the passage sentence by sentence, just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key points of the passage, such as when/where/who/what/how/why and so on.
2.? Keep the usual important points of a news report in your mind while reading.
【設計意圖】
本閱讀任務的設計旨在通過快速閱讀方式培養學生的概括、歸納課文大意的能力。建議1告訴學生快速閱讀的基本方法;建議2提醒學生在閱讀時關注新聞報道類文章所包含的要素。這既能幫助學生概括、提煉文章的大意,同時也為接下來的寫作任務作鋪墊,間接告知學生新聞報道類文章的寫作要點。要在盡可能短的時間(4分鐘)內閱讀一篇400字左右的文章,這對學生來說無疑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學生在動用相關閱讀技巧的同時,提煉、概括課文主題的能力得到鞏固,這符合任務型語言教學活動的整合性原則。
任務四:2nd? Reading (列舉型任務Listing) (a pair-work)
First read the passage by yourselves and then discuss in your group about the organization and language features of a news report.
Tips: This time, please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structures of the passage and underline the key words while reading. After reading, list the structure of a news report and try to find out the features of news reports.
【設計意圖】
學生要在較短的時間內找出新聞報道類文體的結構特征(title/lead sentence/body/ending)和新聞文體類文章的語言特點(運用圖片、直接引語等)是有相當難度的,只有與同伴合作,相互補充完善才有可能完成任務,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自主歸納新聞報道類文章的寫作特征和語言特點,在深化閱讀的同時完成后續寫作支架的搭建, 完善寫作材料的布局,是完成下一個任務的重要鋪墊,符合任務型語言教學活動的扶助性原則。任務型教學理論認為,所有的課和教材都應該提供足夠的支持性框架,以確保學習過程得以發生。本任務的設計和完成,讓學生對新聞報道類文章的寫作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為接下來的寫作做好準備。
任務五:Writing(Problem solving鞏固與運用)
Write a news report about a person or group who works to protect our cultural heritages.
Tips:
1.You can refer to the materials on page 9 and write a news report about Chen Lei,who works to protect the historical cultural heritages in Wuhan, or write somebody you know,who is doing something to protect cultural heritage in your hometown or somewhere else.
2. Keep the usual important points of a news report in mind when writing .
3. A passage should include topic sentence and supporting sentences. Decide with your partner the topic sentence first and then choose your supporting information.
【設計意圖】
讀寫課型中的“寫”無疑是該課型的主要任務。筆者安排15分鐘左右的時間讓學生獨立完成該任務,目的是使學生有較充分的時間來實踐,以便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在這個環節,教師給予學生明確的寫作指導,即:1. 從課文所列參考材料,或者從身邊文物保護的實例,或者學生感興趣的其他相關文物保護的事例中進行選擇來寫作,把選擇權交還給學生,讓學生做到有話可說。 2. 要求學生在寫作中注意新聞寫作的要點,這既給學生指明了寫作的方向,也符合任務型教學法所要求的任務應具有循環性和重復性的原則。 3. 提醒學生注意主題句的提煉和支撐句的表達。這些指導既給學生的寫作指明了方向,又為后續任務(展示和評價)提供了依據。
在前面的幾個任務中,筆者從不同的角度強調了新聞報道類文章的寫作要點。這樣設計保證了在主任務出現時,學生在前期鋪墊和扶助中已經習得如何進行寫作。任務的循環使學生可以在不同的情景中使用和體驗目標語言。任務的循環不是學習內容的簡單重現,而是對之前任務的再創造。
任務六: Presentation and evaluation(展示和評價)
Students present their work and make evaluations among themselves in their groups first. Remind them of ways of making assessments. (The usual key points of a news report: titles,pictures,lead-in,topic sentences,supporting information and so on). And then, each group select one student to show their work.
【設計意圖】
請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給他們提供一個自我表現的平臺,這既有助于發展學生的表達能力,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聆聽其他同學的作品并按評價標準作出評價,這樣讓學生在評價別人作品的同時反思自己的習作,這符合任務型教學活動的反思性原則。在任務型語言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體現了任務型語言教學的重心由語言本身向語言學習過程的傾斜。學生的反思有助于他們學會如何學習(Learn how to learn),從而真正實現最終的自主學習。
本任務中,筆者未向學生展示范文,其目的是告訴學生只要在評價標準的框架內,學生可以適度地自由發揮,這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造性,鼓勵其自主學習。這符合任務型語言教學活動的自主性原則。
(三)后任務(After class)
任務七:? Homework
Students rewrite their compositions after class, based on the assessment rules. This time, they are asked to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use of conjunctions and also use some complex sentences.
【設計意圖】
作為后續學習,任務七不僅僅是對前任務和任務環的簡單延伸。筆者在原有評價標準的基礎上對學生提出了新的要求:1.注意使用連接詞;2.適度使用復合句。這是對課堂習作的深化和課堂學習的延伸,有一定的挑戰性,但對高中生來說,這也是一種有益的嘗試。
四、結語
我國學者對任務型教學法的研究已有時日,任務型教學法已為我國英語教育界廣泛接受,任務型語言教學活動的原則(自主性、整合性、循環性、扶助性和反思性等)也在逐步為人所熟知。然而如何將這些原則和方法用于指導具體的課堂實踐,尤其是有關在高中英語讀寫課型中具體運用的研究還不多見。本課例以任務型語言教學活動的原則為指導,以課例形式對任務型教學法在高中英語讀寫課型中的運用進行了嘗試。該課例在市級教研活動中進行了展示,得到了與會教師和專家的肯定。“任務明確,循環漸進,學生自主性和反思性的結合是本堂課的最大特點”(評課教師語)。筆者也想借此就任務型語言教學活動的原則在高中英語讀寫課型中的運用研究與廣大同仁進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討。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程曉堂.再談中小學英語教師論文寫作中的常見問題[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3(4):1-5.
[3]李琦.高中英語寫作課的教學設計與實施過程[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3(10):23-26.
[4]王佳,夏谷鳴,胡躍波.上教版《牛津英語》八年級上冊Module 3 Science Fiction Unit 6 Nobody Wins(I)[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5(2):1-10.
[5]蔣炎富,楊立憲.一節以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為主的高中英語閱讀課[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5(3):1-8.
[6]龔亞夫,羅少茜.任務型語言教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7]陳素萍.基于窄式閱讀的讀寫教學探微[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4(10):1-7.
[8]潘正凱.讀后階段寫作活動設計的原則與策略研究[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21(5):38-42.
[9]孫旭.提升協同效應的讀后續寫教學探究[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21(1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