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
摘要: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大學生接觸和傳播信息的途徑愈發廣泛,大學生接觸到更多的社會思想和文化,傳統中共黨史教育的模式已經不合適當代大學生,部分大學生對黨的歷史了解越來越淺薄,高校在開展黨史教育的過程中面臨諸多挑戰,需要創新教育模式。基于此,本文將探討黨史教育的創新模式,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關鍵詞:大學生 黨史教育 創新
引言
黨和國家向來極為重視對大學生的黨史教育,大學生是民族的未來,是國家經濟實力騰飛的重要支柱,加強對大學生黨史教育,有利于堅定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積極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在新形勢下當代大學生中共黨史教育模式面臨重大改革,高校應當創新發展,貼合當代大學生的學情,加強他們的黨史教育,宣傳共產黨的光輝歷史,提高高校大學生對黨的認知與支持。
一、當代大學生中共黨史教育模式創新的必要性
1.大學生黨史教育在新形勢下必須實現創新教育
大學生黨史教育面臨新形勢背景下的創新和發展。中共黨史教育已讓學生接觸系統的中共黨員思想政治教育,讓他們了解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實現民族獨立和民主自由的艱難歷史,讓他們明白富足生活的來之不易,由此增加黨史教育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的引導。同時,黨史教育主要體現中國共產黨在艱難的歲月領導中國人民取得民族獨立以及探索社會主義特色道路的過程,在中共黨史教育的過程中,樹立學生堅定的愛國主義精神以及對革命傳統的認同,并能夠進行中國國情的分析,拓展思維的寬度。讓大學生保持愛國主義精神,自覺辨別各種社會思潮文化,樹立科學的三觀,提高自身思想政治意識以及素養。由此在信息化時代仍然能夠堅定不移地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共同建設特色社會主義國家。
2.當代大學生對中共黨史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當代大學生自我意識強,容易對事情有較為偏激的看法,對集體文化的認同感較弱,無論是從思想政治還是三觀塑造等各個方面,都與過去的大學生有明顯的區別。當代大學生有著自身發展的特色,首先,大學生的主體意識很強,對自我認同感較高,但對集體主義的認識較為淺薄,缺乏集體主義精神;其次,對民主的要求較高。當代大學生受西方文化的影響,體現在對西方自由文化的追求,奉行及時行樂的享樂主義;最后,大學生普遍創造性思維較強,容易接受新鮮事物,且樂于接受新鮮事物。[ 1 ]“00”后的大學生是一群朝氣與創造力并存,敢說敢干見識廣泛,容易接受新鮮事物的群體,對于他們的中共黨史教育絕不能因循守舊,一定要開啟創新模式,貼合當代大學生的想法,從他們的角度出發,透徹地明白中國黨史教育的重要性,由此提高他們的認可度。
3.傳統高校中共黨史教育模式稍顯陳舊落后
中共黨史教育模式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說教式教育,主要通過教師的講授,給學生傳授傳統的黨史理論,對大學生進行說服教育;其次,是通過封閉式教育將學生限制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缺乏對社會的接觸以及對網絡方面的接觸,再集中進行黨史教育,由此來提高他們對黨史教育的認同感。這樣的教育模式,在過去的大學生黨史教育過程中切實發揮了不錯的作用,但在當代的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學生的思維、生活以及各個方面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傳統的黨史教育模式已經無法適應新形勢下學生的所需要的教育模式,體現出陳舊落后的感覺,教育的內容相對枯燥乏味,無法引起學生黨史教育的興趣。教育的方式稍顯粗暴單一,缺乏創新,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甚至讓他們產生反感情緒。[ 2 ]很多高校大學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時候,由于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的陳舊落后,使得很多學生都十分抗拒中共黨史教育,無法達到黨史教育的真正目的及意義,因此新的形勢下,大學生中共黨史教育的模式必須創新。
二、當代大學生中共黨史教育模式創新的策略
1.更新中共黨史教育的理念
中共黨史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能夠了解革命發展的道路以及中國經濟發展的艱苦,讓大學生更加明白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重要性,突出中共黨史教育對學生思想政治的影響,讓大學生能夠明白并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擁護共產黨的領導,提高自己的民族信仰以及思想政治覺悟,將自身的理想與社會發展、國富民強相關聯,提高集體主義精神。中共黨史教育是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對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萌發以及堅定都有極為重要的影響,也是作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主要內容以及組成部分。因此,中國高校在開展中共黨史教育的時候,應當著重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理論,由此來構建其發展的作用、目標及實踐的意義。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于大學中國黨史教育,不僅能夠保持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確方向,還能夠從科學合理的角度提高黨史教育的效果。因此黨史教育在創新模式的時候,需要更新教育理念,結合目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于學生展開黨史教育,基于對中國紅色革命的認識、當下國家發展的基本國情以及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分析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和國家的重要意義,構建中國共產黨歷史教育的體系,以達到黨史教育的目的。[ 3 ]
另外,通過黨史教育樹立正確大學生價值觀念。大學生對革命歷史任務以及歷史大事件的了解,直接影響大學生對當今社會現象以及事件的價值判斷,黨史教育能夠幫助大學生樹立唯物史觀,通過運用科學的歷史觀和方法論,評價歷史問題,用辯證的眼光看待歷史事件,更加全面地看待社會主義發展的方向,讓大學生能夠堅持在面對各種社會思想時堅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并將黨史教育的歷史知識作為大學生應當具備的文化素養,由此來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這對于大學生對中共黨史教育的正確認知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2.創新當前中國黨史教育的教學內容和方法
在大學開展專題教學,能夠讓學生對歷史重要事件有更清晰的認識。目前的中共歷史教育過程中,主要是以中國近現代史綱要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理論,也承擔著大學生對中共黨史教育的主要教學任務,中國近現代史的綱要中涵蓋了近現代中國歷史發展時期的主要內容,相對復雜繁瑣,且中共黨史教育的課時有限,要面面俱到為大學生進行教授,顯然是不切實際。因此開展專題式黨史教育教學,能夠對近現代進行重點劃分,讓學生能夠對部分重點事件和歷史有更加透徹的了解,也為學生提供方法和途徑,讓他們可以通過自行學習了解更多黨史知識,通過基礎的知識學習構建中國黨史的知識框架。重要節點進行專題式的講授,讓學生能夠更加仔細的了解到當時歷史事件的巨大影響,以及所傳遞出來的革命精神,教學過程中采用專題式講授的方法,有利于大學生對中國黨史的認同。
3.創新教育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根據到當代大學生的特征創新教育教學方法,通過創新和發展讓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走進大學生的心中,需要轉變傳統的教育教學方法,過去傳統黨史教育主要是說服式教育和封閉式教育為主,這種方法只適合過去的大學生,各種信息渠道有限,依賴學校提供的教育資料。對于當代大學生來說,教師不僅要進行說教,還要應用各種有趣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參與黨史教育課堂的積極性,讓他們能夠對中國共產黨歷史的興趣,進而達到黨史教育的目的。黨史教育主要是以一個個的歷史事件串聯起來,讓學生能夠明白中國共產黨從創立發展到帶領中國走向民族復興的歷史故事,教師可以通過故事情境的重塑將一個個故事娓娓道來。教育者應當注重學生情況的變化,不斷地改進和創新教育教學手段,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果。還可以組織小組探討、分組辯論以及啟發教學等多種教育教學方法,實現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提高他們探索黨史的積極性,由此來加強對中國當時教育的認同。
4.堅持唯物史觀,將歷史與現實相結合
歷史之所以能夠起到育人的功能,是因為歷史的過程對當代社會的實際現狀有著指導的作用,要想中共黨史教育真正得到學生的認可,讓學生能夠愿意去鉆研和探索,教師不僅要自己要深入了解中國共產黨發展過程以及深刻歷史價值,還要關注當代大學生關注的國內外新聞熱點和觀念,在課堂上能夠做到將歷史與現實結合,在課堂上基于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史對當下的時事政治進行科學解釋,實現歷史與現實相互關聯,如此講述學生才能夠透過現實更好地了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增加革命主義情懷,才能夠讓他們更好地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5.借助互聯網,創新黨史教育模式
隨著互聯網平臺的發展,已經成為大學生了解實事新聞,分享有趣見聞的主要渠道,做好黨史教育,需要跟隨社會發展的步調,創新教育模式。積極運用現代互聯網媒體,加強對黨史的宣傳和普及,提高黨史教育的寬度和廣度,也倡導學生通過互聯網分享自身對黨史的理解,并鼓勵學生以黨史為題材創新校園活動,創作藝術作品,讓黨史與當代大學生感興趣的內容相關聯,做到與大學生生活實際的結合,采用他們的熟悉且喜愛的語言體系,以更為有趣的方式和途徑開展黨史教育。
三、結語
創新中共黨史教育模式,提高大學生對黨史的了解和認同,從而增強他們的民族自信心和愛國主義情懷。在創新的過程中,中共黨史教育也必須正視正面的成就以及失誤,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時刻要分析,中國共產黨在不斷探索過程中出現的失誤也需要分析,如此才會讓學生體會到黨史的真實,感受到黨和國家有血有肉的發展過程。
【參?考?文?獻】????
[1]李蕉.高校中共黨史教育的分層實施與協同整合[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49(02):19-28.
[2]柏川.以黨史學習教育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N].煙臺日報,2021-03-31(011).
[3]蔡文成,張曉陽.新時代高校中共黨史教育教學的邏輯論析[J].高校輔導員,2020(06):19-23.
(責任編輯:姜秀靚)