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詞塊教學法是一種新型的英語閱讀教學方法,符合新課改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要求,在提高學生英語閱讀能力、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熱情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詞塊教學法的出現突破了英語閱讀教學的瓶頸,為高中英語教育教學發展提供了新機遇,受到眾多英語教師的青睞,現已廣泛應用到英語閱讀教學中。本文首先介紹了詞塊教學法的內涵,然后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應用詞塊教學法的必要性進行了論述,最后結合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實際,就詞塊教學法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談了幾點優化策略。
關鍵詞:詞塊教學法;英語閱讀教學;優化策略;應用研究
作者簡介:李佳,寧夏青銅峽市第一中學。
前言
英語閱讀能力是學生的一項基礎技能,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任務是幫助學生提高閱讀理解能力,提升閱讀水平,優化語言應用能力。但受到教學方法等因素的限制,高中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面臨一些問題,嚴重阻礙了閱讀教學進一步發展。而詞塊教學法的出現突破了英語閱讀教學的瓶頸,為高中英語教育教學發展提供全新的機遇,受到眾多英語教師的青睞,現已廣泛應用到英語閱讀教學中。
一、詞塊教學法的內涵
“詞塊理論”是由Dccarrico與Nattiinger兩位學者在19世紀中期提出的,具體內容是依據單詞長度不同的特點,將不同長度的詞匯化為不同詞塊進行學習。詞塊表現形式是詞的組合與搭配,通常由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詞構成,在語法與語意上具有特定含義,主要分為短語、固定搭配、習慣用語等,詞塊的形式是固定的,在信息輸出量和運用頻率方面高于單一詞匯。而詞塊教學法指的是挖掘語義、語法、語境的內在聯系,幫助學生將英語學習過程中的詞匯進行組塊,形成預制詞塊,同時以詞塊循環的方式對英語語言開展記憶、感知、輸出活動。詞塊教學法將詞匯轉換成詞塊模式進行存儲,隨時使用,隨時輸出,很大程度上減少了語言“響應”時間,提升了學生的閱讀效率,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二、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應用詞塊教學法的必要性
首先,應用詞塊教學法是高中英語新課改的客觀需求。新課改對高中英語教育教學活動提出全新建議,明確要求加大英語閱讀課程比重,提高高中生閱讀理解能力。然而現階段,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依然應用傳統教學模式,教學重點放在記憶詞匯、分析句型、講解語法等方面,語法應用與詞匯學習嚴重脫節,學生無法精準掌握文章主旨,難以養成正確的閱讀習慣。詞塊教學法是以詞匯為核心的教學形式,通過有機聯系詞匯、短語、句子以及語法學習,幫助學生建立龐大的詞塊庫,對詞匯與語法意義進行深入理解,熟練把握詞、句、段之間的關系,提升學生英語閱讀理解和語言應用能力。
其次,詞塊教學法是解決高中英語閱讀教學詞匯問題的主要手段。詞匯是英語閱讀的重要保障,高中生英語閱讀速度與英語閱讀水平主要依賴于其詞匯量的多少和詞匯運用能力。因此,提高學生閱讀效率的關鍵環節是增加學生的詞匯量,強化英語詞匯運用能力。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詞匯學習目標模糊、詞塊整體性弱化等問題嚴重,詞與詞之間的關系被割裂開來,導致學生對英語詞匯缺少完整的認識體系,閱讀能力普遍較弱。而詞塊教學法的應用為詞匯學習帶來全新方式,詞塊教學法的重點在于對詞塊的積累,將英語詞匯詞塊化,促使詞與詞之間形成統一的整體,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最后,詞塊教學法是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高中英語是高中階段的重要學科,而英語閱讀是英語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考重點考核內容。高中生學習時間緊、學習任務重,很難抽出時間對英語單詞進行額外記憶,長此以往,會對英語學科產生陌生感與冷漠態度,甚至形成抵觸心理,逐漸失去英語學習興趣。然而詞塊教學法可以幫助學生最大限度地開發記憶潛力,短時間內最大限度掌握學習內容,減少記憶負擔,增強英語學習自信心。學生一旦掌握正確學習方法,產生學習興趣,就會對學習對象進行自主學習,深入挖掘詞塊教學法的潛在價值,從而發揮學習能動性,拓展詞塊教學法的應用范圍。
三、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應用詞塊教學法的優化策略
(一)運用詞塊教學法提高文化意識
詞塊形式是詞的搭配組合,具有共線性、重復性、習慣性、自然性等特點。詞塊教學法的本質是創造認知圖式與感受跨文化,背后蘊藏著豐富的詞源文化。英語閱讀材料中的詞塊凝結著多元化的文化內涵,學生只有深入理解詞塊的文化含義,才能體會教材中閱讀材料涉及的深層意義。傳統英語閱讀教學方法停留在先翻譯再分析特殊句式的表層階段,學生對文本中的文化無法形成正確認識。因此,教師應該在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將詞塊作為節點,串聯文本中的文化線索。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三Unit1“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閱讀文章“Why do we celebrate festival”時,教師利用詞塊教學法,對閱讀文本中的重要詞塊進行提煉,通過分析詞塊背后的文化含義,把握閱讀材料的情感態度。首先,教師將詞塊歸納出來,有the Egyptian harvest season、All Hallows'Day、trick-or-treating、the Naadam Festival等。其次,教師深挖詞塊背后蘊含的文化內涵,其中埃及豐收節中的“harvest”一詞來源于古英語“harfest”,意思是“收割果實、好的結果”,所以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將“harvest season”作為節日名稱。除了閱讀材料中的埃及,還有英國豐收節,人們用農作物修飾教堂,表達對上帝賜予食物的謝意,英國德文郡和康沃爾郡依然保留“喊脖子”等收割相關儀式。以色列也有豐收節,節日期間人們住在簡易棚屋里,以紀念猶太人的太祖先。加拿大、美國等國家也有對應的慶祝活動。而All Hallows' Day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萬圣節。常見的“Halloween”是萬圣節的eve,應該是萬圣夜,trick-or-treating與萬圣節息息相關,原意具有宗教色彩,為辟邪消災,擺出祭祀品喂飽鬼魂,現代含義是將宗教色彩消除,逐漸成為年輕人的舞會,成為“不給糖就搗亂”的趣味環節。Naadam是中國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那達慕是“游戲”的意思,表達對先祖以及草原文化的敬畏之情。最后,教師串聯詞塊中的文化寓意。一方面通過了解詞塊背后的內涵,學生對世界各地節日來源有基本認識,清楚人們慶祝節日的目的是為了傳承文化,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面,通過古今節日對比不難發現文化的共通之處。總之,詞塊有固定化特點,學生根據詞塊可以充分理解文化含義,把握文章表達的情感、價值觀。
(二)巧用詞塊教學法串聯詞語脈絡
文化內涵是閱讀文本的情感基礎,而詞語是梳理閱讀文本脈絡的關鍵內容,通過提煉關鍵詞,明確閱讀材料的脈絡是高中學生英語閱讀能力基本功,同時也是有限時間內提高閱讀速度的重要保障。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正確使用詞塊教學法,可以迅速明確核心詞語,引導學生理清思路,增加學習靈活性。因此,教師在開展英語閱讀教學時,以詞塊為聯結點,串聯閱讀文本中的詞語,把握文章脈絡。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一Unit4“Natural disasters”閱讀文章“The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時,巧用詞塊教學法幫助學生把握文章脈絡。首先,教師提煉出第一段的詞塊“the countryside of northeastern Hebei、Chickens and even pigs、rose and fell”,學生根據詞塊對應的where、who、how等5W1H內容,歸納段落主旨,即主要講述地震前的征兆、現象;其次,教師提煉第二段的詞塊“coming to an end、lay in ruins、cut across houses”,學生通過詞塊了解地震發生時的可怕畫面;再次,教師提煉第三段的詞塊“nothing but ruins、red autumn leaves、fell down”,學生根據詞塊理解地震之后建筑與人員傷亡慘狀;最后,教師將第四段和第五段內容一并進行總結,提煉出“dig out、bury the dead、get back up、show the wisdom、a brighter future”等詞塊,學生根據詞塊歸納出地震后的復蘇情況。總之,教師利用詞塊教學法將閱讀文章進行梳理,學生根據詞塊時間順序、詞塊含義,對閱讀文本進行整體把握,了解地震前后的現象、影響、救援行為,最后根據“a brighter future”升華文章主旨,表達災后重建的決心以及對未來的無限期望。
(三)利用詞塊教學法支撐語境邏輯
詞塊教學法的機理是“符號化”語法,詞塊是探究語義語境的窗口。高中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語法學習部分難度較大,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有較高要求。對此,學生應該精確拆解語法結構,了解框架形式以及理解詞塊意義。也就是說,語法知識是英語閱讀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詞塊教學法中的詞塊固定特點指的是將詞塊用法嵌入語法中,幫助學生學習語法技巧、運用規律,理順閱讀材料中的語境邏輯,對閱讀文本進行深耕細作。因此,教師應該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以詞塊為切入點,串聯閱讀文章中的語境邏輯。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一Unit2“Travelling around”閱讀文章“Travel Peru”時,教師用詞塊教學法分析重點語法知識,幫助學生理清句子邏輯。在學習“In the high planes area is Lake Titicaca, the highest lake in the world, on which boats can travel”時,教師將“In the high planes”與“on which”進行提煉,分別作為詞塊一和詞塊二進行講解,其中詞塊一是倒裝句式,表示方位的介詞短語在句首時,句子要全倒裝;而詞塊二是非限制性定語從句,on which=where,句子的邏輯是“Lake Titicaca is in the high planes area;Lake Titicaca is the highest lake in the world;boats can travel on Lake Titicaca”。教師將詞塊進行梳理、歸位后,學生可以正確理解句子的語法結構,把握句子在文章中的語境邏輯,即“的的喀喀湖位于高原地區,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湖上可以行船”,學生據此對秘魯形成初始印象,為后續學習閱讀材料中秘魯的各旅游景點奠定基礎。總之,教師立足英語詞塊,由詞到句、段、篇,一步一個腳印,穩扎穩打理解閱讀材料。
(四)借用詞塊教學法強化閱讀效果
高中英語教學中,閱讀與寫作緊密相連,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目標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英語語言應用能力,而且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中專門設有“reading for writing”部分。因此,教師應該借用詞塊教學法,鼓勵學生將關鍵句子進行拆解,利用詞塊重組新句子,進一步強化閱讀效果,提升語言應用水平。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二Unit3“The Internet”閱讀文章“Stronger together:how we have been changed by the Internet”時,首先,教師選擇重點詞塊和“has been written”和“the World Wide Web”;其次,鼓勵學生對原句進行拆解,詞塊一對應謂語成分,詞塊二對應賓語成分,學生將謂語成分中的“has been”保留,將written替換成translated,同時將賓語成分替換成languages;最后,通過詞塊替換,學生造出新的句子“The novel has been translated into many languages”。總之,教師借用詞塊教學,幫助學生完成遣詞造句任務,加深對閱讀文本的印象,同時也為后續寫作打下基礎。
結語
綜上所述,詞塊教學法是一種新型的英語閱讀教學方法,符合新課改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要求,在提高學生英語閱讀能力、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熱情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教師應該充分理解詞塊教學法的內涵與應用的必要性,挖掘詞塊教學法的價值,幫助學生了解英語閱讀中的語境邏輯,掌握文章脈絡,進而優化閱讀效果,增強文化意識,全方位提升英語閱讀水平。
參考文獻:
[1]李秀平.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2):94.
[2]李林川.高中英語有效性課堂的構建初探[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